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3月26日在北京举行,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教 家风 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观念 中央电视台
  • 简介: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作了精辟表述,这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最新认识,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指针。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的敏感期,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呈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引致的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尤引人瞩目。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 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意识形态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业自我设限 完美主义倾向
  • 简介: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研究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思想任务。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切中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命脉,不能通过简单的经验和直观方法加以把握,而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得以显现。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引导教育进行历史定位,将教育的时代标识凸显出来;只有跳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思考模式”,才能把捉住中国教育的历史方位。合理选择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基本路径应当是:把握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培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个人,超越左与右,建构本土原创的教育理论。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历时性 共时性 中国教育问题
  • 简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化,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长足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推动跨学科合作、拓展思想史视野和夯实社会史基础是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品质的三项基本工作。这三项基本工作,一方面源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目前学科发展瓶颈问题的矫治,这些问题集中于:排斥人文社会研究其他学科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事论事的碎片式研究,以及脱离社会史的逻辑优先方法或文本解读做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 简介:学界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尚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内涵,学界目前主要有'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三主体说''四主体说''五主体说'等几种不同观点,已有成果为继续深化本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而言尚属于起步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整体性研究,需要在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概念内涵作出进一步界定的基础上,兼顾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个人与群体,对其做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群体的具体分析。同时,在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中,注意遵循历史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 内涵区分 层级构成 研究原则
  • 简介: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的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的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的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的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的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的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的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的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的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

  • 标签: 哈曼 内部判断 动机理由 内部主义
  • 简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处处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时刻牢记的真理光芒,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彻底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人民的利益,就不怕别人批评;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努力奋斗;为了人民的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灵魂。

  • 标签: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现实意义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基本态势。文化多样化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面对不可忽视的挑战,也面临许多难得的机遇。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当从民生保障改善、新闻媒体宣传、传统文化熏陶、大众自觉践行等方面着手,并建立相关的机制体制,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常态化、制度化。

  • 标签: 文化 文化多样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 简介:两湖地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早期传播的一个"传播标本",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从整体上进行相关探讨,这与两湖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历史作用、地位和影响是极其不相称的。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各省市地区传播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传播的独特之处。正是上述这些特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使湖北和湖南两省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两大"革命策源地"。

  • 标签: 两湖地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特点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探索、提炼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是其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是其明确提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其不断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是其创新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厘清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形成 发展
  • 简介:<正>今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契100周年诞辰,也是冯契逝世20周年。冯契的一生,是献身中国的哲学发展事业的一生,他构建的"智慧说"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中央党校的许全兴教授将之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目前,这个体系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了对这个体系的评价,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刘明诗博士的著作《冯契与

  • 标签: 冯契 明诗 哲学创新 许全兴 中央党校 研究成果
  • 简介:本刊记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年初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近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把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一项重点建设内容。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还是在高校宣传思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7月16~18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和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哲学学会 中国 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会
  • 简介:毛泽东哲学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其意义不仅在于思想内容本身的先进性,更在于其具备实现“三化”的特质。三大思想脉系支配下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实现.不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先河,而且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和方向。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品质注定了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一盏长明灯,不仅引领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成功飞跃,而且鞭策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标签: 思想来源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核和学理支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和主要研究方法。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地位表明,哲学原理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理论依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理论建构要以哲学原理为引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社会主义的一个实质性内涵,就是认识、剖析和诊断现时代的资本主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替代性方案。这也是左翼政治的恒久理论和历史主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宣告了21世纪初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衰退和萧条的边缘徘徊。资本主义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又一次激发了西方左翼思潮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分析、诊断和批判,他们在重温马克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洞见和历史预言的基础上,探索对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替代性方案.并将此列入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政治和历史议程。

  • 标签: 资本主义体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 社会主义
  • 简介:医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肩负着振兴医疗卫生事业和维护全民健康的重任,其生命观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全民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医学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研究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等普遍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归宿等基本原理。“人”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如果对人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根本的把握和科学的认识,就难以准确地把握人对生命认知问题的根源,也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人”,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提供价值性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观 医学生 医疗卫生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