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10月,我院收治左肩部原始外胚层肿瘤患者1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男,22岁,农民.因左肩部肿块入院.左肩部肿块5个月时约5cm×3cm×2cm大小,伴轻微疼痛,无红、肿、发热,无盗汗、消瘦,未予处理.

  • 标签: 围手术期 护理 左肩部原始外胚层肿瘤切除术 病例
  • 简介:预测类Apollo返回舱外形在高焓来流下的气动热特性,研究网格Reynolds数、壁面温度、多种化学反应模型以及限制器对预测热流的影响.采用ESI-CFD-FASTRAN软件作为数值模拟平台,使用基于温度梯度及分子扩散效应的热流模型;空间离散采用Roe-FDS格式,时间推进采用点隐式;采用等温壁面条件.数值计算表明:(1)热流在返回舱头部驻点处达到一个极值,沿着壁面热流不断下降,经过返回舱肩部热流有突越上升;(2)满足网格Reynolds数小于10的网格获得的热流较为准确;(3)使用Gupta模型计算得到的热流与Park85模型得到的类似,但是获得的热流分布类似;(4)采用湍流模型获得的头部肩部热流结果与层流结果相同;(5)二阶min-mod限制器实现了高阶格式,其计算得到的热流结果在肩部略高,但是整体分布略低于不带限制器的格式.因此,在计算中采用满足网格Reynolds数壁面网格,采用带限制器的高阶格式计算获得的热流分布更加准确;由于头部热流主要贡献并非来源于湍流,因此对于肩部热流采用层流模型足够准确.

  • 标签: 返回舱 气动热 肩部热流 数值模拟
  • 简介:目的探讨施沛特与非甾体消炎药治疗肩部撞击症的优缺点.方法分析113例用施沛特或非甾体消炎药治疗肩部撞击症的疗效.结果在疼痛缓解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上,两组病人治疗1周无显著性差异,第2、3、4周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施沛特注射组在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及关节疼痛方面明显好于非甾体消炎药组.

  • 标签: 施沛特 非甾体消炎药 肩部 撞击症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64例,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针刺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肩部控制训练 脑卒中 肩痛 康复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娩肩法对预防产科肩部难产及新生儿产伤的价值,以指导选择分娩方案。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3~2014年经阴道分娩的5466例产妇为观察组,等待宫缩后行自然娩肩法助产;将该院2011~2012年经阴道分娩的577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肩难产5例,对照组肩难产22例;新生儿产伤:观察组3例,对照组18例;自胎头娩出到胎儿前肩娩出时间:观察组(77.3±10.5)s,对照组(90.5±11.5)s;产妇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0例,对照组17例。上述各项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肩难产产妇产程及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并发症及入住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待宫缩后自然娩肩法助产能够有效预防肩难产及新生儿产伤,且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然娩肩法 肩难产 新生儿产伤 预防 助产
  • 简介:自由泳腿技术是自由泳的基础,练好自由泳腿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自由泳技术。在自由泳腿的学习过程中,练习者会出现肩部紧张、内收的现象,以致影响对自由泳腿技术的掌握。有些游泳教练为了达到速成,便一味地加强运动员的打腿练习,提高练习时间、强度、距离、次数。

  • 标签: 自由泳 辅助练习 肩部 速度 少儿 学习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间沟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针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诊治的120例肩部及锁骨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将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对照组,将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60例)作为观察组,利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神经阻滞。观察手术后的阵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肌间沟进路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术中镇痛效果为56例优良好于肌间沟进路臂丛神经阻滞组(对照组)的38例,镇痛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用于肩部或锁骨手术较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患者有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 锁骨内固定 臂丛神经 颈丛神经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探讨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肩部肌肉力量训练的特征。通过对肩部肌肉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合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肩部肌肉力量训练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激流回旋皮划艇的技术特点,分析运动员在肩部肌肉力量训练中的实践案例,并评估了训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的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应注重个性化方案的制定,结合预防性训练与损伤康复策略,以优化训练效果。提出将肩部肌肉力量训练与日常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本研究不仅为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员的肩部肌肉力量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实践中的训练安排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激流回旋皮划艇 肩部肌肉力量训练 训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肌力训练、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33例患者切口愈合,无感染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结论对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锻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护理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护理效果。

  • 标签: 肩周炎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肩部疼痛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术中护理对妇科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通过气腹压力、体位改变及体温的干预,减少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方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妇科收治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术中不同气腹压力、体位的控制及体温恒定对病人术后并发症[1]的影响。结果:气腹压10mmHg或头低15 度相比,在气腹压为14mmHg或头低30度时,患者更容易会出现肩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呼吸不畅[2],出现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及康复延长。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气腹压力改变、体位的控制及体温恒定的干预,病人术后肩部疼痛有所改善。

  • 标签: 气腹压力 体位改变 低体温,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肩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部疼痛护理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n=48)和对照组48例(n=48)。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正规护理的情况下给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FMA和MBI评分结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开展综合性康复护理FMA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肩部疼痛护理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综合性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肩部疼痛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体外快速成型术将肩部骨折进行再现,并且将其运用到骨科教学。方法根据CT扫描将肩部骨骼骨折处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得到3D数字化模型,并且加工成骨折模型。选择60名实习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室采用体外再现得到的骨折模型对学生进行教学。评测两组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教学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肩部骨骼骨折体外再现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肩部骨折 骨科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51-01
  •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 标签: 肌间沟臂丛阻滞 颈丛阻滞 上臂手术 一点法 肩部 颈臂丛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