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详细分析本院临床医护人员卫生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卫生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几率。方法 以我院近几年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状况为重要资料参考,分析现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 : 临床医护人员卫生意识非常淡薄,执行率较低,没有深入了解自身操作期间携带病菌情况。结论:临床医务人员的卫生非常重要。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手部卫生,深刻意识到手部卫生的重要意义,提高洗手依从性,尽量防止手部接触引起的感染,减少医院感染率。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在临床医学上痔疮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及推广率,与其他术式相比风险较小,由于有些患者对痔疮术缺乏足够了解,难免会产生恐惧、紧张情绪,若不及时疏导便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据此加强护理辅助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护理干预 痔疮手术 排尿排便困难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体安全造成影响。在此其中,做好手卫生为当前广泛认可的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但值得说明的是,从现如今国内外医务人员卫生依从性方面来看却不容乐观。对医务人员卫生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医疗机构个人群体等等几个方面。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依照现如今医疗机构现状和需求进行。同时也应当针对依从性影响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干预举措。对此本文分为3个部分,全面分析院内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

  • 标签: 手卫生 医务人员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4例由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创伤性关节僵硬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患者,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指导,给予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僵硬指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6.54%,僵硬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31%、75%,关节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23%、76.92%,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创伤性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的创伤后僵硬指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恢复,使关节功能得到提高。

  • 标签: 康复治疗 创伤性关节僵硬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复杂外伤的治疗中,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近1年,以我院开展的外伤治疗工作进行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研究样本量选择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复杂手外伤 高压氧 辅助治疗 伤口平均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操作技术对面弓转移操作中护理配合的方法与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收治的单区多牙缺失并行种植转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四操作,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用时与对照组的治疗用时相比,研究组的治疗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面弓转移 四手操作技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体牙移植术应用六操作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70例接受自体牙移植术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入组,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两个组,对照组以常规四操作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以六操作技术进行护理,对比移植恢复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舒适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移植修复优良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体牙移植术 六手操作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探讨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中的运用成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取常见护理模式,B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评分、血压和心率变化、诊疗时间等。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B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比A组患者更低,生命体征的相关指标也明显比A组患者低,B组患者的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间也比A组患者更短,且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别较大(P

  • 标签: 优质护理 无痛胃肠镜 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作业疗法对治疗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被确诊为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运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疗法。治疗两个月后,应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上肢疼痛评分,以及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上肢疼痛评分和平均上肢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作业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减轻患者患肢水肿,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作业治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作业疗法后对其后偏侧感觉障碍及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实验组采取作业疗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后偏侧感觉障碍及功能情况。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上肢感觉评分(FMA)、以及功能评分(MBI)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于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以及后偏侧感觉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作业疗法 脑卒中 后偏侧感觉障碍 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