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与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并统称为眩晕。该论文通过整理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灸治疗痰湿阻络型眩晕患者的临经验,分析该类眩晕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理法方药,针灸疗法。运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梁敏辉老师的学术思想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针灸扶正祛邪之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中包含的中医临思想。同时查阅相关记载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治疗该类眩晕患者提供共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疾病本质出发,力求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标签: 眩晕 学术思想 针刺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中医病结合诊疗的效果。方法:抽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足病患者,双盲法划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7)。常规组予以常规西药诊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病结合诊疗的方式,对比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恢复率是97.3%,常规组患者的病症恢复率是81.08%,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肤色恢复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相对较短,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病中医病结合诊疗的效果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足病 中医病证 血糖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疏肝散结汤治疗子宫肌瘤气滞血瘀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气滞血瘀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散结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瘤大小,血红蛋白和P水平指标更佳,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疏肝散结汤 子宫肌瘤 气滞血瘀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中医候特点。方法:采用流调方式选取廊坊地区30例新冠肺炎患者及284例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中医候采集,统计确诊患者与密切接触者的候特点。结果:新冠肺炎确诊者主要中医症状有咳嗽、胸闷、发热、呼吸急促,密切接触者主要中医症状有咳嗽、恶心、乏力、胸闷,两组主要中医症状对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肺炎确诊者中医型主要以寒湿郁肺、寒湿困脾为主,密切接触者中医型主要以肺卫表、脾胃虚弱为主,两组中医型分布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普通确诊患者与密切接触患者中医候特点相比有较大区别,因此在临床对新冠肺炎进行诊断及治疗时可注重区分患者中医候,采用中医辩证法给予诊治。

  • 标签: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1],HP)感染根除率与中医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07月资阳市中医医院接受四联疗法治疗的400例HP感染患者,停药1个月后复查 C-尿素呼气试验,据此分为根除失败组(101例)、[2]根除成功组(299例)。比较两组中不同中医型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3]  400例HP感染患者总体HP根除率为74.75%;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胃阴亏虚、胃络淤血证、寒热夹杂、脾胃虚寒HP根除率分别为91.60%、88.64%、83.64%、82.05%、75.00%、41.86%、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热夹杂、脾胃虚寒HP根除率明显低于其他型(P<0.05)。结论 HP感染根除率与其中医型有关,其中尤以脾胃虚寒、寒热夹杂HP根除率较低。

  • 标签: []  幽门螺旋杆菌 根除率 中医证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确认其中医体质特征,探寻其中医体质类型与型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本文以医院接收与治疗的200例患者为依据,时间线为2021年08月-2023年07月,对其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确认,分析患者体质类型不同,型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划分为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与平和质等九大类,男性患者湿热质类型相对较多,高于女性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体质不同,型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存在痰湿质体质的比例相对较高,患者体质与型分布存在一定关联,但性别不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比例存在一定差别。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中医体质 证型 分布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中医肝郁脾虚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67例患者的体检,分为男35例、女32例各两组,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医按肝郁脾虚进行辩证分析。结果男女两组在代谢综合征和肝郁脾虚的阳性率分别为94.28%,87.5%,74.29%,78.13%。结论中医肝郁脾虚讧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肝郁脾虚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药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对中医候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5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为对象,对如上病患进行艾药结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中医候程度。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中医候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使用艾药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中医候,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艾药结合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血瘀患者实施温灸刮痧疗法的效果。方法:择取66例我院纳入的冠心病血瘀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均分为33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予行温灸刮痧疗法,讨论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效果。结果:冠心病血瘀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冠心病血瘀患者临床效果(93.94%)高于参照组(72.73%),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血瘀患者行温灸刮痧疗法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冠心病 血瘀证 温灸刮痧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面瘫病风寒袭络患者在采取温灸刮痧治疗时的作用。方法 2022年6月-2023年6月,纳入我院40例面瘫病风寒袭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加梅花针叩刺后拔火罐疗法,观察组采取常规针刺疗法和梅花针叩刺后拔火罐疗法的基础上配合温灸刮痧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 标签: 温灸罐 刮痧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笔者本单位治疗的122例脾胃气虚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X 分别为6.7562;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6.32±2.04)分、(45.11±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9.3256、8.316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X 分别为8.3154、7.6943,(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患者采用四君子汤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四君子汤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

  • 标签: 中医内科 疾病 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不同病症和型的效果。方法:患者为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肩患者111例。根据型不同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不同病症和型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脑出血患者、脑栓塞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无差异,P>0.05;阳虚寒凝患者高于风痰血瘀患者和气虚血瘀患者,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不同病症和型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其中阳虚寒凝患者治疗效果尤为突出。

  • 标签: []针灸 中风后偏瘫肩 阳虚寒凝 风痰瘀血 气虚血瘀
  • 简介:摘要:目的: 骨折作为一突发疾病,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躯体功能和活动受限,在心理上产生负性刺激,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骨折患者做好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将中医护理在对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我科2019-06~2020-04,收治不同类型骨折康复患者26例,经中西医结合对症正确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胃痛患者时应用参附黄蒲汤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将65例脾胃虚寒胃痛患者分为参照组(n=32)与研究组(n=3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结果:研究组疗效较参照组更佳,中医症候评分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胃痛患者时应用中药参附黄蒲汤,具有更加明确的疗效,对于缓解患者病症乃至痊愈均有着促进作用。

  • 标签: 中药 参附黄蒲汤 脾胃虚寒证 胃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8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未应用四君子汤治疗)与实验组(44例:应用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持续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54%)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四君子汤治疗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