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短期应用阿伐他汀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发病48n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伐他汀组(阿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14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MP-9、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后当天及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共39例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0例,阿伐他汀组19例).全部患者治疗前MMP-9水平与入院时及3个月时病情显著相关(P<0.01),血脂水平则无此相关性.治疗后阿伐他汀组MMP-9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阿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且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尤其是下肢瘫痪或卧床的患者.脑卒中后20%~75%的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DVT),2%的患者并发肺栓塞(PE).1984年,卒中后死亡患者的尸检中52%的人被诊断为PE.当偶然使用肝素时,1988年,卒中后死亡的患者中仅有27%被诊断为PE.……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肝素 低分子量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美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心功能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匹伐他汀与阿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其改善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效力的差异.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他汀组40例,接受匹伐他汀治疗,每晚2mg,其中前循环梗死23例,后循环梗死14例,分水岭梗死3例;阿伐他汀组30例,接受阿伐他汀治疗,每晚10mg,其中前循环梗死16例,后循环梗死14例.从入组开始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末随访,记录疗效观察指标(血脂水平、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心电图),神经功能观察指标(NIHSS和mRS评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个月后,匹伐他汀组LDL-C显著下降(t=4.01,P<0.01),下降幅度为18.5%,阿伐他汀组下降幅度为21.0%(t=4.56,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1.92,P=0.059).匹伐他汀组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所减少(t=1.92,P=0.063),并且软斑数量有所减少(χ2=0.33,P=0.8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转肽酶以及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匹伐他汀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伐他汀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IS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降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