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特别是元帝国在此建都后,来此一游的外国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它城墙的雄伟壮硕,市井布局的科学巧妙,以及宫室殿宇金碧辉煌的盛赞传世后,西方人的惊叹至今不衰。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培根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了。”欧洲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丹麦人罗斯穆森说:

  • 标签: 北京城 反思 历史 城市规划 意大利人 地球表面
  • 简介:北京是我的初恋、火星、根据地和精神故乡。"火星"指非人间的光明和黑暗,这放在雾霾的今天,很适用。冯唐先生最近一次见到他的大毛怪,在2013年3月21日,从深圳往昆明的飞机上。这次,大毛怪是只食草动物,体形巨大,面相懒惰。凑过来对着冯唐的耳朵直吹气:"累了就歇歇。"冯唐于是累了,睡了,口水满脸流淌。42岁的冯唐已经能轻易觉察到这只生物的存在。他管它叫"大毛怪"。只有他能看见它。"有时候大脑一瞬间空

  • 标签: 冯唐 经济学人 陈晓卿 连锁医院 顺风顺水 《人物》
  • 简介:2008奥运将近,北京如何利用奥运东风,成功地向世界营销自己值得世人关注。本文在回顾历届奥运对举办城市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奥运会是营销北京的绝好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奥运期间营销北京的策略与途径。

  • 标签: 奥运 北京 城市 营销
  • 简介: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宜居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的城市建设,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北京宜居建设需要做五项工作。

  • 标签: 北京城 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城市建设
  • 简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市的规划与建设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它的产生与发展,规划手法与建筑技巧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一直占有突出的位置。北京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标签: 北京城 历史文化名城 古代城市 城市发展史 规划
  • 简介:一、绪论中国道路绿化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有行道树了。《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面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修驰道是秦

  • 标签: 道路绿化 行道树 北京城市 城市绿化 道路景观 北京市
  • 简介:郊野公园是对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绿地进行近自然化、公园化改造而成的。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现有绿地116km^2,目前已形成29个郊野公园。按照郊野公园环建设计划。到2008年力争再建30个。届时沿四环五环之间将形成约60个郊野公园,平均每隔3km一处,实现郊野公园绕京城。据悉,公园建成后将完全免费开放。

  • 标签: 郊野公园 北京城 绿化隔离带 环绕 免费开放 北京市
  • 简介:本文选取了斑块面积、景观破碎度、最近邻点指数与格网方法对北京八区内的公园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城八区内的公路总面积较大,达到了43.8km^2,且总体趋于均匀分布,整体景观破碎度为2.65。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西南区域公园数量和面积都较少,应适应加强其区域的公园建设。

  • 标签: 北京 公园 景观格局 分析 城市公园 景观格局分析
  • 简介:当前是中国城市雕塑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北京以其特殊的城市地位在这次活动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下面就以北京市雕塑的发展状况为例,对近年来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状况作一简短的回顾。1998年北京举办了一系列的雕塑展览,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些雕塑设计单位基本都举办了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最后以“新世界的希望——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年被业内称作是“雕塑展览年”。1999年,全国征集了850余件城市雕塑,从中选出了1000多件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展览,这是最早运用“城市雕塑”概念命名的展览。当时的目的就是推出新人新作,把城市雕塑推向市场,在人们心目中确立城市雕塑的概念,这也成了那次展览的特点。通过那次展览,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抽象的太多,具象写实的太少。展览完成后,我们选了一批方案,做成后立在了长安街、西单广场以及建国门附近,典型的作品有《和风》、《中国风》等,王府井街道上也出现了第一期作品。这一时期城市雕塑的

  • 标签: 北京城市雕塑 发展简述 城市雕塑发展
  • 简介:写作本文的时候,清华园中,一座雕像正举着著揭幕典礼.那是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稚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睛,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象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写作本文的时候,北京里,“夺回古都风貌”活动正轰然开展着,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恢复一段当年北京的旧城墙.一些北京市民正把当年拆毁的旧城砖,抱着,在电视镜头前说着:“我们要为恢复北京墙作贡献.”

  • 标签: 北京城墙 城墙存 存毁
  • 简介:经过60余年的建设,北京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时由于单中心圈层结构加剧,四环以内的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聚,远郊卫星城镇发育不良,生态环境压力大,热岛效应突出,历史文化遗产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整座城市正面临着人口无序过快增长,资源、环境、交通等匮乏的窘境,亟须城市管理者从科学发展的角度,重新矫正城市发展方向.

  • 标签: 城市定位 北京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生态环境压力 纠偏 历史文化遗产
  • 简介:北京市考古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给我们很多可供思考的空间,有必要总结它的经验和得失,为未来的城市考古提供借鉴。

  • 标签: 考古 城市 北京 展望
  • 简介:在城中村的原址建设廉租房的方式来改造城中村,有利于同时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和廉租房的建设,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障低收入人群住房,方便城市低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就业。本文通过分析廉租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难题,提出在城中村的位置建设廉租房是改造城中村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这样一种思路。

  • 标签: 廉租房 城中村 城市环境
  • 简介:三月一个和煦的下午,我从大石桥胡同的朋友家出来,开始在鼓楼附近的胡同区溜达。去年整修拓宽后的旧鼓楼大街,如今的路况和周围环境已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街面深处多了几家仿古门面的餐厅,右侧人行道今年新起了凉亭安了长凳。仅一年时间,以往脑海里旧鼓楼大街拥挤、破旧的模糊记忆也已消失不见。回顾北京的历史,在已有的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中,历史各阶段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已查明的就有7000余项,其中5项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北京这座已为世界公认的著名古都,以“其严谨的格局、优美的园林、辉煌的宫殿和璀璨的文化”,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仰慕和向往”。资料表明,北京不但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是一项杰作,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也有极其显赫的地位。在世界规划教科书中,北京就被称为历史上最杰出的规划成果。丹麦著名的城市建筑大师S·E·罗思穆森就曾感叹“:整个北京的平面设计匀称而明朗,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而美国现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专家E·N·培根则认为“: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单体作品。”这些都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1943年的《中国建筑史》中所称赞北京“是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如出一辙。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共经历了6次总体规划编制。在跨时55年的前5次规划历程中,北京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北京已从一个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的古都,成长为今天繁荣开放的超大型国际都市。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北京也付出了不可挽回的代价。有人悲叹,老北京完了!也有人指出,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2005�

  • 标签: 古城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区 梁思成先生 总体规划编制 城市设计 吴良镛先生
  • 简介:3.建立并实施适应北京跨世纪发展的交通政策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为实现上述交通战略目标所必需的交通政策和法规,1.市区客运交通结构的调整面对小汽车客运交通占用市区道路网负荷能力77%,为了使快速轨道交通、准快速及常规公共客运交通和社会化货运交通能够得到发展

  • 标签: 北京城市交通 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
  • 简介:一、决策圈经济学人这是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党中央总书记、政府总理遇到重大经济问题时不时会问计于他们。这类经济学人常有机会出入于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一起座谈。每当起草党代会文件、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聚集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热烈讨论,字斟句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如十三大报告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大

  • 标签: 经济学人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学家 经济学教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级阶段理论
  • 简介:交通政策和法规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延伸,为了使快速轨道交通、准快速及常规公共客运交通和社会化货运交通能够得到发展,必须选择调控交通需求、强化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增加有效交通供给能力的途径

  • 标签: 北京城市交通 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