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石油降解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修复油污土壤,采用紫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油污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变化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紫外光谱分析中接种外源微生物前后油污土壤DOM的SUVA25。值和ABS285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DOM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含有的芳香族和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减少,其芳构化程度降低;2)随着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进行,与未接种石油降解菌的土壤相比,投加降解菌的油污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芳香族类蛋白质含量呈降低趋势,紫外区类富里酸呈增加趋势。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外源微生物可明显减小石油污染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芳构化程度。

  • 标签: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水溶性有机物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 标签: 安全学 无烟煤 自燃 氧化 阻化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虽然准确,但成本高、操作复杂。近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而受到重视。本研究围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水体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了光谱分析方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及操作便利性方面的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实际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技术在快速监测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未来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光谱分析 重金属污染 水体监测 紫外-可见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铅的含量。重点研究了铁氰化钾的用量以及加入盐酸羟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铁氰化钾可以促进铅烷生成,盐酸羟胺可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为0.39μg/L,回收率为83.6%~101.3%。

  • 标签: 垃圾 飞灰 原子荧光法 微波
  • 简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选取低浓度的CO、CO2、NO、NO2、SO2、HCI、HBr、HCN8种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经过合理选择光谱区间、数据预处理、样本筛选以及确定模型参数后,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曲线进行多项式修正。模型中各组分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的拟合回归系数达到0.99,校正集误差均方根SRMSEC低于15×10^-6。利用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样本各组分的预测浓度误差小于满量程的±2%,各组分的预测误差均方根SRMSEP不超过20×10^-6。

  • 标签: 安全工程 气体定量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混合毒性气体 PLS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