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在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兔膝髌骨骨腱接点修复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8只成年兔左膝髌骨骨腱接点损伤修复术后随机分为2组,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3周、6周(n=7)行MR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1WI、GET1WI、GET2WI和STIR序列,分析MR表现。结果对照组术后3周MR可见髌骨骨腱接点重接区域结构模糊,髌韧带下1/4段肿胀;术后6周见髌骨清晰,髌韧带上3/4段轮廓可辨,髌韧带下1/4段水肿基本消失,张力良好。超声组术后3周MR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6周MR可见髌骨骨腱接点重接区域结构较对照组清晰,髌韧带上3/4段信号更低。结论MR可显示兔膝关节髌骨骨腱接点重接术后早期变化,在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髌骨骨腱接点修复作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骨腱接点 修复 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于小儿乳牙龋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乳牙龋100例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随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予以传统治疗)50例,试验组(予以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50例。结果: 试验组修复疗效评估无效1例,有效率98.0%(49/50)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小儿乳牙龋 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FU)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时疼痛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进行研究,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对患者经历治疗中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以疼痛评分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用二分类回归模型来探索两组患者在结节大小、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BIM的差异情况。结果:疼痛程度不同的2组相比,患者的BIM、治疗时间、结节大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 良性甲状腺结节 疼痛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应用在勃起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常规治疗,后者则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6.36%,对照组为80.00%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ET-1 和 MDA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 NO、SOD 和 GSH-Px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促进了患者勃起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勃起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讨论接受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自2021年9月-2022年9月来我院进行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选出80例患者参与研究,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DS、S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向接受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高强度超声聚焦 子宫腺肌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低强度抗阻训练对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11月40名在院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强度抗阻训练,持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评价血压水平,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价跌倒风险。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SBP、TUG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低强度抗阻训练对降低衰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跌倒风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抗阻训练 衰弱 高血压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导用CZF型超声波治疗仪与WBL-NESF2002型微波对慢性子宫颈炎治疗效果分析结果,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子宫颈炎治疗效果好。阴道分泌物少,复发率不到5%.

  • 标签: 聚焦超声治疗技术 慢性子宫颈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时间强度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5例老年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A组1次/d,B组2次/d,C组3次/d,每次30min,每周5d,共训练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3组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3个月后,3组患者的平衡量表评分都明显提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和2个月后组间比较,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后,3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治疗剂量,提高躯干核心肌群强化训练的时间强度可以加快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平衡功能的恢复,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远期疗效并无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强化训练 躯干核心肌群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抗菌素管理实施前后各类抗菌素使用强度(AUD),并分析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结果实施抗菌素管理干预后,青霉素、喹诺酮等诸类药物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出现降低(P<0.05)。结论抗菌素管理对抗菌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可减少抗菌素使用,改善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抗菌素管理 抗菌素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中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临床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50例于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腺肌症治疗的女性患者纳入实验,病例择取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1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实验组的女性患者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高于实验组的发生几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应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在膝关节镜辅助下应用高强度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患者12例,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PCL胫骨隧道导向器钻取骨隧道,高强度线捆扎骨块,螺钉及锚钉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块复位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愈合,关节面平整。末次随访检查,患者后抽屉试验检查弱阳性1例,其余患者均为阴性;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对比均无差别,均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及关节感染;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2.3)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使用高强度线捆扎固定骨折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方法可靠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镜 高强度线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了解2011—2015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分离病原菌,分析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75.84%下降至37.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9.53/(100例患者·d)下降至33.63/(100例患者·d),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分离病原菌100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38株,占23.17%;革兰阴性菌7110株,占70.46%;真菌643株,占6.37%。居前5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0.8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70%)、金黄色葡萄球菌(7.35%)和鲍曼不动杆菌(6.82%)。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015年均〈4%);铜绿假单胞菌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整体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下降明显,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2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常用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最明显,但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上升,至2015年,耐药率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下降最明显(〈2%),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随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延缓细菌耐药可能有关。

  • 标签: 病原菌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后壁腺肌病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后壁腺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病灶体积消融率是98.33%;治疗3、6个月子宫与病灶体积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6个月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在60%以上。结论子宫后壁腺肌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与临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治疗 子宫后壁腺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等运动强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按照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分成I组32例和Ⅱ组33例,I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20rain;Ⅱ组患者进行户外快步走30min,两组步行速度控制在120步/min。分别监测两组对照日餐后2h血糖及运动后2h血糖并记录两组患者耗氧量水平。结果运动后组间比较显示,Ⅱ组餐后2h血糖(6.29±1.2)mmol/L明显低于I组(7.8±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I组运动后餐后2h血糖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I组运动干预后餐后2h血糖低于运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餐后1h户外快速步行30min,速度控制在120步/min,能够很好的控制餐后2h血糖水平,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 运动强度 餐后2H血糖
  • 简介:目的观察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脉冲超声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5例,脉冲超声治疗组30例。治疗组给予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脉冲超声治疗组给予普通超声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d、14d,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脉冲超声治疗组7d、14d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与脉冲超声治疗组7d、14d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效果好于普通超声,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聚焦超声 脉冲超声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动脉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确定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位置,并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技术进行治疗,探讨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87.13±49.52)mm3,治疗后6个月为(25.76±11.95)mm3,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肿瘤直径>50mm治疗总有效率为45.8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瘤体供血动脉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且治疗肌瘤直径小于50mm的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供血动脉 高强度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康复功能的效果评价。方法 筛选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均分为3组各35例,为高频组、中频组、低频组,进行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治疗,分析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中频组FMA评分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P<0.05)。 结论 对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治疗,中频脉冲电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并采纳。

  • 标签: 不同强度中频脉冲电疗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11月期间到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8例进入试验,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得到的护理质量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优化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满意度 子宫腺肌病 护理质量 延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