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迄今已查明附子中含40多个成分,大致可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异喹啉生物碱、Dopamine类生物碱、脂类、有机酸及其它等。它们的毒性、药理和生理活性不尽相同,本文仅对具有生理活性的二萜类生物碱综述如下:双脂型脂溶性二萜类生物碱这类成分包括乌头碱(Aconitine,AC)、中乌头碱(Mesaconitine,MA)、下乌头碱(Hypaconitine,HA)、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二-乙酰乌头碱(二-Acetylaconitine))三-乙酰

  • 标签: 乌头碱类 二萜类生物碱 药理作用 中乌头碱 异喹啉生物碱 脂溶性
  • 简介:朱砂莲提取(A1015)对小鼠醋酸扭体试验的镇痛作用实验表明:A1015的ED50为朱砂莲胶囊ED50的1/225,马兜铃酸A的ED50为A1015ED50的1/16,为朱砂莲胶囊ED50的1/720.说明朱砂莲资源的利用以开发朱砂莲提取A1015为最佳.

  • 标签: 朱砂莲提取物 A1015 马兜铃酸A 醋酸扭体试验 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鸡矢藤提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链脲佐菌素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鸡矢藤提取2.5g、5g、10g/kg剂量组,另设10只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4天,空白组和链脲佐菌素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药前、药后7天和14天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末次给药1小时后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小鼠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腺组织胰岛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链脲佐菌素对照组的空腹血糖(26.58±4.53)明显较正常组高,血糖曲线下面积(115.30±8.35)增大,血清胰岛素浓度(13.19±4.24)明显下降。与链脲佐菌素对照组相比,鸡矢藤提取10g/kg治疗组的空腹血糖(17.47±5.00)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糖曲线下面积(84.86±9.56)减少,血清胰岛素浓度(18.29±3.77)明显升高,且鸡矢藤提取也可以使胰腺组织中胰岛素表达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5.71±0.26)有所提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鸡矢藤提取通过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加其胰岛素敏感指数,并改善胰腺组织的形态结构,使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下降。

  • 标签: 鸡矢藤提取物 糖尿病 糖耐量 胰岛素
  • 简介:目的:考察柚皮苷与磷脂形成复合后与柚皮苷在成骨细胞活性和小肠段吸收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从乳鼠中分离出成骨细胞,然后用不同浓度的柚皮苷、柚皮苷磷脂复合作用于成骨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分析、ALP含量测定来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的影响;通过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测定了磷脂复合和柚皮苷的吸收量变化。结果:柚皮苷、柚皮苷磷脂复合均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可见柚皮苷制备成磷脂复合后,能显著促进柚皮苷在肠段的吸收。结论:磷脂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柚皮苷的亲脂性,改善机体对其吸收,从而提高其成骨细胞活性。

  • 标签: 柚皮苷 磷脂复合物 成骨细胞 大鼠在体肠回流
  • 简介:枸杞乙醇提取100mg/kg、500mg·d×50d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有明显提高作用,并可减少心、肝、脑组织脂褐质浓度,提高RBCSOD活力,表明枸杞改善记忆的作用与其促进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 标签: D-半乳糖 衰老小鼠 改善作用 乙醇提取物 改善记忆 脂褐质
  • 简介:用麻醉大鼠王缺血40分钟所致的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了香茶菜甲素乙酰化(TAA-A)对心肌缺血所致。脏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TAA-A能提高缺血期左室收缩压(LVSP)及dp/dlmax,降低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表明TAA-A对缺血性心脏功能低下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 TAA 香茶菜 心脏功能 保护作用 缺血性
  • 简介:目的:考察中药化合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在银翘解毒片释放特征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Kalman滤波法为基础,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翘解毒片化合组标准谱、线性、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研究,测定银翘解毒片及其粉末的化合组释放特征。结果:方法学结果表明,在0.112~1.120mg生药/mL范围内银翘解毒片化合组呈线性相关(r=0.9997);高、中、低化合组浓度测定的RSD分别为0.05%、0.07%和0.31%,浓度分别为0.278,0.556,和1.120mg生药/mL的供试液化合组在24h内稳定。结论:化合组释放度能简洁、可视、直观地反映银翘解毒片多组分释放动力学特征,中药化合组释放动力学新理论可以定量地揭示传统中药制剂的新内涵或其给药系统的活性组分释放特征。

  • 标签: 化合物组 化合物组释放动力学 Kalman滤波法 多组分 银翘解毒片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EGB50对高糖高脂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法、透射电镜等技术等研究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含量和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DM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AGEs、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灌胃给药5周后,EGB50150mg/kg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GEs含量明显比DM组降低,但空腹血糖、胰岛素变化不明显。电镜发现DM组血管组织出现明显改变,其内皮细胞胞浆中空泡增多,线粒体肿胀,可看到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上;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多;EGB50150mg/kg组则病变明显有所改善。结论:银杏叶提取EGB50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脂、糖基化产物的含量,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及改善血管病变。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EGB50 糖尿病 血管 超微结构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本文报道了用金属螯合层析从紫草籽中分离Cu/Zn超氧化歧化酶的一种新方法.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运用了pH梯度和组氨酸梯度两种洗脱技术,取得良好效果.Cu/Zn超氧化歧化酶最终比活为5368.75U/mg,纯化倍数366.75,得率18.7%,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证明了其均一性.

  • 标签: 金属螯合层析法 纯化 紫草籽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由于狭叶茴香属于我国的濒危野生物种之一,寻找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非常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狭叶茴香和假地枫皮这两种八角属植物的根皮提取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模型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抗炎活性。小鼠热板致痛模型和小鼠醋酸致痛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镇痛活性。结果:这两种注射液均表现出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中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假地枫皮的根皮提取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狭叶茴香的相当。实验结果显示,假地枫皮有可能成为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

  • 标签: 木兰科 狭叶茴香 假地枫皮 抗炎 镇痛
  • 简介:目的:研究短葶山麦冬水提((Lm-a)、总皂苷(Lm-s)及主要成分Lm-3的抗炎活性,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或组胺诱导小鼠足跖肿胀模型,评价Lm-a,Lm-s和Lm-3灌胃给药的体内抗炎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佛波酯(PMA)诱导的髓样白血病细胞(HL-60)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黏附模型,考察Lm-3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单次灌胃给予Lm-a(336和672mg·kg^-1)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Lm-s和Lm-3(23.2和4.6mg·kg^-1,相当于Lm-a672mg·kg^-1)对上述炎症模型显示相似的抗炎活性;相当于短亭山麦冬4g·kg^-1生药量的Lm-a、Lm-s及Lm-3均明显抑制组胺致小鼠足跖肿胀;Lm-3(0.01、0.1和1μmol·L^-1)体外显著抑制TNF-α或PMA诱导的HL-60与ECV304细胞的粘附作用,提示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蛋白激酶C通路等有关。结论:短葶山麦冬具有显著体内外抗炎活性,其主要活性部位和成分为总皂苷和Lm-3,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

  • 标签: 短葶山麦冬 总皂苷 抗炎 细胞粘附
  • 简介:目的:研究拳参正丁醇提取对豚鼠离体右心房自律性及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右心房测定拳参正丁醇提取对其自律性、收缩幅度、收缩速度、舒张速度的影响。结果:拳参正丁醇提取可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的自律性,明显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舒张速度,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拳参正丁醇提取可抑制豚鼠离体右心房的自律性,明显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舒张速度。

  • 标签: 拳参正丁醇提取物 右心房 自律性 收缩特性
  • 简介:肉苁蓉乙醇提取在体外温育体系中能显著抑制大鼠脑、肝、心、肾、睾丸组织匀浆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体内实验中,该提取100、200mg/kg/日,连续灌胃40天,仅对大鼠大脑皮层过氧化脂质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组织无明显影响,200mg/kg/日灌胃15天,对大鼠血浆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

  • 标签: 肉苁蓉 抗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测定左归饮中马钱苷和5-羟甲基糠醛2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左归饮中的马钱苷和5-羟甲基糠醛分别在0.51~4.08μg(r=0.9998)、0.26—2.04μg(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24%(RSD=1.40%)和99.72%(RSD=1.10%)。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同时测定左归饮中马钱苷和5一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 标签: 左归饮 高效液相色谱法 马钱苷 5-羟甲基糠醛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对粘细菌SorangiumcellulosumSo0157-2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色谱层析对提取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解析(一维、二维的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了化合的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seco-epothiloneA(1)和1-methyl-seco-epothiloneA(2)。结论:化合1和2都是首次从该菌株中分离得到。其中1是首次分离得到的新天然产物。

  • 标签: Sorangium cellulosum So0157-2 埃博霉素 NMR
  • 简介:目的:从中枢神经系统角度探讨了桃红四汤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和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影响,为桃红四汤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mg/kg/d)和缩宫素(1ml/kg)复制大鼠痛经模型,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0.8ml/kg)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脑组织5-HT、β-EP和NA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中,血浆中5-HT含量模型组(332±22ng/ml)高于空白组(130±1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190±15ng/ml,4.59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181±5ng/ml(P〈0.05),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略有增高,但不显著。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4.63±0.33ng/ml)高于空白组(2.66±0.61ng/ml)(P〈0.01),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2.20±0.67ng/ml,有非常显著性异(P〈0.01),4.59g生药/kg剂量组具有下降趋势;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0.21±0.02ng/ml)低于空白组(0.33±0.05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略有升高,4.59g生药/kg剂量组反而略有降低。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58.31±6.81ng/ml)高于空白组(25.44±9.70ng/ml)(P〈0.05),给药后0.918g生药/kg剂量组降为33.34±7.69ng/ml(P〈0.01),4.59g生药/kg剂量组降低为34.54±4.90ng/ml(P〈0.01),但各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在脑组织中模型组的NA含量略有降低,给药后反而下降。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中,血浆和脑组织中,5-HT含量模型组低于空白组,给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中β-EP含量模型组略有增高,给药后含量增加;脑组织中β-EP含量模型组下降,给药后变化不大。血浆中NA含量模型组略有升高,给药后略有降低;在脑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痛经 血瘀 神经递质
  • 简介:10种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外对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人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白三烯B4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10-5mol/L的大黄素的抑制率为100%,3×10-5mol/L齐墩果酸的抑制率为45.5±4.4%,1×10-4mol/L的放线瑞香宁、去氧胆酸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白三烯B4 大黄素 齐墩果酸 放线瑞香宁 去氧胆酸
  • 简介: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能降低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和错误次数的趋势,给药30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著降低;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贯叶连翘提取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上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标签: 贯叶连翘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生长抑素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结果:在高脂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脂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中,银杏提取给药后,8个代谢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脂质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