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嘉泰金膏中的有效成分与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嘉泰金膏属一种创新型中药外用中药制剂,其有效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同时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和抗菌作用等。嘉泰金膏有效成分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肝癌、肺癌、乳腺癌、肝硬化等。细胞研究发现,嘉泰金膏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同时对于非肿瘤细胞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嘉泰金膏有效成分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同时还可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嘉泰金膏 有效成分 细胞学 细胞增殖 抗氧化 细胞毒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信号转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剂是一门为药学学科服务的技术学科,不仅是为了实现药物的给药形式,还使药物对疾病充分发挥其防治功效,使药物疗效更充分发挥,使药物毒性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新辅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大大促进了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微球 微囊 代谢动力学性质 药物吸收 固体载体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肺癌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意义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前来我院诊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对诊断结果和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肺癌检出率为95.38%,与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影像表现包括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分叶、毛刺、磨玻璃变化。结论肺癌诊断中螺旋CT有着较高的检出率,通过对典型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肿瘤严重程度,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肺癌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受到核磁共振(NMR)与质谱分析技术大量应用的影响,催生出代谢组(Metabonomics),此学科定量和定性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全部低相对分子质量(RMM)代谢产物,目前诸多领域都开始大量应用此学科,在诸多疾病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肾脏、肝脏、心脏等疾病。代谢组集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其发展于后基因组学时代,用来分析生命体受到外部因素刺激后,所发生生理病理变化与自身基因变化等引起的机体内部代谢方面的多元动态反应。经由众多实验研究证实,在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内都有1类或多类代谢产物具备生物标志物价值,在数据层面为相关肾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与预后提供了科学指导。此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类肾脏病变研究方面血液代谢组的应用。

  • 标签: 血的代谢组学 肾脏疾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流行病、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AG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特点、前驱感染及病原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病情、转归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出院时治愈率72.7%,好转率19.8%,死亡0.1%,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出院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出院后因复发而再入院患者中3例行肾活检,病理诊断分别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1例。结论链球菌仍是近10aAGN的重要病因。AGN在同期住院患者中比例呈降低趋势,而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并未降低。

  • 标签: 急性肾小球肾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病患共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病患进行全科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后再住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全科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病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降低病患治疗后再住院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全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学影像是一门使用各种影像技术对疾病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的学科,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磁共振影像等。它能够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再现,为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疾病诊断信息。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妇产科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 要:手足口病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的病变,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该病毒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为了尽早解除患儿病症,除对症用药治疗外还应重视起临床护理。此种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若病情加重可能还会引起肺水肿或脑部炎症等,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患儿处于危重状态,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后足口病流行病展开分析,并概述相关防治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的有效方式,为持续改进肺结核病质控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统计结果,找出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逐一实施,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由2018年1月份38.1%升高至2019年12月份55.8%,2020年12月份升高至57.9%,2021年12月升至65.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2018年全年的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由42.9%升高至2019年全年52.4%,2020年和202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分别升至56.4%和60.2%,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PDCA循环的应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病原阳性率,有利于该部分患者的治疗和管控,以实现肺结核病防控的持续性改进。

  • 标签: 肺结核 病原学阳性率 PDCA循环 查痰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民营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患者的一般情况、首次发病年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家族史等。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白癜风专科住院治疗的2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资料调查分析。结果白癜风的发生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首次发病年龄以11-20岁为第1个高峰年龄段,21-30岁为第2个高峰年龄段,多见于春夏季,未定类型和非节段型占72%,结论 青壮年易发,春夏季患者居多,72%是未定类型和非节段型,节段型常见于儿童青少年。

  • 标签: 白癜风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于慢性创面处理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方法:通过对118例创面情况大致相似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换药组和湿性愈合换药组来对比两组换药效果和经济花费,结果:湿性愈合换药在效果和经济花费上明显优于传统换药,讨论: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创面怎么处理才是最优方案

  • 标签: 慢性伤口,湿性愈合,换药,功能性敷料,经济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