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兴隆县妇幼保健院2005-2010年二次剖宫产的的病例200例,其中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切口的100例(A组),第1次剖宫产为腹壁切口的100例(B组),对两组孕妇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12.5±3.4)min,手术总时间(58.2±8.4)min,明显多于B组患者的(6.1±2.5)min及(46.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粘连率94%,重度粘连率为39%,明显高于B组的粘连率72%及重度粘连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切口术后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粘连严重,加大再次手术的困难,如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选择腹壁切口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标签: 腹肌/外科学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外科治疗策略)、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复发率低,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应用外科治疗策略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腹壁巨大切口疝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下腹壁切口疝加强修补术和腹壁切口疝桥接修补两种治疗方式效果实施对比。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进行腹壁切口疝治疗的62例患者,为了保障实验合理性,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分得31名,对照组通过腹壁切口疝桥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加强修补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腔压力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腹壁切口疝的患者治疗时采用腹腔下腹壁切口疝加强修补术治疗方式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也能降低患者腹压和改善其呼吸功能。

  • 标签: 腹壁切口疝加强修补术 腹壁切口疝桥接修补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通过对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探讨,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尤其掌握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尽量避免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发现及综合有效的处理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或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壁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 防治 高频电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腹产腹壁切口缝合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接受诊治的行新式剖腹产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再次妊娠而行再次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采用0/1号可吸收线扣锁缝合子宫肌层,观察组50例患者为未逐层关腹者,在治疗中通过0/1号可吸收线全层扣锁缝合子宫。观察术后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对照组腹腔粘连轻,手术时间短,观察组腹壁粘连较重,手术时间长。结论新式剖腹产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效果显著。

  • 标签: 剖宫产术 新式剖腹产 腹壁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修补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腹壁切口疝的分类,并发症,手术方式和复发情况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42个月。单纯缝合修补术24例,复发1例;人工合成补片修补16例,复发1例;腹腔镜人工合成补片修补3例,无复发。结论应根据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手术修补方式。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疝修补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展开分析讨论。方法本次实验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前来我院整治的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一组各28例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复发及发生率减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壁切口疝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腹壁切口疝是外科剖腹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腹主动脉瘤或肥胖症患者。切口疝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有时甚至可引起肠梗阻和肠绞窄,导致患者死亡,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通过选择适合的手术材料(缝线、补片等)和不断优化改良腹壁切口闭合手术技术,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减少了术后致残率,并节约了医疗成本。本文就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现状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 标签: 切口疝 发生率,危险因素 小口缝合技术 预防性补片加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补切口疝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资料,修补术所用补片材料为聚丙烯补片,术后腹部加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放置引流,随访1-2年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患者术后10-21天左右患者均痊愈出院。15例患者获得随访,2例(10%)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采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效果良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术期妥善处理可避免引起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腹壁 切口疝 补片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9例腹壁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使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 简介: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以《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为基础,经反复讨论,最终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制订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纲领,指导各级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 标签: 腹壁 切口疝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评价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17例患者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结果1例合并肺部感染积极治疗后治愈出院16例恢复良好,全部患者随访2年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围手术期处理及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部&bull 切口疝&bull 围手术期&bull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后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部粘连情况及其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既往行新式剖宫产术者51例(观察组)。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肉眼观察腹壁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开腹时间明显长于传统剖宫产,开腹出血量明显高于传统剖宫产,腹壁粘连及盆腔粘连高于传统下段剖宫产。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开腹手术的影响有开腹时间长,腹部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困难。

  • 标签: 首次剖宫产 腹壁切口 再次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应用强生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无心肺功能异常,随访10-34个月均无复发。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及腹壁血肿形成,12例有不同程度皮下积液,多次穿刺抽吸以后痊愈。结论应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效果良好,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切口疝 无张力修补术 负压引流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选择腹壁切口与纵切口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9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组。腹壁切口剖宫产组选择腹壁切口手术,腹壁切口剖宫产组选择腹壁切口手术。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治疗前后产妇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腹壁切口剖宫产组效果、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和腹壁切口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实施腹壁切口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