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敏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胰岛素增敏可显著改善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患者的血糖控制。结论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Ⅱ型 增敏剂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原因与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并出现造影外渗的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中25例轻度外渗均于24h消肿,3例重度外渗均于48h消肿。结论CT增强扫描中造影一旦发生外渗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检查效果。根据容易发生外渗的原因,做出相对应的预防,可一定程度减少外渗的可能性。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影像资料,为临床提供合理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造影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造影肾病已成为当前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常见病因,其重在预防,本文就预防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糊和Vitapex糊诱导年轻恒牙根尖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93颗牙,其中42例42颗牙使用氢氧化钙糊,50例51颗牙Vitapex糊,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牙髓炎或外伤性冠折、根尖病变等而牙根尚未完全发育的年轻恒牙,经过常规的根管预备及消毒后,分别将氢氧化钙糊和Vitapex糊注入根管使之充满,洞型常规充填。患牙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1次,至根尖形成或根端闭合为止。经两年以上的观察结果其中42例42颗牙使用氢氧化钙糊的患牙,32颗2年根尖发育完成,2年成功率76.2%;50例51颗Vitapex糊患牙,46颗2年根尖发育完成,2年成功率90.2%。结论本文表明Vitapex糊作为年轻恒牙的根尖诱导药物,其细胞毒性小、安全、便于操作,成功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氢氧化钙糊剂 Vitapex糊剂 根尖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注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茵栀黄颗粒和茵栀黄注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成本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观察组治疗成本比对照组治疗成本低,观察组安全性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安全性更好、成本费用更低、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茵栀黄颗粒剂 茵栀黄注射剂 新生儿 黄疸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RNA酶,其基本组成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功能性RNA,作为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另一种是一类特殊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具有高活性催化作用和逆转录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作为人端粒酶催化组分的hTERT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受到多种相关机制的抑制,但在永生化细胞、肿瘤细胞等分裂不受抑制的细胞中却存在过表达现象,提示hTERT是控制端粒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在头颈肿瘤细胞分裂周期中的活性表达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均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端粒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基 头颈肿瘤 细胞周期 催化作用
  • 简介:摘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产业中的得到了广泛认同。近年来,酶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使游离酶不稳定和易变性等缺点得以克服。本实验通过利用包埋-交联法将胰蛋白酶固定化,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下,分析交变电场对固定化胰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埋-交联法固定化胰蛋白酶性能较理想,在交变电场下固定化的胰蛋白酶催化苯甲酰-L-精氨酸乙酯(BAEE)时,不同频率下的吸光度有明显变化,说明改变反应体系所在的交变电场频率可以改变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活性。

  • 标签: 胰蛋白酶 固定化 催化活性 交变电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选自267例需要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理想的根充材料。方法对267例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Kerr’puipCanalSealer,B组采用Sealapex,C组采用AHPLus。观察根充后患者的一周术后反应及半年后根尖周愈合情况。结果A组根管治疗一周后患者40%出现轻度不适,25%的患者出现中度疼痛,5%左右出现急性发作。三个月60%根尖周X线透射区变小,六个月50%根尖周X线透射区阴影完全消失。B组根管治疗一周后患者30%出现轻度不适,15%的患者出现中度疼痛,3%左右出现急性发作,三个月70%根尖周X线透射区明显变小,六个月60%根尖周X线透射区阴影基本消失。结论AHPLus是理想的根充材料,能有效地减少微渗漏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 标签: 根管充填 根充材料 微渗漏 根尖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既往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资料,根据造影后血肌酐的变化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造影肾病(CIN)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增强CT检查前辅检数据等。结果在CIN组中,老年(P=0.006)及女性患者(P=0.037)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比例,CIN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9)。在CT检查前24小时尿量中,CIN组患者中出现尿量少于1000ml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25)。肾功能检查方面,CIN组患者异常的血肌酐(P=0.014)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P=0.007),与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病史、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肾功能不全是CI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澄明度检测方法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检测我院的452批注射澄明度,其中主要包括化学注射187批、抗生素65批、生化78批、中药注射68批、大输液54批。结果不同类型的注射中,在合格率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52批注射中,共有437批为合格产品,总合格率为96.7%。结论对注射澄明度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原料材质、包装材料不合理等,要想提高注射澄明度,必须注重监督注射产生环节,提高注射澄明度。

  • 标签: 注射剂 澄明度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处方共2082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这6个月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在门急诊的应用中,急诊科用药有1368例,门诊内科538例,们诊泌尿外科133例,而给药剂量0.3g/d的病例有1987例。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已大大减少,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相比于正常细胞,癌细胞从抗氧化物得到的获益更多,这一发现增加了人们对于癌症病人食用饮食中抗氧化物的担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注射炎琥宁不良反应的状况。方法对我市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注射炎琥宁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包括28例男性和40例女性。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炎琥宁注射对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最为主要的是皮肤过敏。本组病例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为51.47%,比其它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高。结论在临床应用当中,炎琥宁的监测应该得到不断加强,进而促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降低。

  • 标签: 炎琥宁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中应确立的法律地位。方法综合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中在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法律地位,存在的问题。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中药饮片管理。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剂 法律地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石黄退热灌肠的制备、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用石黄退热灌肠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治疗104例外感发热患者,单次退热时间为0.9±0.2小时,热程为1.5±1.2天,总有效率96%以上,优于对照组。结论石黄退热灌肠处方合理,质量可控,工艺可行,给药途径独特,疗效显著,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石黄退热灌肠剂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窍活血巴布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控制。结果薄层色谱可检出川芎和赤芍两种药材的特征斑点,高效液相法可测定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论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有效控制该巴布的内在质量。

  • 标签: 通窍活血巴布剂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红花黄色素A 内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