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当代自然审美批评的有效展开需要观念与知识两个层次的必要基础。观念层面的基础有二:一是来自美学领域的自然美与肯定美学观念;二是来自环境伦理学的自然内在价值与环境美德观念。自然美乃是自然对象与环境自然之真与自然之善的感性呈现,自然审美乃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对象、环境自身之真与之善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在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中区别真、善、美并无必要。当代环境哲学中自然内在价值观念与生态学整体主义观念为肯定美学立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美德乃是一种全范围、无捡择地同情式肯认自然的伦理意识,具体地由尊重自然、关爱自然与敬畏和感恩自然三项具体德性构成。知识层面的基础亦有二:一是由描述、分析与评估三要素构成的自然审美批评理论模型;二是来自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上述理论模型为自然审美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同时在美学基础理论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审美判断的性质,使之从朴素、感性、主观的审美趣味表达成功地转化为专业、理性、客观的审美经验分析。自然审美批评中只有对自然对象、环境的积极性审美判断有效,自然审美批评的核心内容乃是深入、完善地揭示自然对象与环境自身所具有之特性与功能,深入反思社会大众肤浅、主观的不恰当自然审美经验,提倡客观、严肃的自然审美欣赏,开拓当代自然审美新境界,培育环境美德。

  • 标签: 肯定美学 自然内在价值 描述 分析与评估 尊重自然 关爱自然
  • 简介:文章通过对沈阳周边地区自然林的详尽调查,总结出沈阳地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比例等,并提出适宜城市近自然林建设的基础群落配植模式8种,以及近自然林建设和后期养护要点。该研究为沈阳市构建生态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营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 标签: 配置模式 群落 近自然林 沈阳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 标签: 海绵城市 环境建设 城市美学 人的审美认识 认识心理要素 生态文明
  • 简介:把慕课资源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谓教育领域一种全新的探索。文章首先分析了慕课建设与应用的现状,然后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慕课教学改革,最后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慕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慕课教学改革的推进。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创业 基础课程 慕课教学 改革策略
  • 简介: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业有效地化解了林业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广袤的大森林中合理地、有计划地开展森林旅游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返璞归真的时尚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我国多样化的森林景观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使生态环境的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 标签: 森林旅游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基础设施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