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派力奥与比派克瘘管内给药治疗有瘘型根尖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有瘘型根尖炎患者10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派力奥组与比派克组,每组52例,分别应用派力奥与比派克瘘管内给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派力奥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比派克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8.85%;派力奥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比派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比派克比较,派力奥瘘管内给药治疗有瘘型根尖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派力奥 比塔派克斯 瘘管内给药 有瘘型根尖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喹硫平联用艾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喹硫平联用艾西酞普兰及单用喹硫平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1],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各评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26,P<0.05),研究组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用艾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喹硫平 艾斯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1例72岁女性患者因心力衰竭接受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因心力衰竭症状未改善,加用左西孟旦12.5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45 ml,以1.5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静脉泵入左西孟旦20 h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心电监护示心率200次/min,QT间期延长,QTc间期520 ms;血钾3.02 mmol/L。诊断: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阿综合征。考虑与左西孟旦有关。立即停用该药,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和补钾治疗。4 d后复查,血钾4.60 mmol/L,心电图检查示心率80次/min,QTc间期450 ms。

  • 标签: 扭转性室速 低钾血症 左西孟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应用左西替利嗪和阿伐汀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皮肤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n=50)与采用阿伐汀治疗(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4%,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瘙痒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临床体征及症状。

  • 标签: 湿疹 特应性皮炎 左西替利嗪 阿伐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阿伐汀和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88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接受阿伐汀药物治疗,一共44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接受左西替利嗪药物治疗,一共44例纳入到研究组,对比两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临床整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两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为其提供左西替利嗪药物治疗效果优于阿伐汀,治疗安全性高,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阿伐斯汀 左西替利嗪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以深能高邮东部风电场项目100MW风力发电厂项目为背景,介绍了预制装配式风电架混凝土筒在完成吊装后进行预应力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对混凝土基础的喇叭口的锚固垫板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后期施工时,基础的喇叭口处不会发生破坏。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品碱衍生物TPD7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阐明TPD7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法、Transwell小室侵袭法检测MCF-7和ZR-75-3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MMP9、β-catenin及c-Myc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及c-Myc的mRNA表达。结果:TPD7对MCF-7细胞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下调MMP9、β-catenin、c-Myc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PD7抑制乳腺癌MCF-7和ZR-75-30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

  • 标签: TPD7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时按照氮卓汀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过敏性鼻炎患者6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抽选划分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3例,按照氮卓汀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西替利嗪片 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过敏性皮肤病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西咪替丁+依巴汀联合治疗(观察组,n=30),单独依巴汀治疗(对照组,n=30),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观察组中治疗期间胃部不适、口干、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与对照组6.67%(2/3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汀运用于过敏性皮肤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依巴斯汀 过敏性皮肤病 临床效果
  • 简介:运动"金字"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分为: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伸展运动、有氧运动(休闲运动)、肌肉适能运动和静态活动这五类。他们分别占据了金字的五个层次。第一层:生活形态的体能运动首先位于底层的是我们大量的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包括走路、爬楼梯、做家务、上下班等,这些活动虽然强度较小,但积少成多,对于没有锻炼时间的白领来说,这些活动也是宝贵的锻炼机会,比如下班可以乘地铁也可以走路,那么选择快走回家;

  • 标签: “金字塔” 运动健身 生活形态 伸展运动 休闲运动 锻炼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30)与西酞普兰组(30),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氟西汀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西酞普兰组(P<0.05)。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63.33%,西酞普兰组为86.67%,西酞普兰组明显高于氟西汀组(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氟西汀组为26.67%,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治疗中,西酞普兰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比较少,起效快,是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氟西汀 西酞普兰 抑郁症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酒精回收的设计与实践,总结出酒精回收的设计工艺流程,得到预热器、塔体、再沸器、冷却器、稳压器、冷凝器等为酒精回收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而通过合理的计算得出所要的回收的各项参数。

  • 标签: 预热器 塔体 再沸器 冷却器 稳压器 冷凝器 酒精回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