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文章主要针对 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 选择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 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受试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 26.00% ,观察组为 4.00%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 ,观察组为 9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 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来讲,在对其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方法:抽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均分两组并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着重培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素质,以此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我院 8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住院的时间和费用、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的时间和费用低于对照组,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和医疗费用,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安全管理 预见性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 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控制 护理安全管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 80 例研究对象均 是外科收治的择期患者,将 2019 年 1月 -2019 年 6 月阶段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 2019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阶段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 风险管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情况。 结果 观察组( 5.00% )比对照组( 20.00% )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 P < 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消除隐患问题,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管理风险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到我院收治的共7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前35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的设为常规组,给予后35例患者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1%),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0.0%),二者对比,研究组患者更高,p

  • 标签: 手术是护理 风险管理 安全隐患自查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根据风险因素属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安全性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7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8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再实施防范对策护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准确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最后再根据实际记录结果评价安全防范对策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对照组共发生了10例风险事件,整体占比11.36%,实验组共发生了风险事件2例,整体占比2.27%,对照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风险因素在实施防范护理对策的方式能够明显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胃肠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基于前馈控制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缺陷和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缺陷和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馈控制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理管理从被动处理差错事故的事后管理模式逐步向主动预警、防范、干预的管理模式转变,预防手术室护理缺陷和并发症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前馈控制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手术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 , 探讨其 安全管理措施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58 例行 泌尿外科手术 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其手术室护理风险,探讨安全管理措施。 结果: 研究组发生跌倒、引流管脱落、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且研究组的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消毒隔离、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在手术室中存在跌倒、引流管脱落、坠床等护理风险,对其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术中护理配合质量,优化手术效果。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手术室 护理风险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晚期患者置入鞘内吗啡泵治疗癌性疼痛时引入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疼痛病房收治的癌症患者 37例作为对照组,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的癌症患者 3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鞘内吗啡泵治疗期间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均由重度疼痛转为轻度疼痛,观察组患者癌性疼痛平均得分相比对照组较低(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安全事件发生率 10.8%( 4/37)明显比对照组 32.4%( 12/37)要小(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满意度 94.6%( 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 81.1%( 30/37)( P <0.05)。 结论 在肿瘤晚期患者置入鞘内吗啡泵以治疗癌性疼痛的过程中,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患者癌性疼痛的治疗,有助于减少护理安全事件,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鞘内吗啡泵 肿瘤晚期患者 癌性疼痛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月在我科实行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对医护技三方面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 P< 0.05)。

  • 标签: 医护技一体化 安全管理模式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
  • 简介:【摘要】疫情肆虐 ,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各省市、地区也出台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同时各大医院也面临收治或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艰巨任务。各个医院的发热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施行排查、筛选“新冠”肺炎病人的窗口。就诊患者多为发热病人,经过检查,如果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即送广州市指定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可疑密切接触病人或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病人会送急诊留观区进行观察。因此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诊留观病人的就诊流程,做好留观病房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病毒的交叉传播,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诊留观 就诊流程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消化内镜室 行 标准化护理管理对护理满意度 及 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 方法:于 201 8 年 1 月 --201 9 年 12 月 ,选取 消化内镜室 收治 患者 6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30 例为控制组,双号 30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基于此试验组采取标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个组别护理满意度、安全事件发生率等。 结果:两个组别护理满意度、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现试验组明显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消化内镜室 行 标准化护理管理 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减少各种安全事件,保障诊疗安全,患者普遍满意,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标准化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安全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图谱引导法在手术室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方法:取本院在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2月就诊的 100个病人, 50个没有使用过图谱引导法的作为对照组。将 50个病人使用图谱引导法的作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图谱引导法的观察组不管是在手术医生满意度还是在手术室的护士对于手术一起和设备考核方面都要明显的好与对照组,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图谱引导法不仅对护士来说可以提高对于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率,减少报修次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 图谱引导 手术室 仪器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各9名,对所有人员在整改前后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经整改措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结论:面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各项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落实情况,避免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输血安全,杜绝差错发生。方法:加强对于输血各个流程之间的监控以及管理。结果:实施规范性输血流程后,我院输血工作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输血安全性大幅提高。结论:通过加强对于输液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规范,使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得以循章而行,提高护理工作的条理性以及规范性,使输血工作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 标签: 临床安全输血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机水处理设备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应用。方法:将原水通过反渗透设备处理后的反渗水作为血液透析用水,通过定期的抽查和维护以及定期更换来对血透机的运行状况以及水质的变化进行评估,同时也确保了反渗水处理设备的良好运转。结果:长达 4年来的实践治疗,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症状,例如像恶心、呕吐、发热等情况。结论:只要我们对反渗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观察和维护并且在第一时间能够采取正确措施来处理,这样就可以保障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水处理设备 反渗水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在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 100名神经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 50名、对照组 50名。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辅助措施。对照组给与常规辅助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的辅助护理后,对患者们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安全隐患情况和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析 ,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  【摘 要】随着儿科的发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发现,护理安全是影响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儿科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科室,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加强对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防范措施,加强对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的防范,以提高儿科护理的安全性。本文叙述了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还阐述了优化对策。

  • 标签: 儿科 护理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