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1公元790年,一个男孩出生了。父亲李晋肃希望儿子健康幸福,便给他取名'李贺',字'长吉',希望他一生都吉祥。李贺的气质从小就很忧郁,不爱说话,眼里经常闪着奇怪的光。'孩子,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呢?'家人问。'我要写诗。'李贺淡淡地说。

  • 标签: 《雁门太守行》
  • 简介:6月5日下午,由学院团委主办的灯塔工程·五四广青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8年校园舞蹈大赛暨五四表彰大会圆满举办。来自6个系部的参赛选手为观众送上了10支精彩的舞蹈。其中,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系"我们说的都队"荣获本次校园舞蹈大赛的一等奖,财经系"纸扇书生"荣获二等奖.

  • 标签: 舞蹈大赛 五四 校园 表彰 参赛选手 社会工作
  • 简介:一关于,云:",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郑玄谓:"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揭示了"突与忽争国"的背景.孔颖达:"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嫡)争国,祸乱不已,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己,欲大国以兵征郑,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1](P74).

  • 标签: 《褰裳》 朱熹 《韩诗》 “男女相咎”
  • 简介:忧怨苦闷是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力之一,这种心理动力归根结底又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化,但中日作家的'苦闷'内涵却又各具特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制结构、文学观念、作家构成、审美传统等方面.

  • 标签: 内涵 文化精神 体制结构 文学创作 心理动力 中国
  • 简介:1935年底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不懈努力,实现了“内战吟成抗日”的伟大转变。争取东北军和西北军掉转枪口对准日本侵略者东北军对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丢失东北有刻骨铭心之痛,对在西北执行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持消极态度。

  • 标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 内战 1937年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该年正当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怯懦,导致中国战败,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竞相瓜分中国的风潮,大大加剧了殖民地化的进程,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耻辱。但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甘心屈服,近代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便以纪史,一连写下七首长诗,真切地纪写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但实录国耻以激醒民众,还寄寓了强烈的愤慨,抒发了满腔忧国

  • 标签: 爱国主义诗人 日本帝国主义 清朝统治者 侵华战争 殖民地化 光绪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