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进一步完善免疫失衡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二者对各项免疫指标抑制程度的差异.结果证明,在相同剂量下,氢化可的松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的抑制力大于环磷酰胺,而环磷酰胺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要强于氢化可的松,这提示了在复制免疫失衡动物模型时,针对不同免疫细胞可分别选择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或氢化可的松作为诱导剂.

  • 标签: 免疫学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氢化可的松 免疫失衡动物模型 复制方法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于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后发生的炎症反应紊乱,进而导致以器官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免疫调控十分密切,其本质主要为由早期的过度促炎反应状态逐渐进展为晚期的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机体抗炎无效而危及生命。Notch通路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其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能力,并参与调控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广泛关注。该文主要对Notch信号通路在脓毒症机体免疫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脓毒症 免疫机制
  • 简介:对28例针炙科患者合谷穴进行穿皮电刺激,在刺激前后各测痛阈,并取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组织化学染色和抗人OKT4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患者经电刺激后痛阈提高明显(P<0.01),淋巴细胞的ANAE-F+型,OKT4型提高明显(P<0.01),而ANAE—D+淋巴细胞降低(P

  • 标签: 穿皮电刺激 非特异性酯酶 免疫组织化学 痛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像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也频繁发生,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给当前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挑战。笔者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践,试对新形势下农村动物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

  • 标签: 动物免疫 问题 对策
  • 简介: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不可能提供绝对的保护;同时,免疫应答也受遗传因素和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笔者在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针对预防动物免疫失败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可为从事相关工作的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1免疫失败的临床表现(1)接种疫苗后仍然感染相应疫病;

  • 标签: 农村动物防疫工作 免疫失败 原因 生物学过程 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
  • 简介:新修订的《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经江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省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动物疫病预防规划,对严重危害本省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做好动物防疫物资储备,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 标签: 动物疫病防治 强制免疫 江西省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动物防疫工作 计划免疫制度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它们在大多数多细胞生物中参与转录后阶段的基因表达调控。有些microRNA在某些细胞或组织类型中呈现特异性高表达,microRNA-142(miR-142)就是其中一种。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miR-142在胚胎发育、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和某些疾病的致病机制过程中是许多生物反应和信号转导的关键调控因子1。本文就将简单介绍microRNA-142的生物学作用和其在各种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microRNA-142,生物学作用,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金钱龟龟甲粉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石金钱龟龟甲粉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石金钱龟龟甲粉溶液后,分别测定各组脾脏指数、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MTT法测T、B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脾细胞上清TNF-α和IL-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石金钱龟龟甲粉各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脾脏指数,T、B淋巴细胞增殖,提升SOD、CAT、T-AOC水平和降低MDA含量;石金钱龟龟甲粉高剂量组在提高TNF-α含量和IL-2含量方面较显著。结论石金钱龟龟甲粉能有效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力。

  • 标签: 石金钱龟龟甲粉 免疫调节 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疗对不同部位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食管癌放疗治疗患者,按照患者不同发病部位将其分入发病部位在上中段的对照组与发病部位在下段的研究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比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要比上中段食管癌患者更大。

  • 标签: 食管癌 放射治疗 上中段 下段 机体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G、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N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免疫功能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微量元素锌是动物体的必需元素,其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而被称为“生命元素”。锌是体内40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200多种酶的激活因子,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氧化还原、免疫等过程。

  • 标签: 免疫功能 影响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不同手术路径对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分析哪种手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科收治的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经腹手术组和经胸手术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天、术毕、术后1、3及7天时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结果术前两组T细胞亚群及含量比较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毕、术后1天、3天、7天等不同时间点的CD8+变化均不明显。术毕、术后1、3天时,经胸组CD3+、CD4+含量、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7天时CD3+、CD4+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毕、术后1天时,经腹组患者的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也均较术前下降,之后逐渐升高,术后7d时已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各检测指标之间比较,术后1~7天,经腹组患者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经胸组(P<0.05)。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比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更加适用于高龄早期贲门癌患者。

  • 标签: 贲门癌 经胸手术 经腹手术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血,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研究对象血清及全血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IL-2、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检测,应用PCR法对HBVDNA进行检测,并对HBVDNA指数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应用SPSS13.0forwindow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2与HBsAg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064,P=0.547),但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261,P=0.013);IL-10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4),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015,P=0.888);IL-2/IL-10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087,P=0.410),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3);CD4^+细胞与HBsAg及HBVDNA水平均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88,P=0.074;r=0.051,P=0.632);CD8^+细胞也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07,P=0.315),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46,P=0.169);CD4^+/CD8^+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58,P=0.134);但与HBVDNA水平呈低负相关关系(r=-0.201,P=0.055)。结论慢乙肝患者体内IL-2对HBsAg水平虽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HBVDNA的复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IL-10对HBsAg及HBVDN水平均无显著影响,IL-2/IL-10之间的平衡对HBVDNA复制亦无明显影响;CD4^+、CD8^+细胞对HBsAg及HBVDNA水平虽无明显影响,但CD4^+/CD8^+细胞之间的平衡似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 标签: IL-2 IL-10 CD4+细胞 CD8+细胞 HBSAG滴度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肝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将其中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1组,将肝癌直径>5厘米的患者分为实验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1组术后7d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2组,术后1d对比于治疗前明显降低,术后7d的指标相比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增高的现象(p<0.05)。结论针对患有肝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不同。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肿瘤
  • 简介:甲壳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表明其免疫系统与脊椎动物不同,无特异性免疫,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体液中一般认为不具有免疫球蛋白,无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主要依靠血淋巴中的一些酶(如溶菌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血素等)以及调节因子如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等。本文试图对甲壳动物体液免疫中的免疫因子、免疫相关酶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要的综述,以期为甲壳动物免疫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甲壳动物 体液免疫 免疫因子
  • 简介:动物机体内存在着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约占机体淋巴组织的50%以上,每时每刻黏膜都要接触大量抗原,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对肠道的黏膜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作全面的综述。

  • 标签: 肠道菌群 黏膜免疫 影响
  • 简介:rBS与WC联合免疫比单纯免疫效果好;小鼠或家兔的免疫间隔适当缩短未见影响免疫保护力;小鼠一次大剂量口服疫苗后可获良好保护.rBS-WC抗原、吸附霍乱类毒素疫苗(上海苗)和吸附霍乱疫苗(武汉苗)经家兔肌肉免疫,武汉苗未见抗CT反应,对cT攻击无保护,对Eltor(小川)活菌攻击保护较弱;上海苗抗CT反应比rBS-WC低.家兔口服rBS-WC半年后,抗CT及杀弧菌抗体维持较高水平,显示其动物免疫的持久性.

  • 标签: rBS-WC霍乱疫苗 动物 免疫学 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 灭活霍乱弧菌菌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被犬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在我院门诊接受人用狂犬病Vero细胞纯化疫苗全程接种者共1300人,按常规免疫程序于0、3、7、14、28d全程注射国产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分析其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1300例观察对象进行狂犬疫苗基础免疫后检出抗体阳性率为92.31%, 男性与女性的基础免疫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76,P>0.05)。30岁以下年龄各组抗体阳性率高于30岁以上患者。基础免疫后抗体阴性者, 再注射3针次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97.00%。结论:动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经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较高,阴性者可再注射3针次加强免疫能提高抗体阳性率;免疫效果与接种者年龄有关,年龄较低者的阳性率较高。加强对人群尤其年龄较大患者在狂犬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抗体阴性者,并给与加强针,从而提高接种后的抗体阳性率。同时,本研究发现,男女性别间狂犬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因素对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 标签: 动物咬伤 狂犬病 狂犬疫苗 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