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血液肿瘤病人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用“单双数掷骰子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血液肿瘤病人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PICC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PICC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PICC的血液肿瘤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肿瘤 PICC置管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 PICC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我院于 201 8 年 12 月 -201 9 年 12 月 这一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 6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成参照组( 30 例 )与实验组( 30 例 ), 两组分别使用共情护理与集束化 护理 , 观察并对比两组 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总发生率为 6.6% ,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26.6% , 两者 存在较大差距,有 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值得 临床广泛应用 。

  • 标签: 肿瘤 共情护理 集束化护理 PICC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接受创伤手术骨科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探究具体治疗效果。选择本院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收治的 46 例骨科创伤患者,通过自由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 23 例患者接受常规方式的治疗,实验组在前者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疗, 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与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远远低于常规组,同时治疗有效性要远远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呈现出鲜明的差异。结论 对接受创伤手术的骨科患进行护理过程中运用综合护理方案能取得较高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恢复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问题,体现出比较强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运用。

  • 标签: 创伤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患者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中医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法将 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为研究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愈合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中医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进而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股骨颈骨折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偏瘫脑梗塞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早期运动护理治疗。结果 研究组神经及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 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索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 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后其患者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血栓的持续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胸部肿瘤手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 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部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ICC护理小组在患者护理中对其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岳池县人民医院行PICC患者104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即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4例观察组,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小组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PICC操作情况,统计PICC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6.0%,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CC护理小组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盆腔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情况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 9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 行妇科 盆腔手术 治疗 患者 87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 42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5 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措施 ),收集分析两组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下肢 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结果: 观察组患者 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 低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针对行妇科盆腔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妇科 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运用综合防护措施护理对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乳腺癌手术后患者 58例分成两组 :参照组 29例 与实验组 29例 。对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 乳腺癌术后患者手术中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骨伤科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情况,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选择其中的8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展开研究,两组中有相同的患者人数。对比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不同措施对患者展开干预后,对比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明确观察组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产生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骨伤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使其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 骨伤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度颅脑外伤术后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病例筛选我院接收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病例人数分别有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护理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发生的下肢静脉血栓均较少,患者最终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较高,各指标结果数据同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优质护理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气压治疗仪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 80 例入院时未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气压治疗仪干预。对比两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为期 4 周的观察。 结果 观察组预防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有效率 ( 97.50% )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小于 0.05 )。 结论 气压治疗仪对脊髓损伤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脊髓损伤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时间: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3月;研究对象: 40例行髋部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分组方法: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例;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0%,差异显著,(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0%,低于对照组患者 20%,差异显著,( 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且可以让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能够有深刻的认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老年髋部骨折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 DVT )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本院选取 86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时间选为 2018 年 6 月 ~ 2020 年 6 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3 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参照组,采取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为研究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 DVT 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 P< 0.05);治疗前两组 FIB 、 D - 二聚体指标对比无差异 ( P > 0.05 ),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指标均较低 ( P< 0.05)。 结论 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有效预防 DVT 形成,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脑梗死 偏瘫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管理时使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选取我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 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每组各 68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品管圈活动及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非计划拔率更低,差异对比显著( 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使用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率,降低患者的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可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品管圈活动 满意度 负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伴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肾癌根治伴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患者 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护理配合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与手术准备、术中体位管理、体温管理、防止腔静脉癌栓脱落及发生肺栓塞、无瘤技术等,并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术前手术团队详细讨论手术过程并制定应急方案,完善术前准备以及默契、严谨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腹腔镜 肾癌根治术 腔静脉癌栓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 摘要 ] 总结 1 例一例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根据 患者 年龄、病情,治疗方案及药物性质选择输液工具及输液顺序,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严密观察静脉炎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配合手指操锻炼,未在继续发生静脉炎。

  • 标签: [ ] 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给予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发生锁骨骨折的病患,使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安全性强,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可节省病患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术 锁骨骨折 内固定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