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沉积盆地地层埋深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干酪根在细菌作用下或通过热解生成油气。在富有机质源岩中干酪根生成油气的过程中,油气排出并在孔隙系统中形成流体相,而这种流体相可在水动力和浮力作用下运移,并最终逃逸至地表或在地下形成油气藏。油气充注和圈闭形成的时间配置是油气成藏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常规油气勘探中,剥露盆地历来都被视为高风险地区,主要原因是在剥露过程中源岩的生过程会因地层冷却而停止。但是,即便是在生作用的停止点,源岩中仍可能保留有一定量的油气,这些油气被吸咐于干酪根和孔隙系统中。本文中我们所讨论的是,当源岩在埋深达到峰值后因剥露而变浅,孔隙压力变小,孔隙系统中油气(特别是气相)的体积膨胀,导致更多的油气充注相邻的输导层或储层。由于大多数陆上沉积盆地演化史中都或多或少有重大的剥露事件发生,因此剥露作用可能是剥露沉积盆地中另外一种未受重视的晚期油气充注机理。我们的模型还表明,对于曾具有较高初始压力和较低地热梯度的含气源岩而言,初始储集能力、剥露前储集能力、天然气总储集能力和剥露天然气充注可能都非常重要。本文所述之概念对于非常规页岩储层内的油气资源而言也有意义,其原因是高品质页岩层带可能与盆地内特定的油气系统有关,后者相对超压消散的幅度或速率限制了从非常规储层向常规储层的剥露充注。

  • 标签: 剥露过程 油气资源 油气充注 烃源岩 页岩 非常规储层
  • 简介: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观测员经常会遇到两种天气现象:雾和霾。二者是不同的视程障碍现象,它们是否可能出现在同一天里?就此本人对本站近四年(2001-2004年)的地面年报表中的天气现象进行了统计,发现雾在本站全年都会出现,而霾一般不出现在台风季节,雾和霾同时出现的最多次数集中在每年的1月份,其次为12月份,在一月中二者同时出现平均次数多达10次以上,

  • 标签: 轻雾 辨别 地面观测 天气现象 视程障碍
  • 简介: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二叠系源岩中有机质丰富,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Ⅱ1)为主,暗色泥质源岩以Ⅲ型为主,具较强的生能力,是二叠系主要生层。目前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通过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的资源潜量为2.0×10^12m^3。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大巴山前北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渝东坳褶带、川东高褶带及南充斜坡带次之。勘探的主要区域为仪陇—平昌坳陷带、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三个区带,目前应主攻仪陇—平昌坳陷带,继续深化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开拓南充斜坡带和渝东坳陷带。

  • 标签: 上二叠统 礁滩气藏 烃源条件 生烃强度 资源潜力
  • 简介:源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白垩系源岩以29%的比例居全球各层系之首。通过古地磁与地理信息数据耦合,以及对所有白垩系源岩层位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恢复了白垩系源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育环境。结果表明:(1)白垩系源岩主要发育于阿普特阶-土伦阶(占白垩系源岩的52.63%)。(2)白垩系源岩主要发育于2种构造、沉积环境:陆表海环境(非典型被动陆缘)和裂谷环境。(3)白垩纪早期,源岩干酪根以Ⅰ型为主;白垩纪中期,源岩干酪根过渡为以Ⅱ型为主,Ⅰ型较少;白垩纪晚期,Ⅲ型干酪根源岩迅速增多。(4)白垩纪大陆裂解边缘出现富有机质沉积,上升流促进生物繁盛,高温、干旱的气候使陆表浅海区盐度较高,其还原环境有利于源岩的保存。

  • 标签: 白垩纪 全球烃源岩 沉积相 古环境 编图
  • 简介:含油气系统从识别、划分到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最终目的是要对各系统进行比较,筛选出最有勘探前景的系统,并指出勘探方向.以草湖凹陷为例,根据塔里木盆地最有影响的3次构造运动的时限和晚海西运动期下古生界大规模生及有效圈闭的形成为关键时刻,参考邻区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海西期含油气系统、燕山期含油气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含油气系统,并对生亚系统进行划分和描述.计算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3套源岩的生油资源量及评价,并根据与邻区地质条件类比得出,研究区可供勘探的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应进一步勘探和研究.

  • 标签: 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 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 圈闭 构造运动
  • 简介:杨子准地台海相沉积覆盖范围很广,一般以江南古陆为界,分为中上杨子与中下杨子两个地区。本文涉及仅为中上杨子准地台的海相沉积区,包括湘鄂西、四川

  • 标签: 海相沉积 烃类组分 研究 地球化学 杨子区 地台
  • 简介:关于雾和霾的观测张世昌(陕西省气象局西安·710015)雾和它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也是难以分辨和区别的两种视程障碍现象.这里根据有关资料和从事观测的经验谈几点意见,供参考.1翼和合的构成和形成雾是由微小水滴构成,记是由足够浓度的细微干尘...

  • 标签: 轻雾 能见度 米散射 凝结核 分子散射 光波波长
  • 简介:在测报工作中,常把相对湿度>70%作为记录雾的重要依据。但是,如果仅以此来判断是否产生了雾,就会出现片面性,造成记录失真。下面从两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第一,北方大部分测站在深秋到初春这段时期,都采用短纱布进行溶冰(或湿润纱布)观测。按规范有关规定,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溶冰(或湿润纱布)的时间约有十分钟可由观测员灵活掌握。如在风较小,湿度较大时,有的人在观测前25分钟溶冰,有的在观测前35分钟溶冰。这种由于经验不同而

  • 标签: 天气条件 测报工作 辐射降温 周围地形 可由 大时
  • 简介:石油地质文献中广泛地流传一个概念,认为生物物质中形成的碳的同位素(^12C)与重同位素(^13C)的比保留下来并分散在沉积岩的有机物中,而由此有机物形成了石油。但是各种物质中碳同位素的组成非常接近,

  • 标签: 陨星 地幔 形成 沉积岩 碳同位素 石油地质
  • 简介:石油开发导致的污染令人堪忧,因此,在石油污染场地对土著石油降解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石油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天津大港油田分离出三株石油降解菌株,利用16s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确定三株菌株分别为Pseudomonassp.和Bacillussp.。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菌株最适宜的降解条件为:#1菌株最适宜的温度30°C、pH7.2、盐度3%;#2菌株最适宜的温度35°C、pH7.5、盐度3%;#3菌株最适宜的降解温度37°C、pH7.5、盐度5%。菌株按照2:1:2的比例投加时原油降解率最高。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在接菌量10%、原油浓度0.2%、pH7.0、N:P为3:1、盐度3.5%、温度35°C的条件下,原油降解率最高,可达到71.03%。

  • 标签: 微生物降解 修复 正交试验 嗜盐
  • 简介:摘要:因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导致我国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物质。石油来源于石油,是一种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当前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多种物质都包含石油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还有沥青和石蜡等工业品中都包含石油。石油是由正烷烃、环烷烃、直链烷烃、芳烃等多种烃类物质和其它少量有机物包含硫化物、环烷酸还有氮化物等混合而成的有机物物质。在这种物质的开采和提取中,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土壤和海洋水质的污染,破坏原有的土壤和海洋生态。超过一定含量的总石油只要进入土壤中,就很难被土壤自身净化而清理掉,给国家、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 标签: 土壤污染 可萃取 石油烃
  • 简介:波阻抗(AI)与总有机碳含量(TOC)有关,AI随着TOC增加而减小本文以沙特西北部某源岩为例,利用电缆测井数据和实验数据证实了这种关系文中讨论了这种关系存在的原因,并结合简单的理论岩石物理模型(未根据任何数据进行标定)量化了这种关系然后应用井数据和实验数据建立了一种经验关系,并结合地震数据来绘制研究区TOC平面分布图以定量的方式证实,通过与地震数据相结合,可以改善成图的效果最后,讨论了与这类图件置信度有关的一些问题。

  • 标签: TOC 波阻抗 烃源岩 中东地区 岩石物理模型 测井数据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面临严峻考验,5G技术因其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等特点,在应急通信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5G网络在应急通信场景下的应用,分析了5G网络的能力和优势,结合应急通信的特点,研究了5G核心网应具备的能力,并对5G量核心网的组网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本文阐述了5G量核心网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分析了应急通信场景下对5G核心网提出的要求及挑战,提出了基于量组网模式和多层控制平面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 标签: 应急通信 5G 轻量核心网
  • 简介:在日常地面观测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由于这些现象之间形态相似或者形成条件有共同点等原因,造成在记载上的混淆.本文针对上海地区经常出现的雾、霾、烟幕、浮尘及扬沙这些现象的记载进行探讨.

  • 标签: 天气现象 轻雾 烟幕 浮尘 扬沙
  • 简介:作为油气化探重要指标酸解的赋存机理为化学吸附.由于目前酸解分析方法所能解吸的主要为与样品中碳酸盐相吸附的,在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地区,水动力条件弱的沼泽地区有利于碳酸盐的淤积,故沼泽地区对土壤酸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含量的干扰.

  • 标签: 酸解烃 化学吸附轻烃 沼泽 碳酸盐 干扰 油气化探
  • 简介: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7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采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开展各项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旬邑地区源岩厚度及有机质丰度分布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东北部和西北部是长7源岩的主要发育区,其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1Ⅱ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总体达到成熟阶段,生油潜力大,为研究区主力源岩。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旬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