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按照中国气象局统部署,人事司承担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项目中“气象流人才阶段目标和人才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2010年5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会议精神和《纲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加工本文。

  • 标签: 人才体系 中国气象局 前期研究 研究成果 规划
  • 简介:郭英杰同志,高级工程师,科右前旗索伦国家基准气候站副站长。他坚持不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思想上始终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 标签: 国家基准 先进事迹 气候 气象 高级工程师 邓小平理论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性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的次对流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的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性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提出了人影高炮弹丸轨迹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理论弹丸落点并得出安全区外扩的误差范围。针对人影高炮作业射界设定安全区的情况,提出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定方法,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判断人影高炮作业安全性的问题。

  • 标签: 轨迹方程 落点 安全区 外扩多边形
  • 简介: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自动气象站已在县级台站安家落户,不久,将成为地面观测的主角。但对于云、能、天的观测,现代化仪器还难当此“重任”,只能通过观测员的目力观测来完成,能否正确判断、记录它,观测员的责任心和基本功尤为关键。

  • 标签: 气象现代化 质量 地面观测 自动气象站 县级台站 观测员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和雷达拼图产品等,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3年5月22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河套地区正涡度平流的持续输送是500hPa切断涡旋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低层冷平流沿其前方输入,后部有更强的暖平流输入,使涡旋不断加深发展,在其附近激发孤立对流云团,孤立云团上空存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垂直结构,使得其上空上升运动持续加强,孤立对流云团得以维持和发展,其间形成的γ-中尺度和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原因,而地面海上高压后部水汽的持续加强和高空脊前干空气南侵,产生明显干锋生作用,是强对流的重要触发机制。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显示,此次强对流过程是由单体回波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这些单体回波的演变经历了“单体—加强合并—带状回波—弓形回波—减弱消亡”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2个阶段,其回波面积、强度、移动速度不同,造成强对流天气特征差异明显。此次强对流天气存在3种类型,其温湿廓线结构及环境参数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判断强对流天气类型的指标。

  • 标签: 区域强对流 孤立云团 干锋生 温湿廓线 环境参数
  • 简介:2011年6月2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召开了有关"中国的减排目标以及国际谈判战略"的小型研讨会。会议邀请美国东西方中心资深研究员张中祥博士作主题报告。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任国玉研究员主持了研讨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博士介绍了会议背景以及主题报告人的主要学术背景。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气候变化 主题报告 开放实验室 国际谈判 研究员
  • 简介:对2009年2月4日08时到11时30分,呼和浩特市区出现的微量雨夹雪、雾、道路结冰的复杂天气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500hPa弱的短波槽及850hPa槽前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全市大部的微量雨夹雪;雨夹雪落地融化与地面进行热量交换,致使低于0℃的地面结了薄冰;雾主要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区,方面是由于适合的温度范围、高湿度条件、以及微风有关,另方面冬季市区污染物较重,在低层存在逆温的情况下,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使水汽产生大量的凝结核,从而形成了雾,雾中及地水汽直接凝华也对地面结冰起到了作用。

  • 标签: 高影响天气 弱天气形势 成因
  • 简介:1引言大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它是影响飞行,甚至危及飞行安全的重要天气。2002年12月5-6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机场)出现连续两天大雾天气,严重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大雾共造成5个航班备降,9个航班取消,从而导致原定航班计划无法有序执行,航空公司、机场运力调配严重受阻。迫使多达3000多名旅客未能按时进出航空港,

  • 标签: 国际机场 福州 雾分析 大雾天气 航班计划 飞行安全
  • 简介:利用高频次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闪电定位仪及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9日湖北暴雨过程的闪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S不同生命阶段地闪所处位置不同,正、负闪同时跃增至峰值是MCS成熟阶段的标志之,地闪密集区和MCS中移速较快的强回波位置基本吻合,MCS强回波区域出现的正闪、负闪和45--55dBz回波后部区域对应较好,强降水发生在MCS成熟后趋于消亡阶段。

  • 标签: 西南涡 雷达回波 地闪
  • 简介:利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对2013年4月29日西昌次降雹过程进行催化数值模拟,根据碘化银的催化时间、催化高度、催化用量和催化方式开展系列防雹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催化位置及催化方式,可以达到最佳防雹效果;通过对催化例和未催化例的冰雹形成机制对比分析得出,在播撒碘化银后,激发了"有利竞争",雹块不能长大;霰胚的减少及冰雹碰并云水的减少,导致降雹减少。

  • 标签: 人工防雹 AG I 催化试验 数值模拟
  • 简介:1998年5月27日19∶55~20∶55时,武功机场出现了连续1h的强雷暴天气过程,此次过程是今年进入雷雨季节后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次雷暴天气过程,瞬时最大风速25m/s,降水量9.1mm。以下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触发机制和地形...

  • 标签: 诊断分析 中尺度 雷暴过程 辐合线 关中盆地 不稳定能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等方面分析了2001年4月28日出现在江西境内、沿浙赣铁路线带的大风、陆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1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地面弱冷空气的入侵是本次过程的触发因素;高空低槽、低空急流的存在以及各层次温湿场的分布差异为这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条件;露点锋附近对流绕扰动的发展与地形作用关系密切;高空槽尾端云系与暖区对流单体结合形成的弧形云带是本次过程的飑线云系.

  • 标签: 飑线 天气 分析
  • 简介:次罕见的暖切暴雹天气分析周丽峰,马廷标(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4年6月28日晚,延安地区南部和渭北之间,出现了场局地性的暴雨、冰雹、大风天气(简称暴雹),暴雹中心在黄龙、澄城带。黄龙县6h降水量在90mm以上,最大小时达32....

  • 标签: 天气分析 低空急流 地面流场 副热带高压 雷达回波 环流形势
  • 简介:2004年8月30日~9月6日浙江省出现了次持续时间长、局地降水强的连阴雨天气过程.文章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影响系统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初步揭示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成因,为今后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些依据.

  • 标签: 连阴雨 强对流 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连阴雨 夏季
  • 简介:2010年1月25日新疆博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出现次大雪天气,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这次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西伯利亚低涡是主导系统,低层鞍形气压场有利用低层水汽辐合,近地面层较强的东南风辐合环流是动力触发机制,物理量场与降雪区对应较好。

  • 标签: 环流背景 主导系统 水汽条件 物理量场
  • 简介:应用方差分析、灰色理论、符号检验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海晏地区的第场透雨进行预报,验证表明: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较好,在长期天气预报和农牧业生产中具有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海晏 第一场透雨 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