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应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5~2015.4之间我院收治的142例高热惊厥患儿,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2%(69/71),与对照组的84.5%(60/7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71/71),与对照组的90.1%(64/7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全面考虑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效提高了整体疗效,加速了症状的消退,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童病患 高热惊厥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急诊护士的绩效考核办法,有效稳定急诊护理队伍,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根据医院护士岗位管理实施细则确立考核维度,制定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分配。对绩效考核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士综合满意度与调动/辞职率的(综合满意度、护士调动/辞职率、弹性排班、绩效分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的护士综合满意度与调动/辞职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急诊护士队伍稳定,护理质量持续提升。结论实施急诊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同护理岗位工作强度、难易程度以及岗位风险,及护士的自身价值。

  • 标签: 急诊护士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llen,S法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损伤后18d脊髓内部结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取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空白对照组、伤后18d组。Allen,s法致伤脊髓。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法(CBS)对各级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GFAP表达变化。结果1在行为观察中,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倾向,损伤后18天后肢功能恢复68%。2脊髓损伤后18dGFAP反应明显增强。结论1、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有自我修复的倾向。2、胶质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GFAP 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从门诊处方入手,分析我院儿科用药使用情况,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门诊儿科处方,分析用药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监护儿童的合理用药。结论通过改进医生不合理处方,临床药师做好用药咨询和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科用药分析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论月考的评价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依托我院不同层次的护士先病房培训考核,后由院质控小组,以提问方式检验病房考核的实效。结果全院护士考核后,理论水平递增。结论理论月考方法切实可行,调动了护士理论学习的热情,为临床护理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

  • 标签: 理论月考 分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疼痛程度的评价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适用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双氯芬酸钠片作为术后疼痛的治疗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的改变情况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分别为(5.12±1.01)、(4.02±0.95)、(3.13±0.63)、(2.16±0.55);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7.89±0.90)、(7.23±0.93)、(6.89±0.68)、(5.93±0.61);观察组清醒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其次,观察组镇痛总有效性(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且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且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片有助于降低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提高镇痛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积极作用,可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手术 疼痛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组外放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脑瘫足外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共计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对患有足外翻疾病的脑瘫疾病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足外翻 脑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处方评价结果的分析,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每月随机抽取一日门诊处方进行处方评价,将一年的处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的格式、书写规范、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评价处方5557张,不合格处方463张,平均处方不合格率8.33%,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0.3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质量逐步提高,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严重,医师和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确实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门诊 处方评价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试管婴儿孕妇的心理状况实施相应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试管婴儿技术 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液氮冷冻治疗沙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5例沙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膜囊内滴利福平眼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液氮冷冻法治疗沙星,其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液氮冷冻 沙眼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PH合并手术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PPH合并手术治疗53例Ⅱ~Ⅳ度痔,其中部分合并肛乳头肥大、肛裂、低位单纯性肛瘘,与同期单纯PPH手术50例作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PH合并手术可以弥补单纯PPH手术的局限性,不但可以拓展其治疗范围,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吻合器 手术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优质护理岗位管理,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评方案,改善护士薪酬分配。比较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下降(83.82%vs77.94%),个人发展、工资待遇及职业成就感满意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改善了护士薪酬待遇,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薪酬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为加速我地消除麻疹的进程,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8月龄至14岁人群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9月连续两年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分析我中心的两轮强化免疫麻疹的接种情况及2006年以来本地连续5年的麻疹发病资料,结果显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免疫空白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率高,有免疫史的人群发病率低。说明接种疫苗对于控制麻疹的流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岁、6岁儿童仍有发病,说明麻疹加强免疫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意义重大。消灭麻疹免疫空白人群,开展强化免疫为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麻疹疫苗 强化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越来越多的当今教育中,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愈显重要。而要较为客观地评价其效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本文从系统、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六个方面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前提予以概述,旨在为合理评价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基本依据。

  • 标签: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前提浅析
  • 简介:摘要随着高血压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方法,研究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点,提出了个人观点。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健康 教育 评价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门诊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所用的处方来源于我院2012年7-9月份,每个月随机抽查一日的处方(正常工作日),统计基本药物的处方数、药品通用名、处方金额、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百分率等,从中抽查不合格处方进行点评。结果本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02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100%,处方的平均金额为元124.2。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7%%;儿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4%;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5%;儿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8.6%;急诊科使用一联抗菌药物为92.6%;儿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1.4%;急诊科使用二联抗菌药物为7.4%;总门诊处方(包括急诊、儿科)使用注射剂为使用率17.9%;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6.6%,不合理处方为3.4%。结论通过处方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采取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分层分组使用护士、注重“五个一”的优质服务等举措。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弹性排班 护士分层分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类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已经出院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采取了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所选取的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观察在临床上,使用抗菌类药物中的用药时机情况、用药剂量情况、用药时间情况、用药选择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结果在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Ⅰ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2例,合理率为53.91%;Ⅱ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28例,合理率为40.58%;Ⅲ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例,合理率为37.50%。结论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临床评价分析,能够为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临床评价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