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在LaAlO3(001)、MgO(001)、SrTiO3(001)衬底以及SrTiO3(001)/PZT(001)种膜上用液相外延方法生长了PZNT薄膜。生长结果表明:在LaAlO3(001)基片PZNT晶粒以三维岛状自发生长。薄膜中有大量的焦绿石异相;在MgO(001)和SrlriO3(001)衬底上,为三维岛状异质外延生长。薄膜中焦绿石异相几乎消失;引入[001]取向的PZT种膜后,岛状三维生长变为二维生长,显著改善了外延膜的质量,获得了完整的PZNT膜。分析了衬底取向对紧邻层纳米尺寸范围的晶粒形成、薄膜晶粒的发育、克服薄膜中异相形成等的影响,总结了获得完整PZNT薄膜的生长条件。

  • 标签: 铁电薄膜 晶粒 种膜 液相外延
  • 简介:建立了复合电薄膜的理论模型,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电组分垂直于极化方向进行复合,引入局域分布函数描述不同组分间过渡层的性质,采用Ginzburg-Landau-Devonshire(GLDI)唯象理论展开研究。通过改变复合电薄膜的组分数量(2种和3种),主要研究了复合电薄膜的极化、相变及热释电性质,并与均匀电薄膜的相关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组分数量的变化对电薄膜的相变和热释电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2组分复合而成的电薄膜与均匀电薄膜一样都只出现1个热释电峰,而3组分复合而成的电薄膜随着温度的变化出现了2个热释电峰。2组分薄膜的热释电峰和3组分薄膜中的1个热释电峰峰值较均匀电薄膜的热释电峰的峰值有所升高。

  • 标签: 铁电薄膜 自发极化 相变温度 热释电系数
  • 简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和1100℃的高温后退火处理,在富硅碳化硅薄膜中形成高密度小尺寸的硅量子点,硅量子点的结构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碳化硅薄膜发生了相分离,硅和碳的化学结合态在热力学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Si-Si键和Si-C键,同时,氮原子钝化了分解过程中形成的Si悬挂键,在硅量子点的表面形成SixN/SiyC非晶壳层。这种非晶壳层覆量子点的结构配置非常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超小硅量子点(1-3nm),此结构的量子效应所产生的光吸收了从绿光到紫外光的光谱范围,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标签: 硅量子点 碳化硅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简介:采用溶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壳聚糖与聚丙烯酸(CS/PAA)纳米微球。将壳聚糖直接溶解于丙烯酸溶液中,在N2保护下,加入引发剂引发聚合,在反应后期再加入戊二醛引发壳聚糖表面交联致密,即得所需要的纳米微球,在此基础上,制备了CS/PAA覆SiO2纳米微球,并运用SEM、TEM、XRD、FTIR和PL等技术进行形貌、分散性及荧光性能表征,简单探讨其形成机理。

  • 标签: 纳米微球 壳聚糖 丙烯酸 二氧化硅
  • 简介:概述了电薄膜在非易失存储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将电存储器与其他类型存储器进行了比较,针对电薄膜在存储器中的应用,探讨了电薄膜制备工艺与半导体工艺兼容性、极化疲劳、尺寸效应等几方面的问题,指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铁电薄膜 极化疲劳 制备工艺 半导体工艺
  • 简介:日本核研究开发机构成功生产出用于高效发电及热化学制氢等的超高温反应器(VHTR)中覆燃料颗粒用的ZrC覆材料。之前一直使用的是SiC覆材料。若使用熔点高达3420℃的ZrC,则比使用SiC的输出功率高,并可减小堆芯,还可使制造成本下降20%-30%。

  • 标签: 研究开发机构 包覆材料 ZRC 反应器 超高温 生产
  • 简介:利用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烧结工艺探讨了铁粉粒度和增强体粒度对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纯铁粉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SiCp/Fe复合材料恰恰相反,其性能随铁粉粒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SiC增强体粒度的增大而先提高后下降,当粒度约为15μm时复合材料各性能相对较好。

  • 标签: 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粒度
  • 简介:用喷雾热分解方法制备PZT薄膜,由TGA和DTA确定其退火温度,由XRD和SEM研究其结构特性,用电容-电压技术研究其电特性,研究发现:Sawyer-Tower桥测定的C-V曲线与电容-电压技术的结果不同,其铁电性质如电滞回线、Ec和Pr、回线中心的位移、对称性等依赖于测量频率。

  • 标签: PZT 喷雾热分解 薄膜 铁电性质
  • 简介: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一种磁性“磁纸”。它可用于制造手术仪器中的低成本“微型发动机”。研究细胞的微型镊子、微型机器人以及小型扬声器等。

  • 标签: 微型机器人 制造 铁磁 科学家 纳米 微型发动机
  • 简介:以阿拉伯树胶为分散剂,以乙二醇水溶液为分散介质,采用球磨分散法制备了用于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的碳铜纳米悬浮液。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沉降法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球磨时间及球磨转速等因素对碳铜纳米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能有效地分散碳铜纳米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碳铜纳米悬浮液。当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分数为0.1%、球磨时间为2h、球磨转速为250r/min时,分散效果最佳。阿拉伯树胶对碳铜纳米颗粒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空间位阻机制来实现的。

  • 标签: 纳米碳包铜 乙二醇水溶液 球磨 分散剂 稳定性
  • 简介:据悉,攀枝花市攀研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日前自主研发成功新型含油轴承用铜复合粉,并已开始取代同类进口产品。含油轴承是最早投入工业应用也是产量最大的粉末冶金零件之一,其优良特性早已被公认,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随着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电声器件、微型电机以及计算机、打印机等行业的发展,含油轴承的需

  • 标签: 铜铁复合粉 轴承 机械混合法 使用寿命 力学性能
  • 简介:韩国东洋制化学株式会社(DCChemicalCo.,Ltd)日前宣布,收购韩国SodiffAdvancedMaterialsCo.Ltd的过半数股份,此举意味着这家公司已进入制造晶圆和太519能电池的多晶硅材料市场。

  • 标签: 多晶硅 韩国 收购 硅材料 本土化 短缺
  • 简介:随着支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支架表面的药物涂层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首先制备了水分散聚己内酯载雷帕霉素纳米微球载药涂层液,然后通过高速离心和甲醇萃取方法提纯纳米微球内的雷帕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载药纳米微球的封率,得到提纯载药纳米微球中雷帕霉素的方法和雷帕霉素的最佳萃取时间,确定雷帕霉素在5.0~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雷帕霉素的测定条件。

  • 标签: 雷帕霉素 聚己内酯 载药纳米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研究了中温热处理对2种高碳素体不锈钢430和Cr21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分别为700℃、800℃、900℃。对于430来说,通过中温热处理可以使马氏体脆性降低,其中7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最高。而Cr21可以通过中温热处理控制其碳化物的析出来改变其力学性能。在8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中温热处理不仅提高了430不锈钢的抗拉强度,而且其韧性也有一定提高。对于Cr21来说,虽然热处理提高了其抗拉强度,但是断口仍具有一定的脆性特征。

  • 标签: 热处理 铁素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山中幸仁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和该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及东北学院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了利用气体喷雾法的软磁性非晶合金纳米线(直径100nm-3μm)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技术。并用这种纳米线试制了磁传感元件。测试结果显示,该元件具有电阻值随外加磁场变化而变化的磁阻效应。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金纳米线 软磁性 磁传感器 试制 钴铁
  • 简介:以硝酸为原料,三乙二醇(TEG)为溶剂,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γ-Fe2O3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fXRD)、差热-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BET)和磁性分析(VS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硝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γ-Fe2O3晶粒尺寸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在TEG中高温热分解后能够产生γ-Fe2O3纳米粒子,并且随着硝酸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γ-Fe2O3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都有增大的趋势。

  • 标签: 硝酸铁 热分解法 γ-Fe2O3纳米粒子
  • 简介:以TiCl4为钛源,SAMs为模板,Fe(NO3)3·9H2O为源,采用自组装方法于低温液相反应体系中分别成功地制备出大面积二维结构纳米的纯净和掺Ⅱ0:薄膜,通过拉曼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纳米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以及紫外光下对甲苯的降解效率,探讨了掺后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不需要高温煅烧即可得到高催化活性的以金红石为主的掺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 标签: 铁掺杂 纳米TIO2薄膜 光催化
  • 简介:在降低铝电解电耗工作的诸多方案中,降低系统各部位欧姆电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硬性方法,它与工艺参数、电解工人的操作水平基本不存在关联性,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不需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及投入产出比极低。当系统欧姆电阻降低之后,选择降低电耗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直接降低电解槽设定电压;二是不降低槽电压而使极距自然提高,从而提高电效、降低电耗。两条路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铝冶炼 利润 降压 压降 铁碳 固定资产投资
  • 简介:铁磁性微晶玻璃由于具有磁性和生物活性,可以用作磁感应热疗的热种子材料。采用SiO2-Na2O-CaO-P2O5-Fe2O3五元系统,通过共沉淀-熔融法和熔融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铁磁性微晶玻璃,利用XRD确定其晶相并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粒尺寸,并通过VS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玻璃液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不经过热处理过程即可制得具有磁铁矿唯一晶相的铁磁性微晶玻璃并具有生物活性。共沉淀-熔融法制备的样品磁性更强。

  • 标签: 共沉淀-熔融法 熔融法 铁磁性微晶玻璃 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