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口老龄化、疾病种类多样化和年轻化,技术进步以及政策上的引导,再加上群众对于诊疗服务的更大需求,都推动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医疗技术的发展。其中医学影像学就是发展十分快速的技术类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涵和主体人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何合理调整和应对是新时期医疗单位发展面对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文章总结了新时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特点及趋势,并分析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挑战,最后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发展趋势 挑战 建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仿真(VR)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级-2018级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255名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7名,对照组128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VR技术教学。比较2组理论知识测评成绩、实践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沟通能力等达标率均高对照组,P<0.05。结论:将VR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还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师生沟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借鉴。

  • 标签: VR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实验超声对乳腺肿块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总结诊断影响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间检查的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共1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实施超声诊断的病理与声像图。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85.00%(85/100),误诊的概率为15.00%(15/100),其中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病症的符合率各不相同,良性病变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57%(58/67),而恶性病变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82%(27/33)。将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有6例,患者的声像图主要特征为边界比较模糊,回声比较低,血供不充足,没有伴随钙化。结论:对于乳腺肿块患者,在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高,诊断结果与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很高,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恶性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但是对于部分病例在区别时依旧有误差,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肿块 临床效果 影像特点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方法:2020 年6月到2021年7月,选取45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向患者阐述本次研究原因及意义,确定患者愿意配合研究后,辅助患者完成X线片检查、CT影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X线片和CT影像的检查结果。结果:CT影像的肺段检测准确率94.90%大于X线片72.45%,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的囊状型、柱状型、混合型检出准确率95.00%、92.86%、96.45%大于X线片65.00%、71.42%、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的静脉曲张型检出准确率95.45%与X线片77.2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应用CT影像学检查,检出准确性高,还可辅助临床对疾病辩证分型,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CT影像 X线片 手术病理学 检出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以原发性肝癌为对象,探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起始阶段、研究终止阶段分别是2020.3、2021.3,研究疾病为原发性肝癌,选取该阶段在本院进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其中常规平扫设为对照组,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设为观察组,患者均是50例,比较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肝脏病灶CT显示率、阳性检出率明显更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可提升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常规平扫 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周围型肺癌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诊断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CT诊断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一共49例准确率,准确率为96.51%,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种类型。非传染性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症状,传染性肺结核则以咳嗽、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肺结核在我国属于高发传染病之一,每年新发患者达200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由于肺结核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难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因此,加强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减少肺结核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医学影像 肺结核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诊断技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MRI通过对人体组织中氢原子的信号进行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组织、髓腔等结构,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软组织损伤、血液灌注情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MRI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诊断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和评估手段。

  • 标签: 影像诊断 骨折愈合 监测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论著胃肠道间质瘤单发肝转移的MR影像特点。方法:将2022年覆盖范围内院内行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象,随机遴选12名单发肝转移的患者(n=12),对入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中显示晕环与结节状高信号的构成比为83.33%(n=10),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构成比为100.00%(n=12),囊边与坏死的构成比为75.00%(n=9),出血的构成比为66.67%(n=12),多血供的构成比为83.33%(n=10),门静脉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与持续强化的构成比依次为75.00%(n=9)与33.33%(n=4),动脉期中度强化构成比为83.33%(n=10)。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单发肝转移的磁共振征象特点明显,在用以判断患者疾病发展阶段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意义明显。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肝转移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内科自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 70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为肺血管CT成像与肺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方法为导管溶栓与导管碎栓。结果 患者疾病检出率理想,7d内死亡率和6个月复发率得到控制,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和疼痛情况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应用于肺栓塞效果显著,能够快速诊断栓塞症状,明晰其具体症状与病理表现,

  • 标签: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 作者: 王崇礼李学军李申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河北省张家口市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王崇礼李学军李申平摘要: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与继发改变,是诊断与评价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 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 2013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中,随机抽取 100例肾细胞癌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多层螺旋 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在 100例研究对象中其中 35例边界较为清晰 ; 65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100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有肾透明细胞癌患者 75例,有乳头状肾细胞癌 15例,剩下 10例患者则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结论: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 CT可以对肾细胞癌患者的影像特征明显显示,并且有着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更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影像特征 诊断正确率
  • 简介:目的提高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方法对10例病理诊断溶骨型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溶骨型骨巨细胞瘤以骨质破坏为主。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及年龄,可对溶骨型骨巨细胞瘤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 标签: 青少年 溶骨型 骨巨细胞瘤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应用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于护着的胃排空以及收容等进行评估,并且针对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的临床以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的就诊患者当中选择FD患者43例纳入研究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纳入对照组。分析两组受试者的液体应用试餐负荷实验,针对患者初始饱足感的引入量以及最大饱足感时液体引入量进行记录,并且借助超声技术来进行两组受试者在近端胃与远端胃的初始饱足感、最大饱足感两个阶段以及患者饮后30、60、90以及 120min时的面积,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患者的胃容积、胃排空半时间以及患者的远端与近端的胃容积比值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初始饱感时,引入量以及近端胃容积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近端胃容积平均(675±172)cm²,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163)cm²,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近端胃以及远端胃在胃半排空市场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超声 影像技术 胃排空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比较X线片、常规CT、高分辨率CT(HR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行X线片、常规CT、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两两对照分析检查结果,对比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症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8%,假阴性仅5%,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另2种方法。结论:HRCT较其他影像学方法就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言具有优越性。

  • 标签: X线胸部平片 支气管扩张 HRCT CT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将他们每个人的CT影像资料与他们的病理诊断结果作对比,并且对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分期中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入院就诊的51例患者经过CT影像的检测,得出检出率是100%,T1~T2期精确率为53.28%,T3期精确率为70.12%,T4期精确率为67.18%,总精确率为65.96%。结论直肠癌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普遍高于年轻群体,主要是男性患者较多,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所以一旦检测出来基本都已经是中晚期,这大大降低了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后进行的病例分析与手术前采用的CT影响诊断结果相一致,这也说明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影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 简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为了适应高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和目前临床对人才的需要,本研究结合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实验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及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影响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乳房肿块患者分别应用超声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取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19例,均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入院就诊,纳选对象均选择应用超声影像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诊断效果。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应用超声诊断措施以后乳腺肿块类型检出率、诊断符合率较高,组间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诊断措施在诊断期间具有快捷、简便以及无创的优势,具有借鉴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乳房肿块 超声影像诊断 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