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将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完成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物品为对象,分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观察组则实施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比例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服务态度满意度分数、供应质量满意度分数比较研究对照组服务态度满意度分数及供应质量满意度分数分别为(81.05±5.36)分、(86.56±4.25)分;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分数及供应质量满意度分数分别为(92.69±4.64)分、(92.55±3.55)分,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供应质量满意度分数及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提高干预效果,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0例心内科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全面性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相关安全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有效的控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对策 安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酒精依赖症患者的干预措施。方法收治84例酒精依赖症患者。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有效率97.62%高于常规组的83.33%,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比常规组的90.48%要高,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依赖症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降低复饮情况,还能获得家属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 标签: 酒精依赖症 安全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呼吸道内科护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呼吸道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提高工作的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和疾病突发风险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做下简要分析,然后根据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内科呼吸系统 护理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8月间收治的因口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并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果随患者年龄升高,中药口服不良反应构成比越高,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占比最高,为43.9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口服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以发热、头晕、疼痛等症状为主,占比43.93%。其中,一般不良反应患者76例,严重不良反应患者31例,分别占71.03%、28.97%。未经辨证论治、用法用量不当是造成不良反应最主要的原因,占比分别为34.58%、26.17%,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中药治疗过程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良反应的表现多样。针对这些原因从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医务工作者职业教育、患者的健康宣教等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预防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口服中药 安全性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职业风险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且贯彻规范化的预防策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对策进行干预后,可促进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危害明显减少。结论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防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站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安全性。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在我血站输血的患者(136例)当分析的对象,随机分乙组、甲组,每组6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输血,研究甲组是在输血中实施检查以及质量控制,总结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结果甲组输血的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94%)小于乙组(27.94%),有统计学意义(x2=16.275,P=0.000)。结论在血站的输血中,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患者有70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3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两个组别的护理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各项指标都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于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从根本上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使护理安全性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有效降低,这样的方法护理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为培训全省输血科(血库)业务技术岗位人员,提高临床血液的安全性,依据临床检验、输血相关法制法规和技术要求,分别编写10个方面课件,经过反复修改审核,定稿后刻录成光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考核,对构建的临床输血教学课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 标签: 临床输血 课件 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妇产科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患者住院全过程实施流程环节管理,落实各项护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病人、护士、医疗护理技术、药物因素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结论通过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前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知状况。结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之后,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认知水平显著提高,加强管理后实验室感染概念、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概念,等方面方面的了解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人员实验过程当中存在较高的生物危险性,需要分析其中风险因素并加强安全防护管理,从而避免检验人员的感染。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应用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全年共收治68例,采用传统管理方案,2016年全年收治32例,对高压氧舱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2016年起实施新的管理方案,对2015年、2016年高压氧舱治疗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2015年全年共发生高压氧舱治疗相关风险事件14例,发生率为20.6%;2016年全年发生风险事件2例,发生率为6.25%;2016年显著低于2015年(P<0.05)。结论在分析高压氧舱治疗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安全隐患 高压氧舱患者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的具体表现,制定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护好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发生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住院患者150例进行比较,对门诊输液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门诊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住院组,其护理差错率高于住院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了解和掌握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制定系统高效的预防对策,可显著降低门诊输液患者的安全医患发生率,改善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输液护理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34例,观察组为经桡动脉穿刺治疗18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治疗54例,评价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率分别为7.78%、22.2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 冠心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探讨PDCA循环法作为一类最为常用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在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现状,针对现状,查找缺陷、指定计划、改正问题、借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专业技术能力。

  • 标签: PDCA循环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引流管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引流管意外事件。结果研究组共出现5例意外事件,对照组出现18例意外事件,研究组的引流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提升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升预后,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干预 前列腺增生术 引流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比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包括医院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患者因素,其中护理人员因素的影响最大,占比57.0%;防范措施实施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对比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应从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等方面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探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生物安全教育方法;将生物安全教育融入临床检验基础每节实验课中;建立融入生物安全的完整实验操作流程,方法辐射到医学检验各学科。制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生物安全制度、方法、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实验课内容涉及的标本,制定废弃物处理流程。学生、老师、实验准备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有所提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将成为生物安全的受益者。生物安全教育及相关措施应增强,其方法及措施应融入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中,它是完整的实验课内容的一部分。

  • 标签: 生物安全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输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输血检验时没有实施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试验组患者输血检验时实施血型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发生输血安全问题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P<0.05。结论将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实施于输血患者中,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检验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