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70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腹膜转移分为腹膜转移组 20例,无腹膜转移组 50例,对比两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腹膜转移组 CA125水平高于无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腹膜转移组 CA125阳性率高于非腹膜转移组( P< 0.05),两组 CA72-4、 CA199、 CEA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125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腹膜转移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术前 血清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 125 胃癌腹膜转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性(EOC)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因早期病变不易发现,晚期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居各类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盆腔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特异性炎症,漫长的潜伏期使得原发结核病灶可以完全愈合,进而表现出与卵巢相似的临床"三联征",即腹胀、腹腔积液和盆腔包块,伴随血清糖类抗原125异常升高。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联合实验室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两者对预后的评估效果有一定差异。文章就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EOC与盆腔结核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结核,女性生殖器 诊断,鉴别 预后
  • 简介:目的:针对临床怀疑卵巢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比较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探测卵巢复发及转移的效能,探讨两者关系,以发现最优化的检测手段。方法:157例卵巢术后临床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均进行CA125及PET/CT检查,两者时间间隔少于7d。结果:PET/CT显像阳性97例,阴性60例,两组的CA125值分别为(188.61±202.70)U/mL、(32.49±67.6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卵巢分期,Ⅱ期患者16例、Ⅲ期33例、Ⅳ期48例,CA125分别为(155.73±174.23)U/mL、(181.01±211.70)U/mL、(204.80±207.48)U/mL,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分别为8.45±4.18、8.79±3.55、9.32±4.33,3组之间CA125和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与SUVmax之间存在低度相关(r=0.203,P=0.046)。CA125预测PET/CT显像阳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最佳切点值为19.07U/mL,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71(0.8100.931),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1.7%,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血清CA125与PET/CT显像检测卵巢复发和转移有较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对CA125≥19.07U/mL的卵巢术后患者,PET/CT尤为适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复发 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糖类抗原125
  • 简介:目的观察C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d;反应停)对晚期卵巢患者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26例在解放军第452医院确诊为晚期卵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CP方案联合沙利度胺,n=13)与B组(单独使用CP方案,n=13)(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解放军第452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其疗效。A组用药方案为:(500~700)mg/m^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静脉给药+(50~75)mg/m^2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DDP)静脉给药+200mg沙利度胺口服,每晚1次,连续治疗1个月。B组患者除不口服沙利度胺外,用药方案同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A,B两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肿瘤抗原125(cancerantigen125,CA125)含量。结果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抗原125含量A组较B组明显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在晚期卵巢治疗中,沙利度胺与常规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可增强常规化疗药物作用。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卵巢癌 药物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34a(miR-34a)、抗原15-3(CA15-3)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患者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诊治的9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39例)与未复发转移组(57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34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15-3和CA125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34a、CA15-3和CA125及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监测的作用。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复发转移组乳腺癌患者血清miR-34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复发转移组乳腺癌患者(miR-34a相对表达量0.41±0.04比0.97±0.06),血清CA15-3和CA125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乳腺癌患者[CA15-3为(79.62±3.77) U/ml比(14.89±2.14) U/ml,CA125为(152.56±13.77) U/ml比(19.32±2.1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07、9.478、36.663,P值均<0.05)。血清miR-34a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敏感度为87.4%,特异性为69.5%;血清CA15-3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敏感度为89.1%,特异性为72.5%;血清CA125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敏感度为72.4%,特异性为82.7%。miR-34a、CA15-3和CA125三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1.8%,特异性为89.1%。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血清miR-34a表达显著降低,血清CA15-3和CA125水平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糖类抗原125 复发转移
  • 简介:摘要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发病率较低,占卵巢畸胎瘤的5%~15%,巨大SO、胸腹腔积液伴糖抗原125升高者罕见,其诊断和治疗尚无完善的临床治疗指南。SO患者的MRI呈"黑珍珠"样表现,手术方式可选择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可确诊,预后大多良好。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假Meigs综合征 糖抗原125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CO)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妇科诊治的62例ECO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卵巢良性囊肿[不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均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C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5.36±56.31)u/mLm(18.64±7.45)U/mE],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与EMs分期(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32,P〈0.01),并且EMsⅡ~Ⅳ期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较EMsI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sⅡ期与EMsI]I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评分(DSS)呈正相关关系(r=0.5650,P〈0.01),并且DSS为1~3分患者与0分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A125与ECO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ECO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随着EMs分期(EMs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与DSS均呈正相关关系。测定血清CA125有助于对ECO的诊断及对病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糖链抗原-125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对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HBsAg-CAR基因,通过慢病毒载体将其转导入T细胞(健康捐献者的血液中获取),制备HBsAg-CAR-T细胞。制备CD19-CAR-T细胞作为Mock组,未转导的T细胞为Untransduced组。上述三种效应细胞分别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检测三组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抗肿瘤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等)释放水平。建立免疫缺陷NPG小鼠PLC/PRF/5肝癌皮下成瘤模型,随机分组,尾静脉注射HBsAg-CAR-T细胞(实验组,n=5)或未转导的T细胞(对照组,n=5),注射后第15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HBsAg-CAR-T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及存活率,CAR的表达稳定。与表达HBsAg的肝癌细胞共培养后,HBsAg-CAR-T组释放的抗肿瘤细胞因子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sAg-CAR-T组对HBsAg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Mock组及Untransduc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NPG小鼠肿瘤体积为(250.8±62.8)mm3,低于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757.5±102.6)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HBsAg阳性肝癌细胞,并释放高水平的抗肿瘤细胞因子。

  • 标签: 癌,肝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CEA,CA125,CA199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的诊断。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发检测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卵巢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测定值均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妇女,单独检测时敏感性分别为47.1%,83.1%,52.8%,而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5%。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卵巢的诊断。

  • 标签: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鳞癌抗原在宫颈前病变及早期宫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宫颈前病变及早期宫颈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共选取10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鳞癌抗原水平的检测,并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鳞癌抗原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宫颈I期、宫颈IIa期患者鳞癌抗原水平分别为(2.52±1.52)ng/ml、(6.52±1.85)ng/ml均高于宫颈上皮细胞内瘤变患者(1.22±0.21)ng/ml、宫颈IIa期鳞癌抗原水平高于宫颈I期患者,(P

  • 标签: 鳞癌抗原 宫颈癌前病变 早期宫颈癌 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EP)疗效及对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抗原125(CA125)、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EP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米非司酮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临床相关恢复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及包块直径大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χ2=6.24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χ2=4.100,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β-HCG、CA125、孕酮(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 106.26±122.36)U/L和(902.65±61.32)U/L、(32.26±6.86)kU/L和(28.26±5.26)kU/L、(15.33±3.01)nmol/L和(10.33±1.92)nmol/L及(85.36±16.41)ng/L和(65.33±12.22)ng/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t=56.964和82.206、12.380和17.642、9.976和19.471、7.490和12.912,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24、3.304、8.967、6.99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包块直径分别为(8.23±1.81)mm和(6.25±1.25)mm、(2.21±0.52)cm和(1.52±0.35)cm,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t=3.555和15.118、11.631和24.167,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t=6.248、7.861,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尿β-HCG转阴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6±1.92)d和(4.23±0.85)d、(16.25±3.82)d和(12.33±2.21)d、(15.36±3.26)d和(10.66±2.12)d、(24.12±4.12)d和(18.66±3.61)d、(29.58±5.68)d和(23.52±4.36)d,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0.305、6.343、8.631、7.118、6.044,均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EP疗效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能降低血清β-HCG、CA125、P及VEGF水平,促进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子宫内膜变薄和附件区包块消失,利于患者及早康复,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妊娠,异位 子宫内膜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人 癌抗原125 孕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判断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变情况,以TPS系统设计,定制携带125I粒子的食道覆膜支架.于透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结果食道支架全部一次性置入成功,术后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复查支架及125I粒子无移位及脱落,术后1个月复查CT可见食管及周围病变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置入明显改善中晚期食管患者饮食困难,并且能有效控制并且进展,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关键词食管;125I粒子;支架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6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转移患者36例,均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大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0例,病情稳定8例,病情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8例术后咳血,3例穿刺后出现气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转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25I 放射性粒子 肺转移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测定在晚期膀胱患者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39例晚期膀胱患者和同期接受治疗的40例早期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行血清标志物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清CA125、CA199、CEA等指标测定结果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85.62±13.18)U/ml>(34.15±8.02)U/ml、CA199(50.84±10.14)U/ml>(38.55±2.16)U/ml、CEA(15.35±2.36)ng/ml>(5.02±2.19)ng/ml相对更高(P<0.05),其中CA125水平的差异最为显著,其阳性率为43.59%。在39例晚期膀胱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和远处器官转移9例,CA125阳性率分别为58.33%、77.78%。结论在晚期膀胱患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中,行血清CA125测定,其测定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晚期膀胱癌 血清CA125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carcinomaantigen,SCCA)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成员的一种糖蛋白,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由高度同源的SCCA一1和酸SCCA一2组成。目前SCCA主要在临床上应用于鳞状细胞的监测,但在临床学习时常发现血清SCCA在一些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天疱疮上明显升高,故从血清学、免疫组化、电镜、PCR等技术对银屑病与SCCA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鳞状细胞癌抗原 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鼻咽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比较有远处复发转移及无远处复发转移的鼻咽患者癌胚抗原(CEA)浓度差异,探讨癌胚抗原(CEA)对于检测鼻咽有无远处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本单位进行根治性手术的65例鼻咽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无远处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有远处复发转移,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阳性率与有远处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的CEA,对于了解鼻咽患者术后有无远处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癌胚抗原 CEA 有远处复发转移 无远处复发转移 肿瘤
  • 简介:摘要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是甲状腺髓样(MTC)最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人群筛查中0.3%~5.9%的人降钙素升高;当降钙素>100 pg/mL时基本可以确诊MTC;术前降钙素及癌胚抗原水平可反映肿瘤负荷、辅助疾病的诊治:当降钙素>200 pg/mL、癌胚抗原>30 ng/mL时约1/3以上患者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当降钙素<500 pg/mL时鲜有患者出现远处转移,而当癌胚抗原>100 ng/mL时远处转移比例可达75%;在遗传型MTC中降钙素<30 pg/mL时肿瘤多局限在腺体内、不发生转移。手术后多数患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水平可在1月内降至正常,初始疗效反应评估时,无结构复发患者术后血清降钙素降至不可测、癌胚抗原降至正常者预后好,未来极少会出现死亡且鲜有复发;而随着术后降钙素水平增高,患者局部复发、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也将增加;降钙素、癌胚抗原倍增时间(Ctn-dt、CEA-dt)可反映疾病预后,当其<0.5年时患者多会死亡。

  • 标签: 甲状腺 癌,髓样 降钙素 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