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刑法存在大量"共犯正犯"的帮助型犯罪立法,对于这种独立立法模式的正当性根基,学界存在激烈论争,形成肯定说与否定说相对立的格局。肯定"共犯正犯"立法模式并不会破坏总则与分则的关系以及刑法规范的统一,罪刑均衡原则并非该立法模式正当性的讨论素材。从二元的行为无价值理论出发,"共犯正犯"坚持了限制正犯的概念,消解了共犯处罚依据的难题,也是共犯从属性的反向证明。通过这种扩大类型的方法,既实现了刑罚的扩张,也符合积极的一般预防目的。

  • 标签: 共犯正犯化 帮助型犯罪 立法模式 正当性
  • 简介: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实体真实的切实追求和对诉讼效率及权利保障的适当兼顾,构成了该制度的正当基础。而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过多地侧重于对实体真实的追求,忽视了诉讼效率,尤其是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对公诉变更制度作明确规定,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促进公诉变更的正当运作。

  • 标签: 公诉变更 正当性 程序
  • 简介:职务行为,指公务人员根据法律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既包括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所实施的行为,也包括基于上级的职务命令所实施的行为。本文针对学术界对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的根据和标准进行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标准,应具备命令来源的特定性、命令形式合法性、执行主体合法性、主观善意、执行行为客观合法以及目的与手段的相应性等六个方面的要件。

  • 标签: 职务行为 正当化 根据 履行职责 执行行为 公务人员
  • 简介:刑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其中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又是重中之重。以世界各国典型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模式为参照,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具体建议包括赋予控辩双方同等的鉴定申请权、在公诉案件中合理配置启动权、合理规制重新启动权,使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体现实体正义、程序公正及诉讼效率。

  • 标签: 刑事司法鉴定 启动程序 平等
  • 简介:  五、刑罚轻缓的司法实现  刑罚轻缓的实现,  四、刑罚轻缓的立法体现  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 标签: 刑罚轻缓 化正当 正当实现
  • 简介:摘要抗辩事由,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提出的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不可抗力、受害人故意行为等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抗辩事由理应适用于公益捐赠侵权行为,除此以外,依据公益捐赠行为的特殊性,还应包括其它可以免责的具体事由

  • 标签: 公益捐赠 侵权行为 抗辩事由
  • 简介:诉讼时效的中断,又称为诉讼时效的重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当事人为一定行为而推翻诉讼时效的基础,致使此前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全归无效,须待该事由结束后重新计算。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问重新计算。”

  • 标签: 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 重新计算 提起诉讼 当事人
  • 简介:在简要阐述不安抗辩权含义及不安事由的基础上,文章着重讨论了不安抗辩权不安事由的发生是否包括在缔约时已经存在财产恶化状况的情形;不安抗辩权与撤销权的适用关系;履约能力恶化的具体程度以及是否应对未恶化部分继续履行;丧失商业信誉的判断标准;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时间和范围。希望通过讨论有助于深化对不安抗辩权不安事由的认识,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则,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不安抗辩权 履约能力 商业信誉 逃避债务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民法通则》对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第三章对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比较,分析侵权责任抗辩事由各种类型,新侵权责任法对抗辩事由各种类型规定的合理性。【关键词】抗辩事由侵权责任损害后果一、新旧法抗辩事由的比较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以前,由于我国没有独立的侵权法,有关侵权的民事责任都是通过民法通则来进行规定。(一)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在民法通则中的规定,具体有:107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128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正当防卫)……

  • 标签: 事由新 侵权责任 抗辩事由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这些也大大加强了新闻传媒与公民权利的碰撞。这种碰撞主要体现为大众传媒机构的信息传播行为突破了传统的公民权利界限,与公民的人格权发生冲突,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权。该种突破界限的行为,就是新闻侵权行为。为使新闻传媒能够顺利履行其职责,法律不得不规定若干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文章对新闻侵权抗辩事由中的公正评论抗辩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 标签: 新闻侵权 抗辩事由 社会公众利益 公正评论 监督
  • 简介:进行中的诉讼程序是否中止,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重大利益,也关系到法院审理的效率。正确地规定诉讼中止的事由,对于合理地运行诉讼中止制度,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提高诉讼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中止事由的制度规定,可以发现存在着较明显的缺陷。其缺陷不仅体现在中止事由的区别方面——没有区分当然中止与裁定中止,而且在法定中止事由的具体规定方面也有缺失和不准确之处。这种缺失一方面是由于对诉讼中止制度的细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实体法以及中止的法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诉讼中止制度需要在法律效果以及若干程序制度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使得诉讼程序的中止以及诉讼程序的恢复都有足够的制度保障。

  • 标签: 诉讼中止 当事人适格 当然中止 裁定中止 诉讼权益保障
  • 简介:目前,教师聘用合同解除纠纷经常见之于各学校,但是鲜有人研究它的事由。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事由体系,一个国家规定的事由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就不是事由,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地方立法机关规定的事由也不完全一致。构建由教师事由、学校事由和其他事由组成的事由体系;在教师与学校事由方面,以教师事由为主。在教师故意或过失与非故意或过失事由方面,以故意和过失事由为主。

  • 标签: 学校 教师聘用合同 解除事由
  • 简介: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内容主要局限于支出方面,即通过举债来扩大公共支出,投资于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扩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增长.应该说,这种以扩大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正面效应是主要的,但也不容否认,这种正面效应正在递减,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积极财政政策既不能"急刹车",也暂时不宜"淡出"的形势下,对其内容必须作适当调整,即在以改善供给为导向的财政收入政策方面应该多做些文章.笔者认为,从当前的经济态势和长远的经济增长考虑问题,果断地推出结构性减税政策已经是时候了.

  • 标签: 减税 中国 税收 财政政策 客观依据 经济增长
  • 简介:<正>传统合同理论以意思理论为基础,将合同拘束力建立在当事人的意思之上,此为追求合同实质正义的结果,但是在具体运用时,由于实证主义的影响,无论是大陆法系合同法还是英美合同法均以形式的法律规则作为判断当事人意思的标准。但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日益信息和复杂,合同有时不再需要复杂的缔约过程。例如,在消费者合同领域,"磋商"常为定型化合同所替代。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合同的缔结也变得更加的容易。在许多合同领域,EDI(ElectronicDateInterchange)正代替书面合同成为主要的合同缔结方式,坚守传统合同拘束力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现代合同立法在合同拘束力

  • 标签: 合同订立 拘束力 正当化 合同领域 合同立法 大陆法系
  • 简介:自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出台以来,国际商事仲裁呈现司法趋势。仲裁机构的涉外仲裁活动受司法机关的监督或协助,并开始突破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是否具有正当性,需要从价值追求的角度为其寻求理论支撑。仲裁与司法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观点仁智有别。研究如何在仲裁与司法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或说司法如何做到更加合理以符合仲裁的实质利益,对于促进我国涉外仲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仲裁 司法化 意思自治
  • 简介:一、作为过程的司法改革"作为过程的司法改革"中的"过程"是本体意义上的,对过程本体意义的强调与过程哲学对世界的解释相关。在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黑格尔绝对观念自我发展及其外化的表述中,在马克思"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恩格斯"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论断里,都表达了世界是发展过程的思想。而20世纪中叶,在由怀特海创立的过程哲学中,过程则被系统地赋予了本体意义。

  • 标签: 过程哲学 人们的存在 本体意义 正当化 现实实有 现实生活
  • 简介:摘要:与过去相比较我国司法进行了不少的改革,尤其民事诉求的原则方面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民事诉讼原则主要是朝着民事诉讼契约自由发展,这种民事诉讼契约的理念可以有效地凸显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种模式还可以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虽然民事诉讼契约有着比较好的开端,但是在我国诉讼契约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依旧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笔者就民事诉讼契约正当性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建议。

  • 标签: 民事诉讼 契约化 正当性
  • 简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是实质违法理论的产物,由于与罪刑法定原则在形式上相冲突,因而其存在的合理性受到了质疑.然而在实质合理性是法制的最终目标的思想指导下,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必须有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标签: 违法阻却事由 罪刑法定原则 实质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