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罹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PCEA的初产妇70例,分成雨组:0.1%罹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组(R+F组,n=35)和0.1%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组(B+F组,n=35);另外设置封照组(n=55)均为未接受PCEA的初产妇。结果:两个镇痛组的镇痛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产程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在R+F组明显低于B+F组和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部分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低浓度罹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都无明显的影响。采用罹哌卡因PCEA者,其器械助产率和剖官产率最低,初步认为罹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是较可取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腔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产程 临床研究
  • 简介:在无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严重者可致心血管反应,表现为人工流产综合征,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人工流产术时施行适当的麻醉镇痛是完全必要的。我院采用骶管阻滞加子宫内阻滞以施行人工流产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骶管阻滞 人工流产综合征 疼痛与不适 心血管反应 不同程度
  • 简介:目的:观察欧必亭(tropisetron)防治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研究,分为欧必亭组、氟哌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在术前5min静脉注射欧必亭5mg、氟哌啶2.5mg或生理盐水10ml。术后施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采用吗啡5mg+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250ml);在氟哌啶组混合液中再加入氟哌啶2.5mg。术后随访24h内的恶心例数及其严重程度;呕吐例数及次数;需要应用抗呕吐药物治疗的例数及控制恶心呕吐有效的例数。结果:欧必亭组的恶心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严重程度也减轻(Z=-2.502,P=0.012)。氟哌啶和欧必亭组的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x^2分别为4.267和15.864,P值分别为0.039和小于0.001)。欧必亭组的恶心呕吐减少例数比氟哌啶组为显著性减少(x^2=4.356,P=0.037)。欧必亭组抗呕吐例数比对照组显著性减少,有效控制例数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术前单次剂量应用欧必亭,对防治妇科手术后吗啡PCEA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比氟哌啶者好。

  • 标签: 妇科手术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吗啡 恶心 呕吐 欧必亭
  • 简介: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和阴道时,病人常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和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为提高子宫切除术中的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硬膜外麻醉,观察对比两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腔麻醉 双管法 骶神经 阻滞 腹肌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局麻药加入新斯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单次腰麻:A组腰麻药为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B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新斯的明0.2mg;C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15mg中+新斯的明0.2mg+东莨菪碱0.I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高,C组仅l例恶心呕吐。结论:蛛网膜下注射新斯的明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镇痛时间长,加用东莨菪碱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显着减少。

  • 标签: 蛛网膜下腔 新斯的明 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 术后镇痛 东莨菪碱
  • 简介:支气管插管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隔离健肺与病肺通气、防止病变或分泌物播散或诱发急性呼吸道梗阻、按需单独施行一侧或双侧肺通气,以及对痰多病人分别施行吸引或引流分泌物等许多优点,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无隆突钩的Robertshaw双导管,虽可避免隆突钩对隆突的刺激,但在插管深度掌握方面往往引起困惑,

  • 标签: 肺通气 气管支气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插管 临床 CT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以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胸部手术围术期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例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全麻(GA)组和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GEA)组,分别测定全麻诱导前、手术1h、手术3h、术后第1天的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水平。结果:血糖:GA组在术中术后血糖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GEA组血糖在术中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恢复基础值,胰岛素:GA组在手术中1h时显著降低(P<0.05),而GEA组在手术中1h、3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组间比较在术中1h有显著差异(P<0.05)。C-肽:GA组在术中没有变化,而术后显著升高(P<0.01)。GEA组在术中1h显著增高并显著高于GA组(P<0.05),术中3h及术后恢复至基础值,胰高血糖素:GA组在术中和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GEA组在术中显著降低(P<0.01),术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在手术中能够抑制胸科手术应激反应应引起的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合成,有利于改善糖代谢。术后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对于应激代谢反应无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术中 硬膜外腔阻滞 术后恢复 胸段 全麻 术前
  • 简介:胸科剖胸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应激反应强烈和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因此需要良好的术后镇痛以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稳定呼吸、循环功能,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剖胸手术后镇痛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皮下病人自控镇痛(PCSA)和经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两种方法,今将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以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皮下 硬膜外腔 芬太尼 剖胸手术 术后镇痛 镇痛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阻滞应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会阴、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Ⅱ二组,每组15例。蛛网膜下用药于组工为单纯布比卡因7.5mg;组Ⅱ为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5μg。测定二组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最高平面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平面消退至L2的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达到BromageⅠ°、Ⅱ°和Ⅲ°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二组间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最高平面所需的时间、运动阻滞所需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无显着性差异;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消退至L2时间,组Ⅱ比组Ⅰ显着性延长(P<0.05)。结论:布比卡因7.5mg复合芬太尼25μg用于蛛网膜下阻滞,感觉阻滞时间明显延长,但无运动阻滞延长,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加速恢复。

  • 标签: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 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感觉阻滞
  • 简介:为了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阻滞(腰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可行性,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肖少华等选择80例ASAⅠ~Ⅱ级行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两种局麻药浓度均为0.75%、相对密度均为1.020。观察痛觉阻滞平面及其出现和消失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发症。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对照组 治疗组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