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血小板的调控方法.方法我院在1999.3~2005.3行原位肝移植30例,其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脾亢者24例为脾亢组,无脾亢者6例为非脾亢组;脾亢组按预定目标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依监测结果调整;非脾亢组依据术中、术后出血量及监测结果输注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结果脾亢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器官或部位总数,出血次数,出血总量均显著多于非脾亢组.术前ld非脾亢组与脾亢组输注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而术后l~lOd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非脾亢组围手术期术中、术后血小板调控目标以(50~150)×109/L之间为宜.脾亢组血小板调控目标以输注应以(100~200)×109/L之间为宜.1及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值(CCI)监测结果为调整依据.

  • 标签: 肝移植 血小板 调控
  • 简介: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面膜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乙醛处理后血小板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60%以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与处理前相比有轻微的降低;5%人血白蛋白冷冻干燥保护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40mmol/L海藻糖冷冻干燥保护液,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保持方面,用贫血小板血浆(PPP)再水化结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显示,冷冻干燥后血小板胞内细胞器和颗粒物质清晰可见,其中包括线粒体和各种分泌颗粒.乙醛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乙醛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小板 乙醛 冷冻保存 人白蛋白 海藻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辅助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的治疗,分析其具体的药学作用,探究此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查60例,但保证60例患者均能够正常地参与到研究中来,能够保障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接诊时间为2018年3月到2020年4月,按照相关要求,展开对于患者的分组与治疗,A组(对照)30例,对此组患者给予100mg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临床治疗事项,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其余30例患者为B组(研究)组,而患者的用药则调节为150mg,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此剂量标准进行用药。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证明B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更为合理,总体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33%,与A组相比差异较大,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等方面小于A组,在血小板凝聚率方面达到了(36.4±0.8)%,均与A组有着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 药学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运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5.41%,对照组16.22%,P<0.05;施治前血小板聚集率2组做对比差异微小P>0.05,经施治2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施治前降低P<0.05,且施治后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为观察组更低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率观察组5.41%,对照组8.11%,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双联优化抗取小板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患者 优化抗血小板治疗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服务分析与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院内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0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用药,研究组50例则采取药学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用药结局。结果:研究组疾病缓解率、用药依从性、药理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采取药学服务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药理知识掌握度,降低不良反应,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观察组则给予rhTPO治疗,对比两组血小板变化、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rhTPO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预后。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则采取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PLT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效果、PLT计数≥100*109/L的时间、PLT计数相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更好,P<0.05。血小板生成素辅助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上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大剂量地塞米松 血小板生成素 预后
  • 简介:血小板的体外保存始终是输血医学的一道难题.浓缩血小板在22℃恒温条件下,用振荡或旋转式保存的最长保存期不超过5天.另外血小板保存严格的温、湿度条件也是细菌繁殖的最适条件,易发生污染而导致严重输注事故的发生.因此,许多血站均采用临床需要时临时制备的方式,向临床提供血小板.然而血小板无论是手工分离还是机器采集,整个程序从预约献血员、体检、两次化验到采集制备,通常需要6~8小时.

  • 标签: 临床应用 机采浓缩血小板 -80℃ 供血 体外保存 细菌繁殖
  • 简介:摘要:血小板输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用于改善或纠正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症状。本文综述了血小板输血的适应症、供血者筛选和输血反应等关键问题,并讨论了现代临床中的血小板输血应用情况。通过对相关研究与文献的分析,推动我们对血小板输血的深入理解,以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

  • 标签: 血小板输血 适应症 临床应用
  • 简介:目前由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得血小板测定的结果在准确度和精密度上,较手工法计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临床一些疾病中,由于病理生理的原因,导致大血小板的比率增高。使用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在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上,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大血小板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小儿与成人血小板升高原因。方法采用ABXPEntra6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来自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840名患儿的全血作血小板检测,同时随机对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40名成人全血作血小板检测(两组病人均除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结果儿科病人的血小板较成人明显上升(不管单个的血小板数量还是病人的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的血小板升高水平在疾病状态下比成人有明显升高,应当引起注意。

  • 标签: 小儿 成人 血小板 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和临床治疗,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应的血小板减少及子痫前期组成了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就分娩方式而言,临床产科指征具备了决定性作用。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临床上较为常见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不会明显危害到母婴,而对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面,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血小板制剂,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当推荐使用。

  • 标签: 血小板制剂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原因 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