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胃癌疾病诊断中应用外科病例检查以及胃镜活检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院就诊早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表法,设置研究组与对照组,数量均分为30例,对照组利用外科病理检查方式,研究组采用胃镜活检方式,临床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指标。结果:诊断后,研究组患者漏诊率数值以及误诊率数值相比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数值为93.33%,对照组为7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通过外科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方式,显示胃镜活检方式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患者误诊率有效降低,在疾病临床诊断后进行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早期胃癌 外科病理检查 胃镜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6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3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效果。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75.00%。甲状腺癌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炎,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超声 病理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进行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数量共64例,对全部患者进行外科病理和胃镜活检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早期胃癌确诊率以及病理类型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利用胃镜活检对患者进行诊断,其中确诊、疑诊以及排除数量分别为53例、7例和4例,比分别为82.81%、10.94%以及6.25%;利用外科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诊、疑诊以及排除数量分别为56例、4例和4例,占据比例分别为87.50%、6.25%以及6.25%,在确诊率方面外科病理检查稍高一些,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胃镜活检进行诊断,结合诊断结果可以看出,

  • 标签: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早期胃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产妇的胎盘病理改变情况,并探讨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月~2020年9月,将我院产科就诊的300例高危产妇纳入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产妇的胎膜早破发病率。根据产妇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将其分为胎膜早破组与无胎膜早破组,比较胎膜早破组与无胎膜早破组的胎盘病理改变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胎膜早破组与无胎膜早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绒毛间质纤维化、间质血管增多、合体结节增多、胎盘梗死发生率比较,胎膜早破组均更高(P

  • 标签: 胎膜早破 胎盘病理改变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期间,随机对 6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研究,均对其进行病理检测和胃镜活检检测,分析胃镜活检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果:胃镜活检检出率相比于病理学诊断无临床差异,在检查过程不存在并发症(p>0.05)。 结论:胃镜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临床诊断意义,能够有效辅助病理学检测,提高诊断效率。

  • 标签: 胃镜活检 上皮内瘤 临床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医院中病理科的质量控制,以及解决医院中病理科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医院中病理科进行一个设计,就是说这个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医院中病理科的质量控制,这很重要。其次,分析了医院中病理科的功能有哪些,分别从人才匮乏,场地不足,待遇低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本文分析了解决医院中病理科存在问题的对策,以帮助更好的实现医院中病理科的质量控制,更好的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

  • 标签: 医院 病理科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蜡块脱钙法在常规病理技术制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病理科做病理诊断的100个蜡块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蜡块均表现为脱钙不全,含有钙化灶或沙砾体。随机分组,对照组50个蜡块不做任何处理,观察组50个蜡块进行蜡块脱钙法处理。对比病理制片效果。结果 观察组蜡块组织结构完整比例及染色满意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理技术制片 蜡块脱钙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营养成分:脂肪乳、氨基酸、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单糖。它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或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液 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方法 危重病人 静脉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从发现帕金森病 (PD)患者大脑中的路易体和路易体神经突中存在 a-突触核蛋白 (alpha-Syn, a-syn)以来,神经科学家们就已经对病理性 A-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a-突触核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可溶性蛋白,具有 3个特征性的结构区域。在生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具有修复 DNA双链的功能。病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被转换成有毒的纤维低聚物。病理性的 a-突触核蛋白可通过激活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胶质细胞促炎症反应、与分子伴侣蛋白、胃肠迷走神经相互作用与帕金森病产生关联,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有关病理性 A-突触核蛋白引起帕金森病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并展开,可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a-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神经元变性机制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5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甲状腺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比较两种切片检查的所需时间和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临床比较后发现,甲状腺冰冻切片检查的所需时间要明显短于石蜡切片检查,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甲状腺冰冻切片检查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的疾病检出率、延迟诊断率和误诊率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冰冻切片的检查时间要明显短于石蜡切片,但两种切片的诊断效果均较佳,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两种切片的合理选择。

  • 标签: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甲状腺疾病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诊断中应用不同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确诊结核病患者,每例患者取1份组织标本,其中52份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A组,25份非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B组,29份普通炎症组织标本为C组,均采用不同病原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A组病理标本在不同病原学检查方法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B组、C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B超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甲状腺癌的螺旋CT、彩色B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做比较分析。结果: 针对病灶直径小于等于1.0cm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B超诊断符合率为76.8%,CT诊断符合率为31.7%,两者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彩色B超是现阶段已知最有效的诊断检查方法,对于病灶大于等于1cm的甲状腺癌,B超和CT检查均是阳性诊断率最高的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甲状腺癌 CT B超 病理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一种严重的女性恶性肿瘤,在发病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早期诊断出来,可以提高治愈率,但是乳腺癌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在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因此,需要找到一种非侵入性的肿瘤信息源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还有利于检测药物治疗效果,耐药性,肿瘤复发,肿瘤转移等情况。外泌体是一种可以得到有效信息源的纳米囊泡,能够促进乳腺癌的诊断。本文主要讲解外泌体在乳腺癌病理诊断过程中应用价值。

  • 标签: 外泌体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PTC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HT分为PTC组与PTC-HT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PTC-H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TC-HT组女性占比高于PTC组,且TSH、TPOAb、TGAb水平更高,病灶数目、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淋巴结转移率更低,P<0.05。结论:PTC与HT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两者可相互影响。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PTC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HT分为PTC组与PTC-HT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PTC-HT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TC-HT组女性占比高于PTC组,且TSH、TPOAb、TGAb水平更高,病灶数目、淋巴结清扫个数更多,淋巴结转移率更低,P<0.05。结论:PTC与HT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两者可相互影响。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治疗后生存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的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结果: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各径线数值均小于正常组;急性排异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低于正常组、RI与PI高于正常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精确检测移植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及早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移植肾 急性排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