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行胫骨滑移植骨的胫距关节融合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胫距关节融合的病例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融合后的疼痛及功能改善;并了解胫距关节融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研究对象,术前VAS评分5~8分,术后18个月VAS评分1~3分,术后疼痛明显改善(Z=-2.684,P<0.05);术前Mazur评分21~77分,术后18个月Mazur评分69~8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Z=-2.666,P<0.05)。术后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胫距关节均融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感染。有1例59岁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出现外侧足背皮肤浅感觉减退。结论采用胫骨滑移植骨联合空心螺钉进行胫距关节融合对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少、融合率高。

  • 标签: 关节融合术 胫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段滑移修复治疗肿瘤型大段骨缺损、重建肢体完整性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对35例骨肿瘤行手术彻底切除后,用骨段滑移技术修复骨缺损。其中对6例恶性肿瘤采用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从X线片、感染率、再骨折率、肿瘤再复发等方面统计,得出骨段滑移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优势。结果随访2-6年,平均37个月,其中30例骨折端达到骨折愈合标准,3例骨肉瘤患者复发,2例骨肉瘤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结论骨段滑移修复治疗肿瘤型大段骨缺损方法可行,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骨段滑移 肿瘤型骨缺损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合并齿状突后滑移的寰枢椎后脱位的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8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医院收治的5例寰枢椎后脱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47岁;均有外伤史,其中4例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为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寰枢椎后脱位3~9 mm,平均6 mm;术前脊髓损伤分级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例。入院后皆行头颈屈曲位牵引,1例患者牵引后不能复位,采用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其他4例牵引后能复位,分别予后路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或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测量寰枢椎后脱位的距离评价复位程度,采用ASIA分级评价术后脊髓功能。结果寰枢椎后脱位术后为0 mm,全部复位。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D级4例,C级1例。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寰枢椎后脱位临床少见,依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均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行性腰椎滑移临床较为多见,临床多见于L4-5椎体,滑移多为前方或后方滑移,合并椎体侧方滑移较少见,尚无明确报道。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侧方滑移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移 侧方 L4-5 退行性 临床
  • 简介:摘要介绍FRP筋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采用ABAQUS建立FRP筋体和混凝土,并在ABAQUS中考虑两者间的粘结滑移及其在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去掉代表滑移的弹簧单元后,再对其承载力进行研究,并最终验证考虑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即在筋体与混凝土之间加入弹簧单元后进行模拟是可行的。

  • 标签: FRP筋 混凝土 弹簧单元 滑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选为研究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段滑移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5.9%、81.6%,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2.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皮瓣移植与骨段滑移治疗。结果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翻转髌骨或者滑移髌骨对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实施的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为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排除低位髌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滑移髌骨(n=25),对照组采用术中翻转髌骨(n=25);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别比较2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Insall-Salvati(IS)指数、改良Insall-Salvati(MIS)指数、Blackbume-Peel(BP)指数、Caton-Deschamps(CD)指数及术后低位髌骨发病率。应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评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 >0.05),术后第6、12个月,观察组的HSS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t=2.64、2.80,均为P <0.05)。术前两组IS指数、MIS指数、CD指数及B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0.87、1.40、0.57,均为P >0.05);术后观察组IS指数、MIS指数高于对照组(t=3.004、3.29,均为P <0.05)。术后两组的CD指数、B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0.29,均为P >0.05)。观察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5,P <0.05)。结论TKA术中滑移髌骨比翻转髌骨术后发生低位髌骨的风险更低,但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骨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骨滑移治疗胫骨骨皮缺损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90例接受骨滑移治疗胫骨骨皮缺损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 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能力、家庭融入、社会融入以及心理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 FMA评分及 Barthel指数均分别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上述评分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均<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结论:延续护理在骨滑移治疗胫骨骨皮缺损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加以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骨滑移治疗 胫骨骨皮缺损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皮瓣移植与骨段滑移治疗。结果 : 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骨滑移技术用于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的48例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Ilizarov骨滑移技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骨折最终愈合,截骨平均截骨长度(4.67±2.03)cm,平均骨搬运速度(14.34±1.78)d/cm。术后7例针道感染,经过切开引流及更换固定针,均治愈,无继发性骨感染发生。其中4例外规定针松动,及时更换外固定针。结论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Ilizarov骨滑移技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 Ilizarov骨滑移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智能多功能护理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其舒适性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其实用性。基于此,人们设计并研发了一种多功能的床椅一体化护理床。为了对此机构进行简化,避免其受到抬背机构和床椅机构的影响,对传统的电动推杆进行了改进。本文借助人机工程仿真软件,对床椅一体化护理床抬背机构的运动情况及滑移补偿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护理床 抬背机构 滑移机构 人机工程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段外固定去除后发生回缩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9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胫骨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治疗,在对合端愈合前滑移段外固定去除或失效发生不同程度回缩的41例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18~71(40±15)岁。用Pearson相关分析滑移段回缩距离与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滑移段长度、骨搬运长度、滑移段固定时间和外固定去除或松动失效前、后两次影像学检查的间隔时间等9个因素的相关性,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受伤至骨搬运时间7~95(40.54±25.65)d,骨缺损长度5.0~11.0(6.90±1.20)cm,手术次数1~5(1.64±0.82)次,滑移段长度4.8~12.0(9.68±2.24)cm,骨搬运长度4.5~11.0(6.76±1.64)cm,滑移段固定时间3.5~11.5 (7.47±1.94)个月,间隔时间5~21(10.16±4.07)d,滑移段回缩距离1.5~30.0(8.73±7.99)mm。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滑移段回缩距离与滑移段固定时间呈负相关,与骨搬运长度和滑移段长度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897、0.501、0.419, P值均<0.05);滑移段回缩距离与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和间隔时间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搬运长度和滑移段固定时间与滑移段发生回缩存在线性关系(t=-10.385、3.027, P值均<0.05)。回归方程:Ŷ)回缩距离(mm)=27.081-2.805X滑移段固定时间(月)+0.447X骨搬运长度(cm)(R2=0.805, F=13.256, P<0.01)。结论骨搬运过程回缩程度与滑移段长度、骨搬运长度、固定时间相关,其中骨搬运长度和固定时间与滑移段回缩程度存在线性关系。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骨搬运 滑移段 回缩 牵引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4-2020.6收治的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患者68例进行研究,运用分段随机分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4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游离皮瓣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对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复发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骨段滑移技术 胫骨骨髓炎 骨缺损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