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应用气管插管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接受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接受经鼻气管插管,针对两组患者的插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置管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的作用比较相似,但经口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缩短平均置管时间。

  • 标签: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平均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录入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总计49例。时间:2020.08~2022.05。抽签法分组。24例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2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选入试验组。分析各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带机、住院时间均更短,血气指标波动幅度更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且还可促进ICU患者病情改善。

  • 标签: ICU患者 预见性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改良Beck口腔评分的针对性护理在ICU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10-2022.10收治的66例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3例,基于改良Beck口腔评分的针对性护理)与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口腔清洁度、满意度。结果:口腔异味、牙菌斑指数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患者实行基于改良Beck口腔评分的针对性护理,改善口腔清洁度、满意度,可应用。

  • 标签: ICU 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 改良Beck口腔评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经口气管插管躁动患者,一病区42例设为对照组,二病区4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牙垫,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观察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导管移位、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口咽通气管用于躁动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可有效固定导管、减少口腔黏膜损伤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管 躁动
  • 简介:气管插管脱出的情况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果情况未被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并由此引发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气管插管移位比较容易被工作人员所忽视,移位不仅是脱出前的先兆,并且气管导管过深容易造成单肺通气,过浅易导致漏气^[1-2]因此,规范化的气管插管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院ICU的实际情况,对气管插管移位和脱出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护理
  • 简介:绝大多数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需手术治疗,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手术均不同程度地破坏邻近组织器官,需行游离皮瓣或邻近组织的修复。为预防上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呼吸困难,病人常需行气管切开术。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保留鼻气管插管94例,通过改良护理技术,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时间,

  • 标签: 颌面部肿瘤 气管插管 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因机体较为娇嫩,娩出后受外界环境刺激,易导致新生儿感染,需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以挽救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探究适配气管插管护理模式、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新生儿气管插管开展特异性较高,因新生儿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临床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口腔护理对策尤为重要。现本研究笔者基于既往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检索临床先进文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新生儿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对策,以推动新生儿护理工作持续化开展。

  • 标签: 新生儿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新生儿身体脆弱,产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引起新生儿感染,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以挽救新生儿生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价值。新生儿气管插管具有高度特异性,新生儿身体的发育不成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临床护理,完善口腔护理策略尤为重要。本研究结合以往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检索先进的临床文献,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新生儿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策略,促进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气管插管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配合与护理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抽取62例符合实验标准患者开展本次实验研究。结果:6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切口渗血率及皮下水肿率、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1%、1.61%、0.00%。结论:对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对应护理干预措施后,置管成功率为百分之百,其中患者切口渗血、皮下水肿、切口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率较低,并保证疾病整体干预质量。

  • 标签: 气管插管 呼吸机支持 经皮气管切开术 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6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医用牙垫寸带加胶布固定.并对两组气管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及预防颜面部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发生意外拔管、移位、预防压疮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可有效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预防气管导管移位,降低颜面部压疮发生率,且安全美观,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护理干预后其约束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11月期间就诊的6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干预后的约束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脱管率(10.00%)、非计划性拔管率(3.33%)、不配合治疗次数(0.00%)情况与对照组患者脱管率(20.00%)、非计划性拔管率(16.67%)、不配合治疗次数(10.00%)情况。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67%)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3.33%)对比,统计学数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约束性护理干预,在充分评估患者各方面状态后,给予患者针对性且较为精准的约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治疗痛苦的同时,帮助护理人员减少工作量。

  • 标签: 改良约束护理 气管插管 约束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拔管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0例心脏术后婴幼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35例。研究组予正压通气膨肺联合喉头喷雾法拔管,对照组行常规拔管方法。比较2组婴幼儿拔管前、拔管即刻及把拔管后15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婴幼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拔管前、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差异不显著(P>0.05),拔管后15min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2组拔管前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拔管即刻、拔管15min差异显著(P<0.05)。拔管后研究组拔管后未发生误吸和喉头水肿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护理,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巩固治疗效果。

  • 标签: 婴幼儿 心脏手术 拔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对计划性拔管率产生的影响,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 观察对象:随机选取82例ICU气管插管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6月12日/2021年5月28日(开始/结束),具体分组:随机抽签结果红签(常规G组:予以药物镇静+常规护理)、蓝签(预见Y组:予以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每组患者例数:41例,护理效果标准: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ICU入住时间。结果 预见Y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ICU入住时间<常规G组( =6.116,t=8.541),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 将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应用在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通过我们提供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有很高应有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气管插管 药物镇静 非计划性拔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连漱口液联合冲吸式吸痰管口腔护理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0月到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h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冲吸式吸痰管口腔护理;观察组运用银连漱口液联合冲吸式吸痰管口腔护理,分析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更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为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提供银连漱口液联合冲吸式吸痰管口腔护理的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出现VAP的发生,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提倡。

  • 标签: 银连漱口液 冲吸式吸痰管 口腔护理 ICU经口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VA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气道护理风险管理。方法:9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观察与治疗时需院内转运,以传统方式转运患者的资料作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作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转运前风险、准备情况,且监测转运过程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患者转运安全。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得到确切的干预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风险的效率,节省转运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 标签: 气管插管 院内转运 气道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强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纳入72例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ICU病房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7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3.89%,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气管插管 强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细化医护分工,规范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时医护的配合。方法自2014年9月,根据专科特色,设计紧急气管插管抢救配合情况调查表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临床抢救经验教训,建立紧急气管插管流程图,细化医护在插管抢救时的分工,根据流程图进行演练,2015年10月开始临床使用,比较细化医护分工前后气管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结果将细化医护分工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与实施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实施细化医护分工后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1次插管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细化医护分工,规范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流程,有利于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提高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的有效性。

  • 标签: 胸心外科 紧急气管插管 医护分工 抢救配合
  • 简介:摘要:口渴是气管插管患者常见压力症状,会引起患者不适。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气管插管患者出现口渴的原因,分析临床常用的缓解气管插管患者口渴症状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实践中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提供帮助,避免患者产生口渴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渴 薄荷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