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CAG)在临床普遍开展,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局部包扎方便、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1],但是仍有出血、疼痛、麻木、肿胀及紫绀等局部并发症[2]。临床观察到,随着局部加压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下降,出现恐惧、烦躁、焦虑,频繁呼叫医护人员,甚至影响进食及休息。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能减轻患者痛苦的压迫止血方法,我科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止血器气囊首次减压时间,对伤口止血情况及局部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的舒适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压迫型止血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8.23+1.08)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以及患者焦虑度(3.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97+2.31)d、17.14%和(6.2+2.6)分(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到位率(100.00%)、患者舒适度(91.43%)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0.00%)和(85.71%)(P<0.05)。结论对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患者 ICU 呼吸衰竭
  • 简介: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常常存在脱机困难[1]。呼吸力学加重和所产生的呼吸肌疲劳、肺动脉嵌压升高、急性左心室缺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和右心室扩大伴随室间隔左移位[2]是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COPD患者常出现呼气流速受限导致的肺动态充气过度,

  • 标签: COPD患者 呼吸机脱机 P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评估
  • 简介:目的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复发几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源心脏病并且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不良情绪,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疗效结果。结果理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分别是66.67%以及33.33%,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痊愈率结果分别是95.56%以及86.67%,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遵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胸闷、晕厥1年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33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静息心电图(图1)示:为长Ⅱ导联,P波均位于QRS波之后ST段上,P波直立且缓慢出现,心房率为33次/分,P波、R波频率相同,除P。后见相关的畸形QRS波群外,其余P波后均元QRS相随。心电图诊断:①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②过缓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 标签: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 干扰性房室脱节 过缓性 QRS波群 等频 窦性心动过缓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sternalwound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的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是O血型患者的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的风险增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728~9.743,P<0.05);护理事件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75%(x2=4.052,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独立程度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674~10.21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快速测定脑钠肽(BNP)对急诊呼吸困难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6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在急诊科就诊和急诊入院患者血浆BNP水平,以2位不知道BNP结果的心血管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的诊断为标准,评价BNP水平对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BNP≥100pg/ml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4.4%。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急诊快速测定BNP有助于鉴别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 标签: 脑钠肽 呼吸困难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妊娠高血压(妊高症)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80例妊高症患者,按照给药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组(清晨给药6:00-7:00)和B组(夜间给药20:00-21:00),每组40例,两组除给药时间不同外用药方法及剂量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24h尿蛋白定量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及尿蛋白控制效果优于A组,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7.5%vs80.0%),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晚间服用厄贝沙坦能够有效控制妊高症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厄贝沙坦 分时服药 血压晨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干预的基础上,术前保持每天额外采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进行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于入院时及入手术前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评价患者包括脉搏、收缩压等在内的生命体征,并使用深睡眠量表评估患者术前睡眠状态。结果手术前60min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脉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一晚观察组患者深睡眠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60min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对肺癌患者干预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睡眠状态,改善心理状态,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 标签: 放松训练 呼吸操训练 肺癌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祛痰、镇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发热、痰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 呼吸道感染
  • 简介:呼吸道传染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和控制将会产生大规模的传染,综合性医院是防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重要场所的关键点,在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在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的过程中,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治,控制疾病的传播,对于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对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防控
  • 简介:我国西部新疆、西藏边境多为高原地区,高原部队训练、边境巡逻、驻守部队换防等涉及的人群都很多,对急性高原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国内近年来出现的轻便折叠加压舱(袋)是救治急性高原病的新装置,通过向舱内充压新鲜空气,有效提高患者周围小环境的氧分压,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呼吸器 应用 预防 研制 部队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中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35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8.23+1.08)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86%)以及患者焦虑度(3.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97+2.31)d、17.14%和(6.2+2.6)分(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到位率(100.00%)、患者舒适度(91.43%)及对护理的满意度(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80.00%)和(85.71%)(P<0.05)。结论对老年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到位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患者 ICU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对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评估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儿中,23例顺利撤机,预后良好,2例转急诊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过治疗,患儿的SBP、DBP、R、HR等指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PH有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盐(HCO3-)降低,改善明显(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血气状况,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肺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