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自行分离的产漆酶真菌菌株Z7,以稻草粉作为碳源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0.5进行实验设计,首先用PB法筛选出3个主要因子:(NH4)2SO4(氮源)用量、pH、接种量。设计最陡爬坡实验获得各因素的中心值:接种量5%、氮源用量0.15g·L-1、pH5。运用BBD设计进行优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获得三个因子的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5.53%、氮源用量0.1725g·L-1、pH5.31,其余因子为温度28℃、装液量50mL、摇床转速150r·min-1、培养时间168h,此时漆酶酶活为801.364U·mL-1。经验证实验证明该最优水平组合可行。

  • 标签: 漆酶 黄原孢毛平革菌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下,制药企业所具有的发酵环节也作为当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提升发酵车间自动化控制质量及其生产水平等方面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 标签: 制药企业 发酵PLC自控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在食品工业上极广泛地用作酸味剂、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除腥脱臭剂、螯合剂等。柠檬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用萃取、吸附、膜分离、工业色谱等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柠檬、橙等水果中提取;二是以草酰乙酸与乙烯酮为原料的合成;三是发酵法。提取法单元操作繁琐、提取效率普遍偏低,且需要大量的辅料,还存在废水排放等问题。其中发酵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是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采用的方法。

  • 标签: 发酵法 生产柠檬酸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发酵食品是指利用乳酸菌或曲菌制成的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而言,发酵食品有着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由于发酵的作用,食品中的蛋白质被有效降解,此类食品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由于大多数致病菌只适应中性偏碱环境,而发酵工艺产生的是酸性环境,所以发酵食品更耐贮存。此外,食用发酵食品还能获得几种人体必需但本身不能产生的氨基酸。

  • 标签: 发酵工艺 食品 应用
  • 简介:摘要垃圾填埋场内建设三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发酵罐,采用干式厌氧发酵工艺技术处理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国内类似罐体都出现渗漏,现通过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罐的改进,降低混凝土发酵罐渗漏现象,阐述了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罐施工过程中重点难点并给出了施工过程相关控制措施,通过闭水试验,无渗漏现象,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干式厌氧发酵罐 无粘结预应力筋 滑膜施工 闭水试验
  • 简介:为实现沼气工程运行的净产能最大化,以万头猪场配置的500m3发酵罐为分析对象,建立计算模型,计算净沼气产量,从而确定发酵温度。结果表明:发酵罐的能量产出效率指标k和能量输入效率指标η是发酵温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在现有设计条件(k=0.55、η=0.45、发酵温度35℃)下运行,年增温所需沼气量为总沼气产量的42.4%,其中,冬季为65.2%,春季为42.1%,秋季为40.4%,夏季为22.3%,年平均净沼气产量为285.6m3/d;只有当k≥0.55和η≥0.45时,运行净能产出最大的发酵温度为35℃,当k或η值随工程运行下降,降低发酵运行温度方可获得最大净能产出;结合我国沼气工程的实际工况,建议选择30℃作为发酵运行温度,并及时对发酵设备进行维护,以确保工程的长期运行效率。

  • 标签: 发酵温度 工程运行 沼气产量 热负荷 热效率
  • 简介:摘要文章论述了化工原理与发酵设备课的有机整合在生物技术专业上的重要性,阐述如何进行有机整合,以及相应的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手段等。

  • 标签: 化工原理 发酵设备 工程设计 工程制图
  • 简介:摘要酒精浓醪发酵技术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该项技术的实施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大的改造,而且还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该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发酵水平低的问题,同时在节水、节能、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 标签: 玉米 酒精 浓醪发酵
  • 简介:摘要《发酵食品工艺学》是涵盖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发酵工程等多领域知识的跨学科课程。同时为了给企业输送高技能专业人才,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零距离对接,本文结合本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对《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首先简述了《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加强《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作用。

  • 标签: 《发酵食品工艺学》教学改革必要性策略
  • 简介:发酵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如何提升其教学效果一直是教研工作者不断改进的地方。"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发酵工程的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冲击。文章将发酵工程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促进发酵工程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发酵工程 互联网+ 教学改革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刈割时间、水分含量、切短长度及青贮密度4个不同青贮条件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天然牧草青贮的条件.通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将天然牧草青贮30天后,测定其pH值、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采用费氏(Flieg)评分法,利用乳酸、乙酸、丁酸为基础进行评分,对草甸草原天然牧草的发酵品质情况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天然牧草青贮发酵品质存在差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刈割时间〉含水量〉切短长度〉青贮密度.最终确定草甸草原天然牧草青贮最适条件是含水量为60~70%,刈割时间为7月下旬,切短长度为1~3cm,密度为450~500kg·m-3,该工艺水平下天然牧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最佳.

  • 标签: 天然牧草 青贮条件 正交试验 发酵品质
  • 简介:从金针菇泡菜中筛得一株乳酸菌,通过菌株生长曲线得出该菌株发酵性能稳定,产酸力强,24h内pH由7.0降至3.8;该菌株耐酸性较强,在pH3.0环境下仍有活性;菌株耐盐性也较好,对食盐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0%。利用该菌株制作金针菇乳酸菌发酵泡菜,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乳酸菌兼性厌氧发酵时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发酵8d时金针菇泡菜达到成熟。

  • 标签: 金针菇泡菜 乳酸菌 发酵性能
  • 简介:灵芝椰奶酒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灵芝椰奶酒的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量pH值、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_2含量、干物质的含量、灵芝三萜含量、苦味等指标,研究发酵温度(20℃,25℃,自然温度)和灵芝含量(0,3,7,11g/kg)对灵芝椰奶酒品质的影响.其中有害物质甲醇和总SO_2含量越低效果越好,有益成分灵芝三萜和干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pH值、酒精度、残糖量和苦味适量效果较好.结果显示:所有发酵温度处理的各项指标也符合标准,效果由佳到差处理顺序为25℃〉20℃〉自然温度;所有灵芝处理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效果由佳到差处理顺序为7〉11〉3〉0g/kg.因此,灵芝椰奶酒的制作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25℃和灵芝含量7g/kg.本实验为酿造优质灵芝椰奶酒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椰子 灵芝 发酵温度 品质
  • 简介:以香菇柄为原料,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H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产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工艺,分析发酵前后香菇柄中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初始pH6.5,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得到香菇柄SDF产率为(3.64±0.08)%,所制取的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力分别为(15.55±0.07)mL·g~(-1)、(14.16±0.12)g·g~(-1)、(6.22±0.19)g·g~(-1)和(0.16±0.01)mmol·g~(-1),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法提取香菇柄中的膳食纤维,能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的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 标签: 香菇柄 膳食纤维 植物乳杆菌 发酵
  • 简介:对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的灵芝菌丝体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培养基底物多糖影响灵芝胞外多糖测定结果,在以胞外多糖作为研究指标的试验中要充分予以考虑。

  • 标签: 灵芝 胞外多糖 苯酚-硫酸法
  • 简介:目前,国内利用豌豆提取豌豆蛋白会产生大量废弃液体,这些液体称为次豌豆浆,其中含有大量的豌豆淀粉。一些企业将这部分液体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生产饲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豌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及其余下的次豌豆浆发酵乙醇展开研究,采用酸沉法对豌豆蛋白进行提取,然后通过试验探究次豌豆浆发酵乙醇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50g碗豆中蛋白含量10.84g,淀粉含量20.34g,淀粉水解率达到理论值的83.7%;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菌液接种量10%,发酵液pH值4,摇床转速200r/min。在该条件下,乙醇产量达到28.36g/L,糖利用率达到98%,乙醇产量达到理论值的88%。对次豌豆浆发酵乙醇工艺展开研究将为豌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奠定一定基础。

  • 标签: 次豌豆浆 豌豆蛋白 葡萄糖 乙醇 发酵
  • 简介:研究了发酵还原法建蓝的各种影响因素,比较了发酵还原法和化学还原法染色真丝的性能。结果表明:地黄根和蜂蜜是植物靛泥发酵还原理想的酵母剂和酵母培养剂,当植物靛泥用量为30g/L时,合理的蜂蜜用量为8~16g/L,地黄根用量为4~6g/L,生石灰用量为2-3g/L,理想的发酵还原温度在20℃~30℃,发酵还原时间需1~2天;在靛泥用量相同情况下,发酵还原法染色的真丝织物K/S值略高于化学还原法染色的织物,染色牢度及织物染色受损情况两者接近,均符合服用要求,发酵还原法对环境污染少,是可推广使用的生态还原法,适用于家庭或工作室建蓝。

  • 标签: 植物靛蓝 发酵还原 真丝染色
  • 简介:摘要以传统曲霉型豆豉为研究对象,对曲霉型豆豉制曲和发酵传统工艺运用数学统计分析进行数据优化,改变温度、湿度、压强、浓度、配方等数据,使豆豉风味口感更好、产出时间缩短、产量成倍增加。本论文通过对豆豉发酵过程中的制曲和发酵阶段的工艺条件数据进行优化。

  • 标签: 制曲 数学统计 优化
  • 简介:旨在研究回添固态发酵麸皮对所制得的重组全麦粉的品质特性的影响。将固态发酵麸皮和未发酵麸皮回添人小麦粉中制得重组全麦粉,研究重组全麦粉及全麦馒头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使麸皮的营养成分得到改善,添加固态发酵麸皮的重组全麦粉在粉质特性,

  • 标签: 固态发酵 品质特性 全麦粉 麸皮 重组 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