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次根管治疗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次根管治疗患儿,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次根管治疗时间、治疗中疼痛度;护理前后咀嚼功能;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次根管治疗时间、治疗中疼痛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咀嚼功能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次根管治疗者实施干预性护理对策效果好,可改善咀嚼功能,减少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 一次根管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Hpv单感染与多重感染对宫颈病变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在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来院检查,实施宫颈自动采集制备液基细胞学检查,根据HPV感染分为4组,单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共40例,多重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9例,单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26例,多重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为15例。结果20~50岁的发病人数较多,其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降低。低危型HPV感染会引发生殖道、肛周以及外生殖器出现湿疣病变,很少会引发宫颈恶性病变,因此其引发病变程度不高,而在低危型和高危型混合感染中,引发宫颈病变,均为高危型HPV感染引发的,因此单感染和多重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HPV感染对宫颈影响无统性的定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讨。

  • 标签: Hpv单一感染 多重HPV感染 宫颈病变影响
  • 简介:病史摘要1.现病史患者,女,49岁.因浮肿、尿量减少伴泡沫尿1个月余而入院.起初曾有上呼吸道感染,伴鼻塞、咽痛、咳嗽、发热(38℃)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服用"泰诺"胶囊、肌注青霉素等治疗,症状缓解.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结核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的治疗处理方法方法报告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慢性出血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在消化内镜下行硬化剂注射及钛夹止血后,血尿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回肠膀胱出血较少见,而这种回肠膀胱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尤为罕见,通过消化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及合理使用钛夹能有效的控制慢性出血

  • 标签: 回肠膀胱术 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我科于2015年9月间收治1例AML患者并发右上肢软组织严重感染患者,经过全院大讨论商量抗感染治疗方案和本科室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此患者最终康复出院。以此提供个有效预防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及个体化的护理。结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最终患者疾病转归,康复出院。结论依照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

  • 标签: AML患者 右上肢软组织感染 针对性抗感染 个体化护理 疾病转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基层临床教学基地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及和刚性管理的关系。方法查阅近五年有关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在临床教中的应用,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特点出发,结合基层临床教学基地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总结。结论在基层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互为补充,应以“刚性管理”为内在尺度,以“柔性管理”为外在补充,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有益的完善和补充,能实现和填补刚性管理中的空白,刚柔并济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 标签: 护生 柔性管理 需求 生产实习
  • 简介:在血栓与止血检验毕业实习教中,笔者通过检验技能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检验技能与理论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培养个能为临床提供咨询与建议的合格检验医师。

  • 标签: 血栓 止血 毕业实习 带教方式 检验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不同入方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1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后内侧入治疗)与B组(40例,后外侧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失血量、X线暴露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后内侧入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与X线暴露次数、不良事件,在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上与后外侧入方式效果相当。

  • 标签: 后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T异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患者均符合心电图STT异常标准,其中伴随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无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有40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照组有15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结论心电图STT异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定的诊断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唯标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ST一T异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针对目前供生物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免疫学教材的不足,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免疫学教材内容应有别于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应以免疫系统为主线、免疫应答为中心、以服务生物产业为导向,从五个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材的编写,进行些思考与探索,为编写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其他教材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 教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治疗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血液透析所需物品,观察组33例患者则采用次血液透析包,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操作平均时间为(17.23±3.21)min,观察组操作平均时间为(10.3±2.31)min,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二次感染发生率为18.20%,交叉感染发生率为24.20%;观察组二次感染发生率为3.00%,交叉感染发生率为3.00%。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率和二次感染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也可得到有效提高,可在血液透析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一次性血液透析包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肉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肺SFT伴肉瘤变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57岁。因畏寒、发热2个月余,干咳10余天入院,胸部CT示左下肺病灶,体积9.5cm×6.3cm×5.5cm,境界清楚。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下肺脏层胸膜下,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镜检:肿瘤大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大片玻璃样变的胶原和分支状血管构成,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成血管外皮瘤样,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密集,异型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4/10HPF,并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entin+++、CD34++、CD99+++、Bcl-2++、CD117-、Des-、SMA-、S-100-、CKpan-,Ki-67增殖指数细胞密集区高达50%。病理诊断为肺SFT伴局部肉瘤变。术后随访16个月,般状况良好。结论:SFT肉瘤变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与肺部其他恶性间叶源性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胎顺产不侧切无保护会阴接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第胎顺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方式,试验组采用不侧切无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并比较产妇产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产妇产后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第胎顺产不侧切无保护会阴接生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减轻产妇产后的疼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第一胎顺产 不侧切 无保护会阴接生 应用效果
  • 简介: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是《血液学检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血细胞形态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血液学检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多媒体技术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次重大的改革。1997年我院推出的“院系合”,使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标签: 骨髓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 血液学检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医护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6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医护体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VAS得分在术后天、两天和三天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5%(P<0.05)。这表明,在骨科护理中采用医护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这对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护理 医护一体化 疼痛程度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