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展览:台湾美术家"刺客列传"六年级日期:2014/12/20-2015/03/08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试图为台湾美术史有规划性梳理的雄心壮志,可以为期近两年的刺客列传展览看出,以艺术家出生的年代十年为一个范围,从2013年将1931-1940期间出生的艺术家,又称作二年级生,挑选出具代表性的作品共同展出,一直到最近展出的六年级生,即将告一个段落,这样以世代来作为展览主轴,又以司马迁史记内的一章节作为名称,意图在台湾文化与艺术史上的记录留下一笔。

  • 标签: 刺客列传 规划性 展家 主体性 对产生 策展人
  • 简介:中国是期刊出版大国,每年有总印数30多亿册的近万种各类杂志面世,杂志已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杂志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提升杂志版面的设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并满足市场的需求,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时代课题。文章以视觉引导设计和视觉阅读体验为研究视角,旨在探讨杂志版面设计的新趋势与新理念,并更深层次地思考在为读者提供丰富阅读内容的同时,杂志如何通过版面设计提供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体验和艺术跨界体验,从而进一步拓展杂志版面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 标签: 杂志 版面设计 视觉引导 阅读体验
  • 简介:布迪厄的《艺术之恋》是一部立足于经验调查基础上的美学社会学典范之作。博物馆由于其入场券价格的低廉,看上去向任何人开放。但实际上,对艺术商品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对于艺术品的解码能力,而后者,对大多数中下层公众而言,已经被预先剥夺了。因此,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是对于艺术民主的虚假承诺,不仅仅无助于不平等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而且通过卡里斯玛意识形态,还合法化了这种社会区隔。本文还结合布迪厄对于各社会阶级参观博物馆时的种种情状,布迪厄对于经典文化与真实文化的区分,以及布迪厄对于艺术教育的批判,具体阐述了他对于博物馆发挥着将不平等秩序合法化功能的看法。

  • 标签: 布迪厄 《艺术之恋》 艺术博物馆 卡里斯玛意识形态 美学社会学 艺术民主
  • 简介:马库斯提出,视觉经验由于具有审美性,没有在人类学中得到应用。在和艺术家、舞台设计师和剧场艺术家费尔南多·卡尔萨迪利亚(FernandoCalzadilla)合写的一本书中,马库斯认为,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类学丧失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但人类学家并不使用艺术工具(如视觉经验),以便完善自己的研究,使其合法而可行。事实上,人类学界出现了诸多人类学的跨学科作品,通过对若干作品的讨论,批判了马库斯的这一观点,展示了人类学家是如何将研究方法与艺术工具结合在一起的。

  • 标签: 艺术方法 人类学 马库斯 科学 民族志
  • 简介: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其根本是寻找一种视觉传达的媒介。这种视觉媒介不仅是展示视觉图像,而且是规空视觉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欣赏者和绘画作品的关系,而且是欣赏者和作品作者的关系。屏风可以是一种实物,一种艺术媒介,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1]。无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绘画进行了研究和解释,但这些研究都集中于将绘画作为图像本身展开,而巫鸿先生的《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以下简称《重屏》)

  • 标签: 中国绘画 中的媒材 媒材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