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僰人音乐研究是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绵延至今已经持续了近一个世纪,有大量的研究性专著、论文集、专业论文等研究成果。本文从铜鼓研究和乐舞图像研究这两个中心着手,结合现在僰人音乐复兴的文化事象,梳理僰僰僰了僰人音乐研究的主要历程。

  • 标签: 僰人 铜鼓 乐舞图像 复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明清两代,我国的书画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继续向前发展。总的来说,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山水、花鸟画居多,人物画较少。水墨写意技法盛行,流派众多。一大批文人书画家如异军突起,他们用书画抒胸怀,写豪情,挥洒自如,形成了书画技法上绚丽多采的局面,使书坛上僵化刻板的“馆阁体”书风,画坛上陈陈相因、因袭泥古的画风为之一扫。

  • 标签: 费密 黄辉 四川 破山 明清两代 书画家
  • 简介:大学:海纳百有容乃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学这个名字就进入了我的记忆中。凭着对古典文学的喜爱,我来到了大,这个“海纳百,有容乃大”的学校。

  • 标签: 四川大学 高校 学校
  • 简介:我妈妈是人,所以我常常和妈妈一起回家探亲。有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茶馆。人喝茶不像广东人那样,在屋子里喝茶,而是到茶馆里。人也不像广东人喜欢喝铁观音、乌龙茶之类的浓茶,而是喝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茶。的茶有大碗的,也有小碗的,有大壶冲泡的,

  • 标签: 四川人 茶馆 广东人 铁观音 乌龙茶 妈妈
  • 简介:为天府之国。山明水秀,峨眉山是佛教名山,瓦屋山是道教名山,而且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瓦屋山与峨眉山齐名,并称“蜀中两绝”。北宋文豪苏东坡是眉山人。他足迹遍天下,不忘故乡景色,写下了“瓦屋寒堆春后云南,峨眉翠扫雨余天”的名句。清代学政何绍基,是诗人、书法家,更盛赞瓦屋山的美景:“巴蜀风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于1994年视察瓦屋山,也写下了“人间天台,瓦屋仙山”的题词,其神奇秀美可以想见。

  • 标签: 四川 瓦屋山 道教思想 地理位置 景观组成
  • 简介:<正>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十分丰富,一片片肥美的草原、草山、草坡令人羡慕、令人神往.全省耕地面积630万公顷,草原、草山、草坡面积是全省耕地面积的3.5倍,600公顷以上的草场就有4500多个,仅西北大草原就有1300多万公顷、牧草植物有3627种,其特点总的概括为: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各异:饲用植物种类,饲用价值高;目前生产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一)草地分布特点:草地广泛分布于全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

  • 标签: 四川草地 天然草地 半人工草地 鲜草 牧草 草地资源
  • 简介:正~~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读《党史》刘泰焰肩担道义写春秋,沥血呕心何怨尤。求实存真为党国,天光云影此中游。读《党史》@刘泰焰...

  • 标签: 四川 党史 呕心 天光 存真
  • 简介:<正>在革命老区,今天仍有为数不少的农民被贫困所惑,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缤纷五彩,绝大多数的农民依然以土地为生.岁月,没有磨灭老区人对富裕的渴望,他们总结出了各种对付贫困的办法治穷致富.初夏时节,记者随老区采访团穿越秦巴山区,从广元、巴中、达川到广安,不断跃入眼前的老区农民的俭朴生活,催人泪下,而脱贫致富的奋斗精神又令人赞叹不已.一方水土一方人旺苍县位于省北部边缘,属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全县有两个贫困连片区,29个贫困点,“七山一水二分田”,与肥水沃土的西平原形成强烈的反差.张华镇大梁村二社地处高山,海拔1100多米,“吃饱穿暖”曾是当地农民梦寐以求的宿愿.这里山高坡陡,土地瘠薄,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脆弱,山民思想比较封闭,长期习惯于埋头种粮,忽视发展多种经营,全社23户89人,人均纯收入仅250元.从1993年开始,镇党委引导农民转变传统思维定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换个“活法”奔小康.大梁村二社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自己具有养蚕经验的优势,栽植桑树48亩,户均2亩,发展集体桑园10亩.1995年人均养蚕收入达500多元,马前等三户农民人均养蚕收入超千元,栽桑三年,村民走上脱贫路.

  • 标签: 四川省 老区农民 奋斗精神 资源优势 四川革命老区 “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