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心脏治疗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并实施相应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且给予护理后,49.3%患者血钾浓度1h后恢复到3.5mmol/L,30.4%患者2h后恢复到3.5mmol/L,20.3%患者3h后恢复到3.5mmol/L。高血钾症并未发生,也无患者因一过性升高血钾造成心律失常。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应用高浓度钾泵时,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后,可使患者血钾浓度尽早恢复,预防低血钾及高血钾的发生,使患者术后良好恢复。

  • 标签: 高浓度钾泵 心脏换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70例7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植片一期愈合70例,无植片坏死脱落,无肉芽增生及睑球粘连发生,随访半年-2年,复发3例,复发率约3.9%。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供体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镜 自体结膜瓣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二治疗腭裂时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90例二整复腭裂的资料。结果二修复腭裂1090例,裂隙愈合1024列。术后并发症138例,其中腭瘘92例,术后出血18例,复裂4例,牙胚损伤22例。中腭肌束撕裂534例,肌肉、粘膜缝合对位不良240例,黏骨膜撕裂或穿通166例黏膜与骨膜分离62例,恒牙胚损伤22例,腭前血管神经束撕裂2例。结论使用二修复腭裂从腭部注射麻醉药到切开、分离、缝合、伤口压迫等每一步均应注重手术技巧,使用精细手术器具。

  • 标签: 二瓣术 腭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保留二尖装置的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不保留二尖装置的,观察组行保留二尖装置的。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治疗前2组的左心室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则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中的Ⅰ、Ⅱ级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保留二尖装置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指标和心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保留二尖瓣装置 换瓣术
  • 作者: 张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2-03
  • 出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2期
  • 机构: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烧伤整形科
  • 简介:摘要:带蒂移植的皮肤称为皮。皮是指包括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层等所组成的组织块。在皮形成与转移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此相连的部位称为蒂,皮的血运与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此蒂供应,故名带蒂移植。被移植的部分称为,故亦称皮移植。皮内包含着足以供应整个皮血运的动脉及其回流静脉,以保证在移植时不致因血运障碍而发生坏死。待皮移植后 3周左右,可从受区获得血运,在 逐渐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系统后,即可将蒂切断,结束皮的移植过程。有时,根据缺损部位的具体情况,可在缺损紧邻的部位设计皮,这时仅需一次手术就可以达到修复目的。本文探讨皮移植的围期护理。

  • 标签: 皮瓣移植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重症心脏手术患者加强围期管理,致力于提升手术有效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需要实施重症心脏手术,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54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9%(24/27),对照组为81.5%(22/2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2%,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帮助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稳定治疗成果,并加强心功能改善,有利于提升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游离皮移植手术的护理新进展。方法 对于18例游离皮移植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评估及相应护理,中做好优质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做好皮的护理及观察、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结果 手术效果较好,术后回访3-6个月,皮存活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总结 游离皮移植围期对医疗及护理要求较高,优质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护理,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经导管二尖置换被公认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国产J-Valve瓣膜,应用技术成功救治2例二尖生物衰败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二尖反流消失,未见周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三尖反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在二尖生物衰败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中,采用国产J-Valve瓣膜行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其长期效果尚需要大宗的病例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二尖、主动脉、三尖和肺动脉置换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LASEK)中去除与保留角膜上皮矫治近视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LASEK手术患者30例(60眼)。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30例(60眼)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选择15例(30眼)行去上皮LASEK(去组);选择15例(30眼)行常规保留上皮LASEK(留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结果去上皮LASEK眼术后(第1天)疼痛较轻、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角膜上皮状态好、并发症少。结论去LASEK较留LASEK角膜愈合快,患者疼痛轻,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Haze形成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上皮瓣 保留 去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重症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总结护理经验与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2例早期死亡,死亡率4.35%;2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1例Ⅲ级。结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重症心脏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零缺陷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微泵用药安全中的作用,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对234例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微泵使用中推行“领缺陷”管理的方法,通过收集问题、利用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微泵用药的工作流程,监督操作规范的实施,评价效果、巩固结果等。结果将“零缺陷”管理应用于微量泵用药安全管理后,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零缺陷管理模式提高了微量泵用药的安全,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质量得到了持续性升高,同时提高了病人的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领缺陷 微泵用药 安全护理 瓣膜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进行重症心脏手术患者共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少于对照组23.81%,护理满意度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χ2=4.5687,4.2587,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换瓣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部皮修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固定支架的应用。方法选取7例我科行足跟部皮修复的患者,对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7例患者皮均成活,围期护理至关重要,外固定支架应用效果良好。结论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能有效的改善术后皮受压等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足跟皮修复术后的护理中。

  • 标签: 足跟皮瓣 护理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骨开颅与小骨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95例高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组(47例)和B组(48例)。A组给予大骨开颅,B组给予小骨开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后清醒时间短于A组,B组中输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大骨开颅比较,小骨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并有助于患者术后清醒、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术 小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大骨减压和常规骨开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标准大骨减压与常规骨开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3.3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标准大骨减压与常规骨开颅,其标准大骨减压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关键词标准大骨减压;常规骨开颅;重型颅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6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唇缺损的临床修复方式;方法采用Z字交叉+粘膜滑行修复下唇缺损;结果下唇外形和功能得到较好的修复;结论下唇软组织具有良好的弹性,缺损后采用Z字交叉+粘膜滑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下唇缺损 Z字交叉瓣 粘膜滑行瓣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膊镶(Lasek)后,角膜上皮成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Lasek治疗的24例(46眼)手术后1,4,7天,1,2,4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观察。结果22例(44眼)角膜上皮成活,视力恢复达术前最佳矫正水平,成活率占95.65%。未成活两例(2例)其中1例(1眼)为上皮破裂,1例(1跟)为上皮丢失,占未成活率4.4%。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决定了Lasek的临床疗效,其中术前麻醉剂使用不当,角膜制作时阔过长,粗暴,使上皮边缘不整.破碎,对位不良。角膜制作过大,中术后患者不合作等是其主要原因。

  • 标签: Lased 准分子激光 角膜上皮瓣 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