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的形成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受多种后天因素影响,造成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治疗高血压最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因而在治疗的同时应干预疾病存在的危险因素。因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低,呈“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现象。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和技术,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影响健康的因素,以预防为主,提高农村人口健康质量。

  • 标签: 农村社区 高血压病人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化疗间歇期患者可带PICC导管回家休养,这期间需要继续完成对导管正确、及时、到位的维护工作,才保证下一次化疗用药的顺利进行。患者及家属对PICC导管维护技能的学习来自于住院期间护士简单的健康宣教和操作示范,因而居家维护导管时往往只是简单的模仿操作。尤其农村患者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导管的应用质量明显降低。PICC导管维护质量的提高,可通过农村患者身边的医疗资源(乡村医生)发挥作用,协助完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农村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家庭、电话、门诊随访一对一宣教、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栏、个别交谈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等方式。结论健康教育使农村糖尿病患者得到糖尿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农村 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村基层广大群众长期以来面临的窘境。如何缓解农村基层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各级医院一直思索的难题。长期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按照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以长征精神为指引,通过定点帮扶革命老区贫困群众、向基层医院无私传播高新技术、直接送医送药到基层农家、组建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俱乐部等多种方式扶助农村基层,积极探索缓解农村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医院诊疗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在让基层病人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同时为患者节省了巨额医疗费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58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63%的老年人支付医疗费用困难。卫生保健需求依次是定期体格检查、急救处理、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结论农村老年人对卫生健康有较大需求,应根据老年人经济状况和需求提供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 标签: 农村老年人 卫生保健
  • 简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1]。目前农村高血压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城乡差别”明显减少。

  • 标签: 高血压病 农村 公共卫生问题 心血管病 抽样普查 城乡差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个性特征,为做好农村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合肥市长丰县某农村初级中学4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初中生心理特征为性格典型内向,情绪倾向于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2)女生较男生精神质倾向更为显著;男生情绪不稳定、易紧张和焦虑、掩饰性较女生显著(3)初中二年级内外向(E)量表均分明显高于初中一年级(4)父母亲文化程度对个性特征影响不大。结论初中生个性心理特征在城乡、男女、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提示我们进行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保健时应注意这些差别。

  • 标签: 农村 初中生 EPQ 个性特征
  • 简介:我国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对农村人口的健康维护目前受到各方重视。在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吸烟、饮酒、高盐和不良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高血压患者数量也逐渐呈现上升的势头。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预防的重要性大于治疗。调查资料显示仅有26.54%的农村患者知晓高血压的危害因素,而城市患者对疾病的预防率为68.40%,农村患者的预防率仅为24.38%。

  • 标签: 高血压 农村 老年 防治
  • 简介:近几年来,农村食品行业不断发展.食品厂(场),饭店,酒楼迅猛增加,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条件简陋.忽视环境卫生.加工工艺原始,从业人员十人卫生差,操作交叉污染,食品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市发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生产经营 忽视 身体健康 交叉污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农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方法通过对董家镇和树人镇各个学校的调查和工作经验,归纳农村学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结果农村学校传染病防控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思想上重视,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于支持;卫生监督部门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监督力度和频次;卫生与教育部门协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率;教育部门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力度;结论各个部门联合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加强农村学校传染病防控,保证师生身体健康。

  • 标签: 传染病防控 农村学校 现状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湛江市农村孕晚期妇女贫血情况及分析。方法采用日本SysmexXS-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934例孕晚期妇女进行Hb及RBC测定,判断其贫血程度,并按不同年龄组(<20岁、21-25岁、26-30岁、31-35岁、>35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4例孕晚期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15.52%。其中轻度贫血患病率为95.86%;中度贫血患病率为3.45%;重度度贫血患病率为0.7%。湛江市农村孕晚期妇女中<20岁的贫血患病率为16.82%、21-25岁贫血患病率为13.71%、26-30岁贫血患病率为15.65%、31-35岁贫血患病率为15.38%、>35岁贫血患病率为22.58%结论孕晚期妇女贫血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孕妇需定期、常规检查Hb及RBC,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水平,采取综合措施,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降低孕产妇贫血发生率。

  • 标签: 孕晚期妇女 贫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湖北省来凤县农村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我们随机抽取了来凤县绿水乡、三胡乡、旧司乡2008年出生的681名婴儿为调查对象,就其母乳喂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母乳喂养率为91.5%,婴儿辅食添加不足、不规范、且添加时间较晚,断乳时间较晚,产后6小时内开奶者乳汁分泌量多,产后48小时后开奶泌乳量少,家务组泌乳量多,打工组泌乳量少,文化程度与泌乳量成反比。说明母乳是来凤县农村婴儿早期获得的基本营养素,辅食添加不足和断乳过晚的原因,除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有关外,还与父母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和受旧的传统习惯影响有关。结论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和科学育儿知识,使广大农村妇女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继续实行母婴同室,鼓励产后尽早开奶,可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婴儿 母乳喂养 抽样调查
  • 简介:安徽省七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主要供水方式为分散式供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浅井水为主,监测366份水样的总合格率为44.26%,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63.33%,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42.56%,人力、手压系、机器三种取水方式中,人力取水的合格率最低。检测各种项目的超标率以总大肠菌群最高,表明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水源的生物性污染。

  • 标签: 农村饮水 水质卫生 安徽 检验项目 微生物污染 水源保护
  • 简介:文章对稳定低生育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同时针对农村,特别是四川农村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继续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 标签: 稳定低生育 新农村建设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村行政区划调整、税费改革展开、医疗卫生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和卫生补偿政策调整,现行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外部条件和支持系统发生了重要变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进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再构不可回避地摆在面前。该文对再构原则、主要模式及其选择、服务体系保障及政策支持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农村 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再构 政策支持 服务体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