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英国学者霍布斯有一句名言:“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它充分说明了安全作为法律基础性价值之一的重要地位,即有助于使人们享有诸如生命、财产、自由与和平等其他价值的状况稳定化并尽可能地使之继续下去。民商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而在商品交换频繁发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流转速度日趋快捷的现代经济生活中,必须以确保财产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归属和利用秩序为重任,这亦是民商法的指向的安全的真正涵义。

  • 标签: 民商法 物权公示制度 财产关系 交易安全 平等 霍布斯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已完全打破了高层建筑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从以前实行的福利兼商品型住房制度过渡到完全的住房商品化制度,形成了国家、集体、公民个人对高层住宅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多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高层建筑的情况日益增多。尽管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建筑区分所有权的法律关系和纠纷,

  • 标签: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所有人 公民个人 法律关系 事业单位 国家
  • 简介:在制定《物权法》的过程中,以及在第一次讨论物权法的研讨会上,很多人对用益权的体系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就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制定物权法用益权体系的不同意见现在,对物权法制定用益权的体系,大体上有以下不同的意见:(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意见在梁慧星教授主持起草的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梁稿”)中,提出的意见是:在物权法中制定用益权,应当设立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

  • 标签: 漫议物权法 物权体系 物权法益
  • 简介:南非属于混合法系,南非物权法采取了权自由原则,并运用登记能力和“所有权切割”理论作为权的甄别机制。这个机制在保证物权体系不断发展的同时维持了债二分,不过它面临司法适用不一致的问题,权和债权的界限难以完全确定。在理论上,南非的权自由原则有助于我们认识权的客体和内容,理解权体系的形成和演进。在实践上,权自由原则的实践对于如何缓和物权法定原则和认定新型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法总则》第116条的规定过于僵化,仅由立法者预先设计权体系。未来民法典权编中需要规定缓和物权法定规则,授予法官认定新型权的权力,引入司法性的事后认定机制作为辅助。

  • 标签: 物权法定 物权自由 物权法定的缓和 南非物权法
  • 简介:债权与权的概念各自从其极端特例出发抽象而成,并非全无交集。尤其对于通过契约实现对的支配关系而言,其都需要借助于合同关系实现对的有限支配。在这些法律关系中,除定限权配备可能的公示手段(主要是登记),在其他方面本质上差异并不大。无非是由于物权法定主义的存在使得通过契约实现的之支配关系被区隔成了定限权和纯粹债权,从而也在效力上被划分为绝对效力与相对效力。两者看似界限清晰,但其间也充满了流动性。典型如一旦背后有了法政策的强力驱动,这些通过债权契约实现的之支配关系即有债权权化的可能性,租赁契约即为重要示例。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法律关系被赋予了权效力,可以随转移,却也必须赋予其相应的公示手段以符合物权法体系,从而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通过债权权化的法律技术手段赋予个别债权契约以权效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物权法定主义可能带来的僵化体系效应。

  • 标签: 物债二分 物之支配关系 债权物权化 租赁权物权化
  • 简介:现代民法以规范商品流转为己任,其作用范围当然包括对失败交易行为所造成的当事人双方失衡利益状态的法律调整。在涉及物权变动的无权处分和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对原权利人的法律救济为财产法所注重,而上请求权制度和不当得利制度则为此种法律救济所倚重。本文对不同权变动模式下不当得利请求权与上请求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比较法考察,旨在以此发展和完善我国合同无效制度和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调整。

  • 标签: 物上请求权 不当得利请求权物权变动模式 合同无效 无权 处分
  • 简介:信息存储空间是指在网络终端设备上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空间。美国判例将信息存储空间确定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利益为我国提供了有力借鉴。侵权法作为保护静态法律关系的依据,在未确立信息存储空间权之前不能满足信息存储空间作为客体进行流转的实际,合同制度囿于法律效力的相对性和主体之间地位的不平等,也难以真正有效的维护空间使用者的权益。通过权制度确立信息存储空间权能为规制第三人入侵信息存储空间的行为找到更加合理的依据,笔者建议将能够为人力控制并具有价值的特定信息存储空间确定为"",在《物权法》分则中确立信息存储空间使用权(用益权),在《侵权责任法》中确立过错推定原则治理非法入侵问题。

  • 标签: 信息存储空间权 入侵动产规则 财产权 用益物权
  • 简介:1988年12月8日,某幼儿园发生一起盗窃案。案犯在现场白陶瓷水箱盖板上留下4枚减层灰尘指印。由于水箱盖上只有少量尘埃,白陶瓷对光线又具有很强的反射力,因此在现场光线下看不见指印,只有在偏角的情况下,才依稀可辨手印轮廓,指印本身的微弱反差,在白瓷物质的反

  • 标签: 物面 现场光 线下 在现场 环境光 照明光源
  • 简介:权是私法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初产生于中世纪教会法,后经奥尔良派法学家的努力而被用于封建法,用来解释被授予封地之人在取得其实际占有前的权利状态。16世纪以后,向权首先在阿佩尔手中转型成为对人权的一般表达,这种观念在越过格老秀斯后一直流行到18世纪,而且对权/向权的二分表达还一度成为法学家重构市民法体系的工具;另一些法学家则回归传统,将向权界定为对权与对人权的中间状态,这种意义上的向权为《普鲁士普通邦法》所采。随着权与债权区分的最终确立,向权概念消失了,但对"债权权化"的反思,提醒我们需重新考虑捡起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 标签: 向物权 对物权 对人权
  • 简介:在是否要求申请人特定财产保全标的这一问题上,应考虑当事人主义、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利益平衡、申请人的财产查明能力、保全错误的损害赔偿责任等几个因素。在当事人主义原则的总体要求之下,申请人需要明确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标的,这应该为一项基本原则和要求;而为了弥补当事人财产查明能力的不足,促进财产保全功能的发挥,申请人不需要明确采取保全措施的标的应该为例外,针对例外需要设置较为详细的操作程序。

  • 标签: 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标的物 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特定化 网络查控机制
  • 简介:权变动模式之争历时已数百年,交易安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权变动与交易安全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价值取向不完全一致,不应当合并在一起用一个规则来处理.意思主义的权变动模式使权变动和交易安全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反对者所提出的诘难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物权变动 交易安全 意思主义 权利冲突 物权变动模式 价值取向
  • 简介:安眠酮是一种作用时间快、半衰期长的低毒性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有一定的成瘾性,目前国际上已将此药列为滥用药品,控制其生产和使用。由于安眠酮的代谢周期长,在体内容易积累,其代谢

  • 标签: 安眠酮 镇静催眠药物 作用时间 中毒病人 低毒性 成瘾性
  • 简介:善意取得在法律上的逻辑依据在于占有与登记的公信力。分析以占有为表征方式的动产物权和以登记为表征且登记具有公信力的不动产物权以及证券化的债权皆为善意取得之客体。论述在中国《海商法》下船舶权登记不具有公信力,不存在船舶权的善意取得。

  • 标签: 善意取得 船舶物权 公信力
  • 简介:引言萨维尼创立之权行为理论,不仅对《德国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波及到继受德国法律传统的国家和地区。通说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奉行权行为理论,《瑞士民法典》是否承认权行为理论,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日本本未采纳该理论,但一直有学者致力于通过它重新解释与改造《日本民法典》,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①我国学者也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采纳权行为理论是制定我国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一理论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我国制定物权法寻求一个妥当的理论基础,并将大大提高我国民法的理论水平。~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特别是在物权法的制定

  • 标签: 事实价值 价值体系 体系建构
  • 简介:理论上和实践中对《物权法》第28条规定的可致权变动的法律文书之范围远未形成一致的观点,此种情况影响了法律的统一适用以及《物权法》所追求的立法目标的实现。应当从《物权法》所追求的政策目标以及赋予法律文书以形成力的理论依据之角度理解该问题,同时,也必须从以与既判力相联系的角度理解此种法律文书的形式范围。当然,根本地应当以法律文书的内容,而非诉讼的类型,并以与法律行为相衔接的角度,理解致权变动的法律文书的范围。

  • 标签: 形成力 既判力 物权变动 法律文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与基本概念阐述(一)问题的提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垃圾短信、垃圾邮件为代表的垃圾信息已经泛滥成灾,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垃圾邮件(信息)问题屡禁不止并有泛滥的趋势,利用有害程序或代码非法侵入他人信息存储空间的行为愈演愈烈,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关于信

  • 标签: 存储空间 物权保护 空间权 用益物权制度 非法侵入 所有权人
  • 简介:一、权概念与债权概念的形成据考察,近代大陆法之权概念由中世纪(11世纪至13世纪)欧洲前期注释法学派正式提出。立法上,权概念的使用第一次为1811年《奥地利民法典》(第307条)所为。而权之系统理论的提出及物权制度在立法上的定型这一任务,则是由1900年《德国民法典》完成的。权的“概念”与权的“观念”是不同的。权的“观念”,是指特定的人对特定财产之排他性的控制和支配的意识。权的观念其实就是法律上的“财产”的最初观念,而人类历

  • 标签: 价值批判 债权区分 区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