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寒类牧草的物种资源库,许多野生牧草的抗寒、抗旱等抗逆基因和特殊种性是弥足珍贵的种质资源,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在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青海省目前已收集整理入库的牧草种质资源有1548余份,其中禾本科1180份、豆科358份、其他10余份。经选育出的8个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和8个一年生饲草品种已成为高寒牧区适宜种植的当家品种。本文深入分析了青海省在饲草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保护和利用措施。指出在保护和利用优良牧草种质资源的同时,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青海 饲用植物 种质资源
  • 简介:西北沼委陵菜是优良的花卉灌木和防风固沙植物.通过该植物的播种育苗试验,对种子采集与处理、土壤处理、播种、生长节律、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育苗细节进行了观测.

  • 标签: 西北沼委陵菜 播种育苗
  • 简介: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未退化的矮生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植物高度、盖度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加;苔草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加,呈“V”字型;早熟禾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甘肃棘豆的生物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美丽风毛菊、兰石草、多裂委陵菜、鸟足毛茛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平均高度随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增大;植物平均盖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 标签: 群落 海拔 生物量
  • 简介:本文通过叙述地被植物的特点及在园林绿化时植物配置的原则,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青海野生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时的配置组合。

  • 标签: 地被植物 园林 配置
  • 简介:于2015-2017年,在乌拉盖管理区境内选择34个样地,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进行草地植被调查,基本摸清了乌拉盖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这将对乌拉盖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绿色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乌拉盖草原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植物群落多样性
  • 简介:本研究以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及不同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和主要物种种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除多年生根茎禾草外,各功能群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放牧胁迫下,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重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植物群落结构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由以羊草(Leymuschinensis)为建群种,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和寸草苔(Carexdispalata)为优势种,过渡到以羊草为绝对优势物种。

  • 标签: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优势种
  • 简介:本文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4个浓度梯度的保水剂(1∶1000、3∶1000、5∶1000、7∶1000)添加对榆、黑麦草、波斯菊、紫花苜蓿、红豆草的出苗、生长高度以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5∶1000实验组的黑麦草、红豆草、紫花苜蓿分别比对照延迟了2d、6d、6d,1∶1000、3∶1000实验组的出苗情况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2)保水剂添加可以提高土壤表层含水率,添加保水剂实验组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是对照的1.78、4.07、10.10、12.38倍;(3)1∶1000、3∶1000浓度的保水剂添加增加了黑麦草、波斯菊、紫花苜蓿的存活天数。

  • 标签: 保水剂 出苗情况 抗旱性 土壤含水率
  • 简介:本研究选择不同海拔高度未退化的矮生嵩草草甸草地上的莎草科、禾本科、豆科功能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功能群植物重要值与海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升高,莎草科功能群的重要值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禾本科功能群中大部分植物种的重要值随海拔的逐渐升高而增大;豆科植物功能群的重要值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功能群 海拔 重要值
  • 简介: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的判断及施肥范青慈(省草原总站810008)为了提高草业的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的品质,提高产量,保持群落稳定,使草业走上“一优二高”的发展轨道,必须重视草地植被的管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措施,加大对草地的投入。施肥是草地的重要...

  • 标签: 草地植被 植物营养元素 缺乏症 草业 重过磷酸钙 籽粒蛋白质含量
  • 简介:于2015年至2017年,对乌拉盖草原野生植物进行调查、分类和鉴定,并分析了62249属植物的地理成分,揭示了该地区的植物起源和演替。证实植被是以温带成分为主,植物分布区类型多样,多种区系的植物互相交错。本研究对保护乌拉盖地区野生植物物种,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草原植物 地理成分 调查分析
  • 简介: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物质合成和转化的重要器官。由于根系埋藏于土壤中取样困难,导致对根系的研究相对落后。研究植物根系,对根系和土壤的分离是首要而关键的一步。应用不同的根-土分离技术,对研究结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根系和土壤的分离技术做了综述。

  • 标签: 植物根系 土壤 分离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综述右前旗草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该旗草产业发展中存在草原项目建设质量不高、饲草种植规模小、饲草加工处理技术落后、草产业链条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力宣传立草为业,对草业给予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保护天然草场的同时建立粮一经一草三元种植结构,积极探索草业产业化发展组织模式等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右前旗草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探讨有效的政策支持与技术参考。

  • 标签: 草产业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对藏茵陈的微形态、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和引种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藏茵陈是青藏高原特有民族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藏茵陈 微形态 解剖 分子生物学 组织培养 引种栽培
  • 简介: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对设置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增温和氮素添加交互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与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植物群落和物种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和多样性。旨在为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盖度,仅冷蒿物种的盖度在施氮肥和增温间有显著性差异;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的盖度。施氮肥显著降低无芒隐子草物种平均高度,而增温和增温施氮肥交互作用对蒙古葱物种的平均高度有显著性差异。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物种的密度。施氮肥显著降低冷蒿频度(P〈0.05);增温和施氮肥的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短花针茅频度(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增温 施氮肥 植物群落
  • 简介:高血脂症发病率高,寻找有效、不良反应小的降血脂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几种药用植物在治疗高血脂症上有明显作用.将这些植物做一综述,为治疗高血脂症及开发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 标签: 青藏高原 药用植物 高血脂症
  • 简介:研究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对于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关于高寒农区退耕还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报道还很少,为此,我们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高寒农区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结果发现:在退耕年限为3a、5a、10a、30a的四组弃耕地和两组原生植被之间,物种数和生物量都有极显著变化。在退耕初期,植被稀疏,生物量极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物种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退耕开始到撂荒后的30a,群落组分由一年生逐渐向多年生发展,到第30a时开始出现高寒草甸特有植物,但物种数和植被生物量与原生植物群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说明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恢复时间很长。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对高寒农区弃耕地植被合理迅速恢复的人为干预策略作了适当探讨。

  • 标签: 生态恢复 物种数 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高寒草甸
  • 简介:草木樨是一种优良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作物,具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可以综合利用等特点,为当今许多国家所提倡。我国北方生产上常用的草木樨为二年生草木樨,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栽培,缺乏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一年生优良草木樨品种。为此,我们于2007年开始引进俄罗斯一年生野生黄花草木樨种质资源,通过混合选育,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于201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品种,定名为牧草木樨1号(品种登记号:N022)。

  • 标签: 牧科草木樨1号 利用 评价
  • 简介: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区域野生、珍稀、特有濒危植物资源的调研,提出了这些种质资源对北方天然草原、湿地、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的稳定、修复改良、畜牧业生产、生态安全保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并阐述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西部 植物 多样性 调研
  • 简介:本试验以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放牧成年羯绵羊的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草地进行随机区控制性试验,调查野外植被种类、植被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的高度、盖度及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主要植物种密度在轻度放牧区最大;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在重度放牧下均显著下降(P〈0.01)。轻度放牧有利于多年生丛生禾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songoria)的生长。

  • 标签: 载畜率 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三个典型红砂群落的红砂水势日变化及其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分析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红砂,叶水势存在差异。最高水势值出现在早晨和黎明前后,为-14.69Mpa和-14.26Mpa。最低水势值出现在正午前后,为-18.52Mpa。红砂的叶水势值早晚变化不明显,说明红砂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不同样地红砂的叶水势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三个样地的红砂水势与土壤水势差异性显著,均表现为:Ⅰ号样地、Ⅱ号样地〉Ⅲ号样地。

  • 标签: 红砂 叶水势 土壤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