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疑似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与MRI检查。以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观察CT与MRI的诊断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最终诊断结果显示,50例疑似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患者中,确诊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38例。CT显示,阳性40例,阴性10例,误诊8例,漏诊6例。MRI显示,阳性38例,阴性12例,误诊1例,漏诊1例。CT与MRI在误诊率以及漏诊率上差异显著,P<0.05。MRI灵敏度97.37%、特异度91.67%、准确度96.00%、阳性预测值97.37%以及阴性预测值91.67%,均高于CT的84.21%、33.33%、72.00%、80.00%、40.00%,P<0.05。。结论:在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诊断中,MRI的诊断效能高于CT,更利于医师鉴别诊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CT 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例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隐性骨折的诊断分析。方法纳入本院近年来收治膝关隐性骨折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应用MRI诊断的表现及效果。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共发现存在38处隐性骨折,15例患者为单处骨折,5例患者为多处骨折;8例患者伴有关节腔积液,6例患者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3例患者合并半月板损伤,1例患者合并交叉韧带损伤,2例患者合并副韧带内侧损伤;根据骨折分型,14例患者为I型隐性骨折、5例患者为II型隐性骨折、1例患者为III型隐性骨折。结论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隐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具有可靠高效的优点,且操作相对简便,有助于医生更深入全面了解患者骨折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膝关隐性骨折患者共8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应用X线诊断,观察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隐性骨折准确率较高,且能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概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膝关隐性骨折患者对其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70例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膝关隐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利用影像表现与手术联合判断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经影像与手术联合判断,70例疑似患者中,有30例无膝关隐性骨折、40例膝关隐性骨折。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为95.71%、93.33%、97.50%,较CT检查的71.43%、66.67%、75.00%高(P<0.05)。结论 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膝关隐性骨折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隐性骨折 膝关节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关隐性骨折患者临床中采取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入本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经诊治疑似膝关隐性骨折患者186例,以回顾性分析形式,予以手术、X光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处理,经对结果进行比对确认。结果:X光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较比MRI检查较低,一致性检验证实,MRI诊断结果同手术诊断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隐性骨折的价值良好,可精准判定隐性骨折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隐性骨折 准确性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RI用于诊断膝关隐匿性骨折的医学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8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采用MRI检查,常规组采用DR平片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后的膝关隐匿性骨折受伤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间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I技术作为诊断膝关隐匿性骨折的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磁共振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择选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膝关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骨折后2h~7d内进行MRI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共检测出33处膝关隐匿性骨折,其中有2例为软骨损伤均伴有同侧经皮质型对吻骨折,7例为多发损伤伴对吻征;骨折位置,股骨内外侧髁9处,胫骨平台及平台下21处,腓骨小头2处,髌骨1处;骨髓水肿38处。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膝关隐匿性骨折影像学特征,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提高疾病早期检出率。

  • 标签: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诊断膝关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20例膝关隐性骨折患者及其MRI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发现隐性骨折达37处,其中单处骨折14例,占70.0%;多处骨折者6例,占30.0%。20例中,伴关节腔积液13例,占67%;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10例,占48%;伴半月板受损5例,占13%;伴前交叉韧带受损1例,占2.5%;副韧带内侧受损2例,占10%。结论采用MRI对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高,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隐藏病情,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少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隐性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膝关隐性骨折临床检出情况。结果X线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准确性各项数值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膝关隐性骨折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MRI诊断创伤性隐性膝关骨折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 2021年10月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4例创伤性膝关隐性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资料来源。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进行x线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T),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查后64例患者被全面诊断,诊断准确率为100% (64/64)。x线检查后,64例患者中52例均为阴性,仅确诊12例,诊断准确率为18.75%(12/64)。根据上述诊断数据分析,MRI诊断准确率远远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对比骨折的检出率,MRI的检出率和骨折类型明显优于x线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 < 0.05)。结论:与MSCT相比,MRI诊断膝关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上应通过MRI对疑似膝关隐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检查。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的患者(70例)进行分析,经常规X线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通过开展CT、MRI两种影像学的检查方法的比较,来检测膝关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和有效性。结果  70例膝关外伤患者经CT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骨折或可疑骨折21例,占30%,关节积液10例,占14.28%;经MRI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70例(76个关节)全部结果阳性,占100%;关节积液65例,占92.86%;韧带或肌腱损伤占43例,占61.43%;关节软骨损伤2例,占28.57%。MRI用于膝关隐匿性骨折诊断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MSCT(均p<0.05)。结论  MRI在膝关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CT,可有效提高检出准确率,降低漏误诊率

  • 标签: MRI MSCT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螺旋CT诊断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外伤性膝关隐性骨折者40例为对象,均实施X线诊断、多层螺旋CT诊断,以手术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P

  • 标签: 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 放射诊断 多层螺旋CT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协会(kneesociety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CT对髋、膝关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上疑有髋、膝关隐匿性骨折患均经CT检查.对全部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平片相对照.结果30例患者X线平片检查均为阴性,而CT横断面图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30例中,髋关节骨折14例(髋臼骨折8例,股骨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2例),膝关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骨髁间隆起基底部骨折3例,股骨外髁骨折2例,股骨内髁骨折1例,髌骨骨折2例).结论CT对髋、膝关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未显示或显示不清者,应进行CT检查.

  • 标签: 髋关节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NMR)在膝关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集的100例膝关隐匿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进行对比诊断。通过比较核磁共振结果与其他常用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和CT扫描)的结果,评估核磁共振在诊断膝关隐匿性骨折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核磁共振对于膝关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与X射线和CT扫描相比,核磁共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程度。此外,核磁共振还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膝关周围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如半月板撕裂和韧带损伤。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在膝关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风险。在膝关隐匿性骨折的筛查和诊断中,核磁共振应被视为一种可靠和有效的影像学工具。然而,进一步研究仍然需要,以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膝关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膝关隐匿性骨折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使用核磁共振诊断)和对照组(46例,使用CT诊断),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对不同骨折类型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骨折类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CT诊断相比,在膝关隐匿性骨折检查中使用核磁共振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不同骨折类型的检出率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MRI诊断膝关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22年09月-2023年06月期间,选取118例疑似膝关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及CT检查,对比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T诊断,MRI诊断的影像评分均高于CT诊断,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膝关隐匿性骨折的准确性更高。

  • 标签: MRI诊断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年轻人运动相关的胫骨应力性骨折临床十分常见。在老年人中,这种疾病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Paget病、焦磷酸盐关节病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群体中,而在老年退变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中则十分罕见。对于这类疾病的病因和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报道1例膝关关节炎合并胫骨近端应力性骨折患者的诊治及文献回顾,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阐述。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应力性骨折 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