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研究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了解甲减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将6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研究者的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进行测定,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进行测定。结果睾酮(T)、雌二醇(E2)和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容量(SHBG)组间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组间数据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当女性患者发生甲减时,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紊乱。

  • 标签: 女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清性激素水平 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新世纪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与牧师素质的调适。方法对在校200名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激烈的社会竞争给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结论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要求教师要调整知识结构、促进健康人格发展、形成创新精神.

  • 标签: 大学生学习 教师素质 调适 学生学习动机 健康人格 知识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检查五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病人组进行临床比较,清晨空腹静脉分别采取抗凝血和非抗凝血1ml、4ml,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与生化分析。结果肝病时ALT在肝细胞中合成有程度不同的升高。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由肝细胞制造,肝脏细胞的受损程度与血清ALT有直接关系,它是体现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肝病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白蛋白 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员血小板参数PLT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PLT、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异常提示其机体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紊乱,这种凝血功能的异常对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血小板 凝血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改变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绝经前期女性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43.9±6.2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2例)、患糖尿病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21例),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估血管舒张功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EPCs水平,使用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EPCs数量;检测EPC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并探讨血管舒张功能与EPC功能的关系。结果及结论使用超声技术检测血管扩张功能显示,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FMD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两组受试者GMD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循环EPCs水平及荧光标记证实培养的EPCs数量在正常血压的绝经前女性中明显差异高于合并糖尿病的血压正常绝经前女性(P>0.05)。同样,循环EPCs的迁移和增殖功能在血压正常的绝经前女性明显高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细胞培养试验,可以发现FMD分别与循环EPCs水平(r=0.41,P<0.05)及培养的EPCs数量(r=0.74,P<0.05)呈明显线性相关。同样,EPC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分别与血浆FMD呈线性相关(r=0.64,P<0.05;r=0.56,P<0.05)。这些结果说明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期女性的内皮功能下降,包括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以及体内EPC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提示维持内源性血管损伤修复能力及改善内皮功能可能是合并糖尿病的绝经前女性血管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绝经前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力健康教育对健康体检人员知识态度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采用自制KAP调查问卷及PRECRDE-PROCED模式统计两组人员视力健康知识、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其中对照组调查人员不接受任何健康教育,观察组调查人员接受视力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结果对照组调查人员干预前后视力知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调查人员三项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力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健康体检人员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可提高体检人员对视力保护的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保护视力、纠正不健康视力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视力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知识态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显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动态增强显像与X线钼靶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特异度、敏感度进行观察。结果病理结果为良性55例,恶性32例,MR动态增强显像的诊断准确性及及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5.4%、94.55%、96.88%,X线钼靶为80.46%、81.82%、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显像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也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便于临床早期检出乳腺癌,利于预后。

  • 标签: MR动态增强显像 X线钼靶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每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4.13%、63.4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阳性诊断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1.26%、46.03%、49.20%、46.03%、50.79%,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12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患15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75)。研究组实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实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2.66%,比对照组的68.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患进行诊断,可显著提升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并能为临床医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提供重要指导,建议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40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间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这几项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各个指标检测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把120例患者分成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室早发生的频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不能以室性早搏次数来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和复合型心电异常对老年人的临床诊断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阳性率为74.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53.4%,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病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而研究组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比较两组体检者诊断情况,分析MRI检查技术。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富血供肾癌增强扫描CEI变化明显,但各期比较,差异不显著;少血供肾癌皮质晚期增强变化高于其他期,差异显著(P<0.05);少血供肾癌的CNR明显高于富血供肾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肾癌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动态增强 肾癌 诊断价值 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病房中不同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面积、布局、设施完全一样的10间病房,分为A、B两组。在B病房中使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病房A选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让两个空气消毒机同时工作一小时,工作停止后立即对病房内的细菌数进行检测,然后在消毒1h、2h和4h后再次统计两个病房内的细菌菌落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是刚消毒完还是消毒后1h、2h和4h后B病房的细菌数明显少于A病房。结论在病房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都能够对病房进行消毒,但相对来说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时效更长一些。

  • 标签: 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 消毒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0例70眼行白内障摘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51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46例(46眼)接受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n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干眼症状明显,术眼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加、SIT程度下降、BUT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SIT及BUT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泪膜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对泪膜功能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巩膜缘切口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进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以及CT/MRI影像学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存在有心电图明显变化的患者有50例,占据55.56%,其中40例脑出血患者中就有35例存在有明显心电图变化,其比例为87.50%。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影像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CHD合并OSAHS患者30例、单纯CHD患者3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D合并OSAHS组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OSAHS加重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因此可通过监测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炎症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得出结论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分裂症能够明显升高血清的PRL,降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利培酮对女性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泌乳素 雌二醇 睾酮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HE)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肝硬化组,其中并发HE者28例,未发现HE者32例。另选同期收治的急性肝衰竭并发HE患者50例纳入肝衰竭组。检测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结果①肝硬化并发HE者TT4、TT3、FT3水平均显著低于肝硬化无HE者(P<0.01),两者FT4和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衰竭组患者发生HE后与发生HE前相比,TT4、TT3、FT3和TSH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FT4水平显著上升(P<0.05)。③肝硬化并发HE者TT4、FT4水平显著低于急性肝衰竭并发HE者,而TSH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1),两者TT3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HE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不尽相同,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有所差异。

  • 标签: 肝性脑病 甲状腺激素 肝硬化 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