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特点,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并采用胃镜对患者诊断后,分析胃镜诊断的临床特点。结果从病灶大小方面而言,患者的病灶大小均有不一,最大病灶半径可至2.0cm,病灶大小的半径为0.8~1.1cm的有14例,占总数比例的35%,同时也是占比例最多的病灶半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贲门部、胃角部、胃体部、胃窦部,其中胃窦部占总数比例的65%,同时占比最高;对于病变进行分型发现,可以分为溃疡型、浅表凹陷型、浅表平坦型、浅表隆型、隆起型,其中溃疡型占比最高,占总数比例的37.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能够获得全面的资料,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从而及早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 标签: 胃镜 诊断 早期胃癌
  • 简介: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20%[1]。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进行筛查和精确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诊断仍存在特异度和灵敏度不足的缺点,不能准确诊断胃癌及癌前状态[2]。分子影像的出现和发展则为解决这些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胃癌 分子影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早期胃癌诊断方法进一步探讨早期胃癌防治的合理方案。

  • 标签: 胃癌 胃镜检查 治疗
  • 简介:胃癌是指任何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日本,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世界范围内约40%胃癌发生于中国。中国胃癌死亡率分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左右,并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农村是城市的1.6倍。

  • 标签: 胃癌发生 预防 治疗 诊断 欧美发达国家 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30例早期胃癌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18例有慢性胃病史2-30年,27例,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2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进食哽噎。胃镜检查30例,上消化 道造影检查20例。胃黏膜层(m)癌16例,黏膜下层(sm)癌14例,淋巴结转移5例。本组均行d.或d:,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21例, 近端胃切除7例,全胃切除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8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5%。l、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 87.5%。结论: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诊断、治疗和-临床对策作了探讨。

  • 标签: 早期胃癌 黏膜 黏膜下层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一种消化道疾病之一,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发病率占据前三,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相关胃癌的文献指出,胃癌的防治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早期胃癌的诊疗中,通过梳理以及回顾性分析后可发现胃癌综合诊疗的相关意义,本文综述了当前医学文献中关于胃癌防治相关内容,对此综述如下,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肿标物 镜下诊断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胃癌特异染色剂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方法用经20例预试验筛选而最终确定的自配核染色剂进行活体模拟染色试验。标本采自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95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组织均在15%~20%浓度染色剂中短时间(≤30s)内着色,而癌周胃黏膜组织60s及以后才开始着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不同浓度染色剂下显色时间有所不同。结论自配核染色剂在特定浓度、短时间内可使胃癌组织特异染色,使肉眼可区别癌周黏膜组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特异染色剂,用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 标签: 特异染色剂 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的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CT检查的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胃癌诊断的相关因素,了解各因素对诊断早期胃癌的贡献及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病例的血清学指标(PGⅠ、PGⅡ、PGⅠ/Ⅱ、G-17)及蓝激光放大内镜下特点(病灶处是否存在边界线、是否存在微血管异常、是否存在腺管消失),并与同时期存在胃内病灶并进行内镜检查的98例非癌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指标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清PGⅠ、内镜下病灶处存在边界线、内镜下病灶处微血管紊乱、内镜下病灶处腺管消失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GⅡ、G-17较对照组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GⅠ水平、放大内镜下边界线有无和腺管是否消失为早期胃癌的独立相关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边界线的有无对早期胃癌诊断价值最高。PGⅠ<66.62ng/L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论PGⅠ、放大内镜下边界线有无和腺管是否消失为早期胃癌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早期胃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提示意义。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放大内镜
  • 简介:目的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残胃癌诊断情况。结果36例中确诊距初次手术后间隔时间超过10年者32例,占88.9%;胃镜确诊34例(94.4%),上消化道造影确诊27例(75.0%),二者联合检查35例(97.2%)。结论胃良性病变切除术后10年左右定期检查是发现残胃癌的关键。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 继发原发性 胃镜检查 胃切除术
  • 简介:对43例胃癌患者B超检查,并与胃镜检查进行对照。B超诊断正确43例(100%),胃镜诊断正确39例(90.7%)。结果表明:B超作为胃镜的补充手段,能弥补胃镜的不足,获的更多的信息,起着决定能否手术的必要性。

  • 标签: B超检查 诊断 胃癌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993例胃癌中的84例早期胃癌的I临床、胃镜、病理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I型20例(23.81%),IIa型8例(9.52%),IIb型7例(8.33%)。IIc型28例(33.33%),III型21例(25.00%);病理分型中,低分化腺癌43例(51.19%),管状腺癌27例(28.57%),乳头状腺癌5例(5.95%),黏液腺癌4例(4.76%),印戒细胞癌3例(3.57%),未分化癌1例(1.19%),特殊型癌1例(1.19%)。结论胃镜检查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有消化道症状,或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对其积极进行胃镜检查并定期随访,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X线诊断特点和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X线诊断,将所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96.72%(59/61),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胃癌患者中,35例为溃疡型胃癌,9例为覃伞型胃癌,8例为肿块型胃癌。结论X线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只有对早期胃癌的一般X线表现正确认识,认真仔细操作,尤其是对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引起注意,与胃镜和病理检查密切配合,才能使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得到逐步提高。

  • 标签: 胃癌 X线诊断 病理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1],其预后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肿瘤性病变已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影像技术进展,CT在胃癌诊断中已突破单一的"诊断+分期"模式,逐步形成涵盖精确、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术后并发症检测及随访为一体的影像学评价体系[2]。本文就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

  • 标签: 胃癌 CT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