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莜面是西北地区的一种特产。本实验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对莜面和几种生活中常食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莜面中蛋白质含量为20%左右,约为黄豆面的一半,而是小米面和小麦面的2倍,是玉米面和大米面的3倍。从而得出莜面是一种高蛋白面粉的结论。

  • 标签: 莜面 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法
  • 简介:牛奶,营养源之一牛奶是集中了多种营养的食品,它可以提供能量、优质蛋白、容易被吸收的钙、锌、核黄素(即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A和D。蛋白质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生长。能量由碳水化合物(牛奶中的乳精),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不同的奶粉具有不同的组成,同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之间的差别如下表

  • 标签: 牛奶蛋白 酪蛋白酸 功能性 水解乳清蛋白 氨基酸组成 营养性
  • 简介:发表于《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普通面条相比,食用高蛋白或高纤维的意大利面条并不会增加饱腹感。研究人员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试验比较了摄入高蛋白质面条(含有16g蛋白质、6g纤维),高纤维面条(含11g蛋白质、8g纤维),和对照组面条(含11g蛋白质、6g纤维)的人群。

  • 标签: 意大利面条 高蛋白质 高纤维 《食品科学》 研究人员 试验比较
  • 简介:通过测定水解度及对水解液进行感官评价,研究了鲢鱼肌原纤维蛋白的酶水解条件与脱苦脱腥味条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单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5%,pH8.0,温度45℃,水解时间5h;木瓜蛋白酶单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0%,pH7.0,温度50℃,水解时间6h。双酶水解的最佳组合为先加木瓜蛋白酶水解3h,后加胰蛋白酶水解2h。在水解液中添加2.0%~2.5%活性炭,于40℃保温0.5h的脱苦脱腥效果较佳。

  • 标签: 鲢鱼 肌原纤维蛋白 酶水解 脱苦脱腥
  • 简介:探讨不同添加量的不同变性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将压热冷却高直链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制成糊化淀粉、老化淀粉、抗性淀粉,与大豆分离蛋白以质量比15:85。20:80,25:75混合,在高压80MPa均质两次,研究不同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质构及持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高压80MPa两次均质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硬度和持水性均增大:而不同添加量的不同淀粉对蛋白凝胶的硬度和持水性均显著增强(P〈O.05)。在淀粉添加量为20%的条件下,蛋白凝胶硬度最大,而各样品间凝胶持水性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发现蛋白凝胶网状结构中产生孔洞,暴露出更多的蛋白结构表面活性基团,改善蛋白质功能特性,增大凝胶硬度并提高凝胶持水性。添加淀粉的大豆蛋白凝胶的亮度L显著高于未添加淀粉的大豆分离蛋白(P〈O.05)。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淀粉 高压均质 凝胶性质
  • 简介:目的:研究酪蛋白抗氧化肽的活性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脱脂乳粉为原料提取酪蛋白,经酶解,初步分离得到酪蛋白抗氧化肽。以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错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指标,采取单因素试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酪蛋白抗氧化肽的胃肠消化稳定性。结果:酪蛋白抗氧化肽经胃蛋白酶消化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而在随后的模拟肠消化中抗氧化活性逐渐回升至消化前的水平。在模拟胃消化阶段.胃液pH对于酪蛋白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酶与底物比(E/S)越小,酪蛋白抗氧化肽活性保留得越多;在模拟肠消化阶段,底物浓度越大,其活性恢复得越缓慢。结论:酪蛋白抗氧化肽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为日常膳食中生物活性肽的合理搭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酪蛋白 抗氧化肽 胃肠消化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的金属结合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功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金属硫蛋白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结构 功能 食品添加剂
  • 简介:采用木瓜蛋白酶对罗非鱼进行酶解,对不同液固比和酶浓度对水解罗非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总氨基态氮含量作为评价木瓜蛋白酶水解能力为指标,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适加酶量为0.6%,水解最经济的固液比在1∶3左右。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木瓜蛋白酶单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0.7%、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h、pH值6.0。

  • 标签: 罗非鱼 木瓜蛋白酶 酶浓度 固液比 工艺条件
  • 简介:UHT灭菌牛乳是指采用超高温灭菌(137~150℃保持4~20s)和无菌灌装的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牛乳制品。UHT乳以其高品质,饮用方便,长保鲜期以及可远距离销售等特点。然而,UHT乳在贮存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到产品品质。胶凝现象就是一个限制UHT灭菌乳货架期,阻碍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胶凝是以贮存过程中产品的流动性损失为特征的。在贮存过程中UHT灭菌乳发生黏度变化,通常起始阶段产品变薄,接

  • 标签: UHT乳 胶凝 灭菌乳 贮存过程 超高温灭菌 蛋白酶
  • 简介:由烟台大学完成的“应用ASS技术生产植物蛋白奶”项目,近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解决了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中普遍存在又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总结出一套科学配方与升香、促溶、增稳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即ASS技术。该项技术填补了加内空白,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花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蛋白质消化率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锌、钾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元素。花生蛋白中氨基酸种类多、数量大,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5%。运用ASS技术生产的花生蛋白奶,很好地保留了花生的营养成分。并通过正交方法对不同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使用效果,

  • 标签: 花生 关键技术 科学配方 酸含量 消化率 生产
  • 简介:胡桃是坚果类食品中引起过敏反应的首要食品。采用胡桃总蛋白产生的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胡桃成分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样品回收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胡桃蛋白的定量检测限(LOQ,相当于IC80)为94ng/mL;在特异性试验中,只有美洲山核桃出现交叉反应,其它植物样品均未出现交叉反应;将50~1000ng/mL[相当于10-200μg/g]的胡桃蛋白添加到小麦蛋白中,胡桃蛋白的回收率在78%-93%之间。

  • 标签: 过敏原 胡桃总蛋白 ELISA 检测
  • 简介:以小麦麸皮为原料,麦麸蛋白的提取率和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麦麸蛋白提取率和纯度的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液pH值、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再对麦麸蛋白的特性进行研究。

  • 标签: 小麦麸皮 蛋白 碱法提取 特性 超声波 工艺
  • 简介:淀粉与蛋白质是小麦籽粒主要的组成成分。小麦粉所特有的面团特性和烘焙品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分决定的。本文定量分析了淀粉含量、淀粉组成、膨胀特性、粘度特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面筋含量、沉降值等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3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11个淀粉品质性状及10个蛋白质品质性状,结果表明:

  • 标签: 小麦籽粒 淀粉品质 蛋白质 加工品质
  • 简介: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酪蛋白酸钠(Na—CN)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显示,MTGase聚合Na—CN生物聚合物的多肽链的Trp和Tyr残基的紫外吸收峰的强度明显低于Na-CN,说明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效应”占较重要的地位。荧光发射光谱显示,Na—CN生物聚合物的Wrp和Tyr残基的荧光强度比Na—CN有显著的增强,表明生物聚合物的疏水性区域更加暴露。然而,MTGase长时间催化(12h)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反而有所下降(与4h的场合相比),这反映了“空间位阻效应”。红外光谱显示,Na-CN与其生物聚合物的酰胺特征峰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二级结构基本上相近。此外,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机理是:MTGase催化导致Na—CN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蛋白表面的表面疏水性质,最终达到改善Na—CN乳化性质的效果。

  • 标签: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 酪蛋白酸钠 生物聚合物 光谱分析 改性机理
  • 简介:乳化性是大豆分离蛋白(SPI)改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不同浓度的蔗糖酯添加到SPI中,经过或不经过热处理后测定1%SPI溶液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基于其乳化性的变化,通过测定粒径来揭示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并结合红外光谱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系列蔗糖酯浓度梯度中添加量为1∶100(m/m)时SPI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粒径测定表明:乳化活性比较高的样品的粒径都相对较小,由此推断蔗糖酯能够抑制SPI分子间聚集。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加入蔗糖酯后,SPI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蔗糖酯 粒径 二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