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应用Cybex-6000等速测试系统对22名排球运动员和28名跳高运动员膝关节肌力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以探讨排球、跳高两个不同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等速肌力特征及差别。测试结果表明:跳高运动员优势腿、非优势腿股四头肌相对峰力矩在360^(°)/s和90^(°)/s上均大于排球运动员;而排球运动员胭绳肌相对峰力矩与跳高运动员无明显差异,排球运动员双侧胭绳肌峰力矩(90^(°)/s)差异程度显著小于跳高运动员;排球运动员在90^(°)/s的速度下测得的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要显著低于跳高运动员,随着角速度的变化(90~360^(°)/s),排球运动员和跳高运动员股四头肌与胭绳肌峰力矩比值(H/Q)均随之增大。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膝关节 等速向心收缩 跳高 排球
  • 简介:采用分析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运动生物力学应用于竞技体操技术分析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未来竞技体操技术研究中的发展加以展望。

  • 标签: 竞技体操 运动生物力学 研究方法 技术
  • 简介:采用三维录像测量解析,对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的起跳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为运动员改进该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起跳 旋子转体 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 简介:目的:对陕西女子举重运动员高丹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其运动成绩。方法:使用两台高速相机进行拍摄,采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抓举80kg和85kg时膝关节角、髋关节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差别较大;抓举80kg和85kg时杠铃的运动轨迹都偏向后方且没有呈现近似s型;抓举80kg和85kg时提铃过程各阶段时间比和杠铃上升高度比差别较大;运动员发力阶段出现后跳动作。结论:引膝和伸髋不充分,技术动作不稳定,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向后偏移,动作技术不符合“近”的原则,后跳动作完成之后支撑点与两心的合成重心距离较大,导致最终失败。

  • 标签: 女子举重 技术 抓举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太极拳的架位影响膝关节稳定的主要因素,文章以膝关节角为依据,测量了一名中等身高男性太极拳练习者的高低架位,并对其进行不同膝关节角、左脚支撑力的力学分析。研究发现:当太极拳习练者处于小腿与地面垂直的弓步过渡到膝尖与脚尖的垂直状态,人体的重心自然会补偿性前移而降低,同时通过髌腱的股四头肌力矩也减少。研究提示:(1)当膝关节尖靠近脚尖的垂直状态,由于通过髌腱的股四头肌力矩减小,可能导致膝关节稳定性的减小。(2)简化太极拳所谓的“无过无不及”的膝尖与脚尖的关系的科学性值得重新思考。

  • 标签: 太极拳 膝关节角 弓步
  • 简介:本文运用分化生物力学理论及标度分析方法,对芜湖市120名14-16岁男中学生身高与体重、身高与上下肢长、肩宽与骨盆宽等指标进行了形态学的分化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中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 标签: 分化生物力学 标度分析 形态指标理论增长值 实际增长值
  • 简介: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定量差异探讨2型DM大鼠的运动干预机制。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模型组(DMC)和DM运动干预组(DME)。DMC和DME组大鼠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4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稳定1周。DME组大鼠实施游泳运动干预8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定量差异对代谢组学获得的生物标记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1)DME组、DMC组和NC组的血清代谢谱明显分离,表明DME组血清代谢谱与DMC组和NC组之间有显著的变化;2)血清中精氨酸、脯氨酸-甜菜碱、二十碳五烯酸、亚麻酸、丙基肉碱、单甘油酸酯(24:6)、肉毒碱、1-磷酸鞘氨醇、葡糖酸、和磷酸胆碱(20:3)共10种代谢产物在DMC组和NC组间存在显著性定量差异(l〉0.80),除了单甘油酸酯(24:6)和磷酸胆碱(20:3)外,8周游泳训练可以将DME大鼠体内的其它8种物质恢复到与NC组没有显著性差异(l〈0.47)。结果表明:(1)游泳训练可以完全康复2型DM大鼠。(2)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精氨酸代谢有望成为今后研究运动干预2型DM机制的新鲜靶点。

  • 标签: 运动医学 2型糖尿病 运动干预 代谢组学 定量差异 大鼠
  • 简介:一个自行车运动员要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首先要掌握正确的骑行姿态。轻松蹬踏,自如操车,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紧张,降低能量消耗,保证力量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竞赛规则,多数在赛车场内进行的比赛距离短、强度大,骑行时肌肉、神经高度紧张;而公路比赛的特点则是进间长、距离长、平均强度低。由此可见,这两种比赛必然要求两种不同的技术。根据自己的运动实践,我认为骑车技术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长距离骑行技术与短距离骑行技术之间的差异。本文讨论是在选择了合适的赛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 标签: 生物力学分析 骑行技术 自行车运动员 中长距离 优秀运动员 风截面
  • 简介:本文作者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上挺技术落后的原因,探讨和揭示了传统预蹲概念和新概念的理论根据。建议更新预蹲概念的认识,放弃传统的预蹲概念。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和措施,改进上挺预蹲技术,使处于落后的挺举有较快地提高。

  • 标签: 生物力学 预蹲 上挺动作 杠铃 发力 中心线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7例体育系女生和14例生物系女生70%VO2max恒负荷前后体内血乳酸(简称BLA)和乳酸脱氢酶(简称LDH)含量。结果表明:体育系女生在恒负荷后体内的BLA浓度明显低于生物系女生(p<0.05):LDH在恒负荷后含量明显增高,但两系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70%VO2max后BLA含量有明显差异,这主要是体育锻炼使机体机能改善,有氧代谢能力和耐乳酸能力提高,从而为体育系的体育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体育系 VO2MAX 生物 女生 血乳酸 体育训练
  • 简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中生物力学参数及其运动成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平速度是跨步跳阶段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跨步跳距离;而最小膝角和单脚支撑时间也是影响其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男子三级跳远 跨步跳 生物力学参数 灰色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