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卫青传》:“青尝从人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无笞駡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 标签: 汉书 《卫青传》 文学作品 文学史
  • 简介: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 标签: 西汉 易学 魏相 阴阳 五行
  • 简介:<正>近读中华书局本《汉书》数过,此书博取前贤研究成果,经专家整理校点,条理分明,几臻完善。然因卷帙浩繁,间或亦有疏略之处,笔者不揣浅陋,于披读之时,随笔勾志,今选录十余则,缀成一篇以俟教。(1)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118)按:铜虎符为古时兵符,乃调兵遣将之信物。铜铸,虎形,分为两半,右半留中,左半授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由使者持符验合,方听差遣。故应劭注“国家当发兵遣使

  • 标签: 举误 校点本 标点 《汉书》 将军 九卿
  • 简介:汉书》断代史的体载是史学的创新。在十志部分采用了通史形式,是“断”和“通”完美的结合。通古今的十志扩大了记事范围,保存了丰富的内容。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使十志体现了作者宣扬汉德、针砭时弊、匡正汉主的思想。

  • 标签: 《汉书》 断代史 十志部分 通史形式 《五行志》
  • 简介:这篇论文,作为批判中国正史东夷传记事史料的第一步,整理了《史记·朝鲜传》、《汉书·地理志》、《汉书·王莽传》的朝鲜观、朝鲜王者观。作为中国正史朝鲜关系记事的发端的《史记·朝鲜传》其史料价值从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可是,其记述是以汉武帝出兵朝鲜为中心,对朝鲜的历史几乎没有表示关系。而且,其东夷王者观是理念化的,中国亡命者都变成其地的王者,并在统治东夷诸族的同时,作为藩属的王而服从于汉王朝。在《汉书》里,朝鲜观及其王者观是多样化的,但与《史记》一样也是理念化的,未客观地描述实际情况。《汉书·朝鲜传》几乎原封不动地借用了《史记》的记事,在《地理志》郡县条分注里,把箕子、卫氏两朝鲜国,异民族的真番、朝鲜、高句丽诸国安置于乐浪郡、辽东郡、玄菟郡,设定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朝鲜国。在《地理志》分区条里认为,包括朝鲜国在内的东夷诸民族是顺从的,他们之所以彬彬有礼,是因为遵守了箕子之教,由于中国人亡命者变为王者并进行了教化,因而出现了理想化的境地。在这里,可以说找到了朝鲜王者的理想像。与之相反的东夷王者观在《王莽传》中可以看到,王莽把高句丽侯驺认定为异民族的王者,将其抹杀是皇帝的任务。《史记》《汉书》的朝鲜观和东夷王者观不是从客观的史实产生出来的,其记事的史料价值也并不那么高,但给予后世正史的影响却是极大的。

  • 标签: 《史记》 《汉书》 东夷王者观 史料价值 中国
  • 简介:摘要班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一书,开创我国纪传体断代史撰写的先河。其中的《地理志》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这对以后正史中的《地理志》和历代的方志、总志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班固 地理志 影响
  • 简介:《卫青传》:“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敷。”服虔曰:“民母,嫡母也。”师古曰:“言郑季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今流俗书本云‘牧羊人间,先母之子不以为兄弟数’。

  • 标签: 汉书 牧羊人 兄弟
  • 简介:对于西汉以往的史实,《汉书》较名节录于《史记》,行文大同小异。利用二书汇校异文,删衍补脱,正读是讹,前修时贤多有所发。今以《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上》(分别为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第九册、《汉书》第十一册,下省称《史记》《汉书》)互校,小有浅识,聊述于下:

  • 标签: 《汉书》 校读 异文 标点 《史记》 行文
  • 简介:吾从事图书发行工作36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交往的大多数为业内人士。因此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积累了武汉书业的百年资料。由于篇幅限制,故按每个时期主要大事,谨为记述如下。一封建社会刷印业以雕版、木刻和活字刷印经典古籍。19世纪末叶,晚清时期的刷印业发展为铅印、石印,使图书贸易日渐广泛,但木版刻字刷印业仍占较大数量,多以刻印《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启蒙读物为主。首府武昌横街头贡院,每逢乡试,书贾之辈,初为临时设摊成市、规模也极小,后逐渐转为坐商。同治六年(1867年)湖广总督李瀚章,根据曾国藩高唱重兴文教、倡议设立官书局的建议,在

  • 标签: 新华书店 中小学教科书 武汉市 图书业 国民党 汉口
  • 简介:汉书·艺文志》的编次反映了当时的学术等级,有着明鲜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作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汉志》编次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对图书总目的分类上,也体现在子目的分类上。

  • 标签: 汉书·艺文志 编次 价值取向
  • 简介:本文将东汉至清历代学者对《汉书》的研究分为汉唐注音释义时期,宋代校勘版本比较研究、专题研究时期,明代评点和清代校勘训释、综合补遗时期四个阶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汉书 释义 评点 训释
  • 简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 标签: 汉书 尚书 前汉帝王 引《书》 用《书》
  • 简介: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县数目总数是1587个。但《汉志》正文所列县名总数只有1578个,尚有九县脱漏。本文利用秦汉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补考《汉志》所缺九县。

  • 标签: 《汉志》 设县 文物
  • 简介:自清乾隆起,相继有学者对《后汉》开展了补史志工作,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和姚振宗《后汉艺文志》代表了这方面的最高成就。前人多关注姚振宗之书,往往忽略曾朴之书。曾朴《补后汉艺文志并考》一书采用辑录体提要的形式,吸收了清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功能,集中体现了曾朴的史学和目录学思想。

  • 标签: 曾朴 补后汉艺文志并考 辑录体 史学和目录学思想
  • 简介:历史观指人们对历史总的看法,而历史人物观指的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在社会和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将《汉书》放在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清晰地把握整部《汉书》所反映出的“人物观”,是比较有意义的.整体来说,在《汉书》中作者描写了几千个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表现对历史人物主体性的认识和重视,着重评判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了智愚、善恶、事功并论的历史人物观.

  • 标签: 《汉书》 班固 历史人物观 价值
  • 简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诸子十家,而称"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从而使得小说家自诞生之初就蒙上了"不可观"的影子,然究竟小说家是如何诞生的?本文从《汉志》出发探究小说家的起源,并对《汉志》所载小说家进行分析。

  • 标签: 小说家 起源 《汉书·艺文志》
  • 简介:《史记》有《高祖功臣侯者表》(本文简称史表),班固以为模式,作《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本文简称汉表)。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别,笔者将二表相比较,现择其中三家注、颜注、《史记会注考证》及《汉书补注》(本文简称《补注》)未涉及的部分内容作一考释如下(括号内数字为中华书局点校本页码):1、平阳侯宗,'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五三二页)按史表及《曹相国世家》记作,'坐太子死,国除'。汉表记作'赎完',则表明其未伏法,或有所据。2、清河侯疆。(五三四页)

  • 标签: 功臣表 后文功臣 汉书高惠
  • 简介: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 标签: 汉书·五行志 古代文献研究 评述
  • 简介:班固约在汉明帝统治的中后期确立了断代为史的体例,并名之为《汉书》,寓有颂汉之意。颂汉思想的产生,既与客观的政治环境有关,又与班固作为史官和文人的依附地位有关。同时,家世背景对班固颂汉思想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史学思想 杨终 光武帝 东汉王朝 东汉初 窦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