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率,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30例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DFSP的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80%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vimentin阳性率为100%,SMA、S-100蛋白阴性率为100%。16例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10例(62.5%);14例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2例(14.3%)。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性,探索新的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变应原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门诊7岁以内湿疹患儿456例,抽取静脉血,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体外变应原检测系统进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456例患儿中,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升高者为376例,总阳性率为82.5%。其中1~2岁组、3~4岁组易发生食物过敏,5~7岁组易发生吸入性过敏,阳性率分别是84.5%、57.1%和51.9%。结论湿疹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普遍增高;最易引起患儿过敏的变应原为牛奶、牛肉、羊肉;不同年龄组患儿变应原似有差异,可能与食谱发生改变有关。

  • 标签: 变应原 儿童 变应原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STD)的误诊因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方法:对临床15例的STD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STD患者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急慢性咽喉疾病、口腔赘生物、鼻息肉、病毒性疱疹、皮肤病等,但根据STD的自身临床特征仍可鉴别诊断.结论:干预STD的误诊措施,医师应警惕与性疾病有关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史的详细询问,对可疑患者应及时做一些特殊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STD 误诊因素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印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强脉冲光,波长560nm,脉冲延时25~40ms,脉宽3.0~4.0ms,脉冲模式为2脉冲和3脉冲,能量密度14~19J/cm2治疗痤疮印迹患者1036例,随访6个月,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照片判断疗效。结果经过1~5次治疗,面部疗效好于胸、背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背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皮损治疗效果优于褐色,但两种皮损类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未遗留瘢痕,疗效与治疗次数正相关。结论应用560nm强脉冲光治疗痤疮印迹疗效显著,且无痛苦,不留疤痕。

  • 标签: 痤疮印迹 强脉冲光
  • 简介:目的:了解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有关情况。方法:对1231名自愿咨询检测者的人口学状况、检测原因和危险行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求询原因主要为发生危险性行为(77.7%),HIV感染检出率0.16%。结论:VCT服务有助于更早发现HIV感染者,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标签: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VCT)
  • 简介:收治11例偏离性手淫异物症患者,采取去除异物治疗,并进行性健康教育。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取出异物,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成功戒掉了偏离性手淫习惯,说明长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对防治偏离性手淫异物症是必要的。

  • 标签: 手淫 异物症 性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甘草制剂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小于8岁性早熟女童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诊治的50例小于8岁性早熟女童阴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核实,发现有42例(84.0%)属于假性性早熟,其中卵巢肿瘤16例,占32.0%;外源性性早熟19例,占38.0%;另有7例原因不明,占14.0%。真实性早熟8例,占16.0%,属于特发性性早熟。结论:大部分小于8岁性早熟女〈br〉童阴道出血病例属于假性早熟,其中卵巢囊肿和外源性性早熟是造成假性性早熟女童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当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治疗,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 标签: 性早熟 女童 阴道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角化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8例血管角化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无明显差别,临床以丘疹型及阴囊型多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包绕的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扩张的微血管不只限于真皮乳头,真皮中部也有。局限型除上述特点外,还可见特征性的瘤样增殖。治疗以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的依据。

  • 标签: 血管角化瘤 组织病理 临床特点
  • 简介:眼部外形关系到美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单睑者,由于眼裂小,上睑皮肤下垂臃肿,给人疲惫、呆板、无神的感觉,而重睑者则给人以活泼有神的印象。因此,重睑术在增加容貌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睑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1例在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外来务工的下肢丹毒患者和162例经检查无丹毒的在职外来务工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变量:长时间站立或行走(OR5.49,95%CI2.24-13.23)、肥胖(OR3.14,95%CI1.36-9.23)、浸渍型足癣(OR9.54,95%CI3.83-27.64)、足部多汗或潮湿(OR4.66,95%CI2.03-11.33)与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的发病有关。结论:下肢及足部局部免疫力下降与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的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丹毒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810nm半导体激光脱毛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216例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治疗,波长为810nm,光斑面积12mm×10mm,能量密度6~10J/cm2,脉宽5~400ms,治疗间隔6~8周。结果216例患者经4~6次连续治疗后均达到理想的脱毛效果,治疗后毛发明显减少,再生毛发细小,浅谈。治疗次数达到6次或以上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有效。

  • 标签: 激光 半导体 脱毛
  • 简介:女性外阴疾病病种较多,其中以皮肤黏膜色素减退性损害为表现者最常见,临床医师常笼统诊断为"外阴白斑".我们就1993年-2003年5月间以外阴色素减退损害为主诉病理检查的118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旨在了解该种表现的疾病病种分布及临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 标签: 女性 外阴 色素减退性损害 病理学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危险因素 甘肃省
  • 简介: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

  • 标签: 更年期 心理状态 健康指导
  • 简介: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晚上外擦阿达帕林凝胶,白天外擦盐酸克林霉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外用药的基础上再加以艾拉光动力治疗仪(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对其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史患者的妊娠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169例(1.40%):RPR阳性/TPPA阴性4例,RPR阴性/TPPA阳性19例,RPR、TPPA均阳性146例;经驱梅治疗后,梅毒血清试验阳性者42例:RPR阳性/TPPA阴性2例。RPR阴性/TPPA阳性13例,RPR、TPPA均阳性27例。98例患者通过辅助生殖成功怀孕,83例分娩出正常新生儿,16例在孕期;12例新生儿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经驱梅治疗后10月内均转阴性,所有新生儿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检出较高;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女性不孕症患者,通过规范驱梅或实验性治疗后,可进行辅助生殖且娩出健康的新生儿。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女性不孕症 梅毒血清试验 驱梅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近年新生儿皮肤念珠菌病主要相关诱发因素。方法从我科门诊2001年2月─2007年3月间210例新生儿皮肤念珠菌病患儿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临床分析。结果母亲有性病史因素89例,家庭不当护理62例,不当用药54例,季节相关34例,新生儿自身因素27例。上面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重叠111例。二重感染22例。不确切原因33例。结论新近新生儿皮肤念珠菌病与母亲有性病史、家庭护理不当、非专科的不当用药及新生儿自身因素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念珠菌病 相关诱因
  • 简介:11例带状疱疹并发眼外肌麻痹患者均表现为眼睑及周围皮肤带状疱疹,疹后14天~2个月出现复视、斜视,持续4周~2个月。早期眼部外用、严重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防止眼部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带状疱疹 麻痹 眼外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