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12月20-21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哲学研究杂志社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全国部分院校、杂志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的主题展开讨论,集中关注当前现实中的诸多重大思潮,并重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在主旨发言中,北京大学丰子义、聂锦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复旦大学余源培、冯平、陈学明、孙承叔、汪行福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中山大学刘森林教授,清华大学韩立新教授,求是杂志社李文阁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和武汉大学陈立新教授等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论坛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综述甘贝为了迎接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和张家港市委宣传部于96年9月27日至29日在张家港联合召开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新思路理论研讨会”。来自省委办公厅...

  • 标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新思路 研讨会综述 道德文明 张家港市 我国社会主义
  • 简介:11月16—17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国家创新基地、法国《今日马克思》(ActuelMarx)杂志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主任俞吾金教授和西巴黎大学里纳特(EmmanuelRenault)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资本论》 当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 复旦大学
  • 简介:以文化范式批判为切入口所建构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尽管因认识到只有经过文化范式中介过的客观现实才可能对现实的个人起作用,因而表现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由于其没有追问具体的文化范式的来源等问题,因而在学理逻辑上依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经验主义的学术思路由于只看到了经济事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没有看到其社会存在形式,因而始终无法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相比肩。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觉,不仅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学术思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自觉 学术意义 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正>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 标签: 爱国主义传统 当代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 师范大学出版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在联系
  • 简介: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康有为用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封建道德纲常对人的束缚,但并不否定儒学,而是认为用人道主义阐释的儒学是真正孔子儒学。过去一般认为康有为这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实不完全如此,康有为实际上是用人道主义改造传统儒学,试图使儒学在近代蜕变为人道主义化的新形态儒学。同时,康有为也用传统儒学改造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西方人道主义中的个入主义观念。康有为的这些思想代表着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特点,显示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在近代的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 标签: 康有为 人道主义 传统儒学 相互影响
  • 简介:2013年1月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办,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致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邓纯东致辞,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负责人金民卿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李晓兵教授等先后发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术论坛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 党组副书记
  • 简介:3月26日在北京举行,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教 家风 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观念 中央电视台
  • 简介:用历史唯物主义把握中国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研究所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思想任务。当代中国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切中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命脉,不能通过简单的经验和直观方法加以把握,而要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分析得以显现。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引导教育进行历史定位,将教育的时代标识凸显出来;只有跳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思考模式”,才能把捉住中国教育的历史方位。合理选择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基本路径应当是:把握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培育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个人,超越左与右,建构本土原创的教育理论。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历时性 共时性 中国教育问题
  • 简介: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布洛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7月13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30余位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表示,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不开中国的当代实践。《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李文阁认为,最近几年的历史唯物主义讨论推动了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深化了对中国道路的认识,但讨论往往“学院气”较浓,过多纠缠于概念的辨析和文本考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在当下的中国处于一种在场状态。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当下在场,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政治意义上,都不足以充分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看似在所有场域都持续在场,但在诸多时空条件下,则表现出空场或缺场。比如,中国道路已经践行三十多年,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哲学界对于中国道路的内在机理和发展逻辑并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 问题意识 哲学理论 政治意义 学术意义
  • 简介:人们通常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互为他者乃至是相互对立的,这是一种误解。真实的情况是,非实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并不隔阂,历史必然性告诫也并未消解正义,而正义研究最终只能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相激互融、彼此依托的内在兼容性关系,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发掘与开显需要在重新解读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路径上推进。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此路径切近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思想逻辑,同时也由于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生的基本要求。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思想 兼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 辩护
  • 简介:7月15—18日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国理论网协办。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等80多个单位的16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围绕会议主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一,“中国梦”的哲学问题。与会学者从历史时间角度阐释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从现实空间角度阐释“中国梦”的哲学内涵,从本质特征上阐释“中国梦”所蕴含的思维方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梦 学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