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母牛子宫液外泌体蛋白组学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选取了116例治疗对象,比较了治疗前后血清VitD水平以及精液常规参数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血清VitD水平与精液常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研究了VitD、精液浓度、PR%、PR总数、形态、年龄、BMI、MII卵数量及优质胚胎数等多个影响因素对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程度。结果:治疗后的血清Vit 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精液常规参数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母牛子宫液外泌体蛋白组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影响的新见解,为提高体外受精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子宫液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体外受精胚胎发育 VitD 精液参数 优质胚胎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蛋白饮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肾功能、营养状况影响。方法 病例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的7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并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蛋白饮食护理),对比其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和参照组的营养指标相对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持续上升。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管理该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模型。蛋白组学和脂质组学作为两个重要的组学领域,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个体化管理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蛋白组学和脂质组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中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同时探讨了相关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蛋白质组学 脂质组学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c-erbB-2、MTA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贲门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中c-erbB-2、MTA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18、0.040、0.016),MTA1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与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45和0.039),E-cadherin的表达与贲门癌的浸润深度、转移呈负相关(P值分别是0.039、0.020),与分化程度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erbB-2与MTA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 = 0.276,P

  • 标签: 贲门癌 c-erbB-2 MTA1 E-cadherin 浸润 转移 分化 相关性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合成多肽方法,寻找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为抗SARS多肽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网络共享软件对与S蛋白抗原性相关的参数进行预测分析,从而设计S蛋白的抗原表位多肽;将合成的抗原表位多肽免疫家兔,用ELISA法检测产生的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残基348-380,434-470)在家兔体内均能诱导抗体产生.结论设计合成的2个抗原表位多肽片段中包含SARS-CoVS蛋白的抗原表位,免疫家兔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 标签: 抗原表位 S蛋白 SARS-COV 合成多肽 免疫反应 家兔
  • 简介:本研究探讨龟板、黄芪、丹参和党参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的影响。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用联苯胺染色方法确定龟板、黄芪、丹参及党参4种中药诱导K562细胞血红蛋白表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并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血红蛋白F(α2γ2)水平。结果表明:龟板、黄芪、丹参和党参作用于K562细胞6天,联苯胺染色阳性率最高分别可达23.5%、19.8%、15.8%和14.5%;Westernblot检测显示血红蛋白F表达增加。结论:龟板、黄芪、丹参及党参在体外可诱导K562细胞1珠蛋白合成水平增高,从而使血红蛋白F增加。4种中药具有与阳性对照丁酸钠相似的诱导1珠蛋白合成增加的作用。

  • 标签: 龟板 黄芪 丹参 党参 K562细胞 Γ珠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例经基因突变分析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均出现运动能力倒退,且由于应激而进行性加重;头颅MRI均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受累,部分呈脑脊液样信号改变。结论头颅MRI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诊断及病程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 简介:目的观察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能否改善烧伤后大鼠肝脏白蛋白合成及其对-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毛细管电泳半定量检测白蛋白等的mRNA表达,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及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大鼠在烧伤后第1、3、6、9天肝脏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诱导型-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mRNA表达及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烧伤后第1天白蛋白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此后逐渐恢复。在烧伤后第3天和第9天,AEF组白蛋白mRNA明显高于EF组[(1812±41)vs(1417±43),P<0.01]。在烧伤后第1天TNFα、IL-1α、IL-6R、iNOS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的升高。此后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在烧伤后第6天,AEF组TNFα的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3天和第6天,AEF组IL-1αmRNA明显低于EF组。在烧伤后第9天,AEF组IL-6RmRNA明显低于EF组。两组在烧伤后iNOSmRNART—PCR产物无显著差别。结论富含精氨酸的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烧伤后TNFα、IL-1α、IL-6R的基因表达,进一步改善肝脏白蛋白合成,不会导致iNOS的过度表达。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精氨酸 烧伤 肝脏 白蛋白 实验
  • 简介:摘要化学合成制药中的绿色有机合成,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不生产或少生产副产品的对环境友好的反应进行合成,其目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开发污染最低、能源消耗最少的先进合成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对药物合成中的绿色合成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化学制药 绿色合成 环境友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合成反应是药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以相关有机化学知识为基础,在此之上系统学习有关化学药物及中间体的制备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和合成设计原理的一门课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药物合成反应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初步探索。

  • 标签: 药物合成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 WMLs) 是许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白质异常改变的统称。WMLs在影像学表现为脑白质疏松,此影像学改变最早由Steingart等[1] 提出,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区的脑白质在CT上的弥漫性低密度影或核磁共振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的高信号表现。大量研究表明,其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卒中和死亡率等密切相关,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 WMLs主要发病机制是血脑屏障的破坏和(或)颅内小血管慢性缺血,而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众多。现对近些年来影响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脑白质病变 危险因素 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和DTI评价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8例,选取其中的19例无脑损伤者作为对照组,早产脑损伤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在MRI、DTI检查结果。结果在左右大脑半球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说明组内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FA方向一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部位感兴趣的FA值比较方向依然一致,ADC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DTI适用于评价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

  • 标签: MRI DTI 早产儿 脑白质髓鞘 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的动态变化。方法观察组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对照组为健康早产儿36例。分别于生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行颅脑超声检查,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差别。结果观察组第1天颅脑超声异常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7天颅脑超声异常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观察组第14天颅脑超声异常率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超声可作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婴儿 早产 脑损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摘要患儿,男,5岁9个月,于2012年5月11日因持续抽搐2小时入院收入儿科。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肾上腺腺皮质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表现。查核磁回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住院期间再没有出现抽搐症状。于2012年5月16日家属要求出院。之后随访中得知患儿出院不久死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Adrenoleu-kodystrophy简称ALD)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血清内可发现长链脂肪酸升高。本病于1912年Schilder's首次报导称为特殊的脱髓鞘病。病变累及的器官是肾上腺、性腺和脑。脑的主要部位在枕叶,其他脑叶较轻,一般对称,视神经、视束、穹隆、海马联合、胼胝体都受损害,可累及小脑和脊髓。疾病常开始于少年,因为患者存在肾上腺功能低下,皮肤和口腔粘膜的色素增加,颜色发暗。有乏力、消瘦,血压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钾高,因为双侧枕叶白质脱髓鞘,患者可有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可有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等。如果儿童期发病,始发症状是智力、视力受损。成人发病,始发症状是精神和步态异常多见。8岁前发病进展较快,在老人视、听、步态、吞咽障碍进展较慢。检查血液中长链脂肪酸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患儿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98-01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27蛋白及CyclinE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宫颈癌组织与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7蛋白,CyclinE蛋白表达,结果:52例宫颈癌中12例P^27蛋白高表达(23.08%),30例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57.69%),26例正常宫颈中,24例P^27蛋白高表达(92.31%),无1例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0%),宫颈癌P27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而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P<0.05,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下降及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P^27蛋白 CYCLINE蛋白 免疫组化SP法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