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经尿道电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的机理出发,介绍了该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疗效,认为该疗法安全、有效、无痛苦,患者易接受。

  • 标签: 尿道 电解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简介:目的:观察通过尿道直接注药加扩张治疗慢性淋茵性尿道的疗效。方法:用头孢曲松1.0g溶于10ml生理盐水,直接自尿道外口注入尿道后用阴茎夹夹紧,30分钟后松开,2小时排尿,15天为一个疗程,每5天扩张尿道一次。结果:第一个疗程治愈114例;第二个疗程8例。治愈率96.1%,随访0.5~2年,复发者8例,占6.31%。

  • 标签: 尿道灌注加扩张 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 简介:男性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病因学复杂,除沙眼衣原体等已明确的致病菌外,仍有近50%患者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生物2群)、阴道毛滴虫以及单纯疱疹病毒等也与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相关。阐明非淋球菌引起的尿道的病因学对其治疗和控制病原体传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淋球菌 尿道炎 病原学
  • 简介:目的:研究包皮龟头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病原体分布规律。方法:包皮龟头患者200例,对其生殖器分泌物进行超高倍镜下检测,研究病原体分布规律,并观察该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结果:经超高倍镜检测,200例包皮龟头患者中,G+球菌感染占42%,真菌感染占30%,支原体感染占18%,未见致病菌占2%,混合感染占8%。年龄分布中,25岁以下占18%,25~45岁占69%,45岁以上占13%。病程分布中,1周以下占52%,1~8周占39%,8周以上占9%。结论:包皮龟头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检测,G+球菌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次之。发病年龄,中青年居多。病程1周以下者居多。

  • 标签: 包皮龟头炎 超高倍镜 病原体分析
  • 简介: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由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发病率不断上升,且Uu耐药株越来越多,研究其药物敏感性情况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支原体IES试剂盒对性病门诊患者100株Uu进行了检测和药敏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解脲脲原体 抗生素 药敏试验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雌三醇治疗老年性阴道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阴道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均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甲硝唑与雌激素联合治疗,最后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阴道炎症评分、健康状况评分、pH值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雌激素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治疗老年性阴道患者的疗效。

  • 标签: 雌激素 老年性阴道炎 应用效果 甲硝唑
  • 简介:目的建立生殖支原体TaqmanMGB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宫颈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期发现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黏液脓性宫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建立TaqmanMGB荧光PCR检测技术;采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黏液脓性宫颈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4例、体检中心对照组标本63例,应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结果Taqman探针荧光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黏液脓性宫颈患者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24.3%,对照组未检测出生殖支原体;除不孕以外其他几项调查内容包括尿道炎症状、非婚性接触史、复发性宫颈以及治疗史均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联(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17.6%、52.9%、42.5%、100%。结论TaqmanMGB荧光PCR法是目前较为适用的生殖支原体检测方法。生殖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黏液脓性宫颈的致病因素;生殖支原体的检测在指导复发性宫颈的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宫颈炎 黏液脓性 支原体 生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2例患者(分别为从牙买加和巴巴多斯旅行归来的35岁女性和33岁男性)表现为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皮肤幼虫移行症合并毛囊。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毛囊及毛囊周围广泛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2例患者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临床表现不典型 幼虫移行症 毛囊炎 皮肤 中性粒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IPL-420nm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马拉色菌毛囊患者98例,随机分为强脉冲光治疗组(IPL组)和药物治疗组,各组均为49例。IPL组采用IPL-420nm治疗,每周照射1~2次,连续治疗2~3周;药物治疗组采用餐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日,连续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IPL组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的81.6%(x^2=5.02,P<0.05)。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IPL组复发率为6.1%,低于药物治疗组的24.5%(x^2=6.38,P<0.05)。治疗后6个月,IPL组患者满意率为93.9%,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9.6%(x^2=4.3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IPL-420nm能够明显改善马拉色菌毛囊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马拉色菌 毛囊炎 强脉冲光 真菌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的效果.方法:135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清淋汤口服、阿奇霉素注射液静点及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结果:中西药联合组治愈率高达9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非淋菌性尿道炎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 标签: 尿道炎 宫颈炎 非淋菌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仪一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治疗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的疗效,探讨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在缓解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6例ⅢA、ⅢB型慢性前列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口服仅一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对照组7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维生素E、维生素C。两组各治疗6周,观察前列腺炎症状指标(NIH—CSPI)与前列腺液常规变化。结果:抗生素舍用α-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较单用抗生素更为有效。结论α-受体阻滞剂加抗抑郁药可明显改善ⅢA、ⅢB型前列腺患者的症状。

  • 标签: 前列腺炎 受体阻滞剂 抗抑郁药 改善症状
  • 简介:我们于2005年2月—2005年12月应用萆薢柴胡颗粒配合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的患者2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的30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性病门诊,具有典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症状和体征,经淋球菌培养阴性、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和/或衣原体检测阳性确诊,两周内没有系统应用抗生素治疗。随机分成抗生素组和中西药结合组。其中中西药结合组男性128例,女性7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2岁。经中医理论辨证属热毒血瘀症。

  • 标签: 萆薢柴胡颗粒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宫颈炎
  • 简介:目的:探究CIN或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以及血清性因子的组成,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HPV阳性且病理活检确诊为CIN或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HPV阴性且宫颈活检正常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初诊时留取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及脱落细胞、宫颈组织标本,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TCT)检测宫颈病变程度,采用悬滴湿片法检测滴虫,革兰氏染色检测霉菌、淋球菌和乳酸杆菌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性因子IL-2、IL-4、IL-10、IFN-γ和TNF-α。结果:两组患者在解脲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以及乳酸杆菌的阴性感染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其感染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其它病原体感染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照组、CINⅠ-CINⅢ以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CD4^+T细胞表达率呈下降趋势,而CD8^+T细胞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CD8^+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在对照组、CINⅠ-CINⅢ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呈下降趋势,IL-4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TNF-α和IL-10的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增加、乳酸杆菌的减少、CD4^+T细胞表达减少可能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人乳头瘤状病毒 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阴道菌群 宫颈癌
  • 简介:目的观察祛邪补肾活血法中药灌肠联合射频治疗性病后前列腺的疗效.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1次/天,10天为一疗程.B组给予射频治疗,隔天1次,10天为一疗程.C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射频治疗,中药灌肠1次/天,射频隔天1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结果C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射频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其它两组,有效率为85.0%,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射频治疗性病后前列腺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射频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 联合 性病后 前列腺炎 疗程
  • 简介:包皮炎是指包皮及其黏膜的炎症,龟头是指龟头黏膜的炎症,因临床上龟头和包皮炎同时存在,统称为包皮龟头。包皮龟头临床上分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性包皮龟头。念珠菌性包皮龟头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疾病。现将本科从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5例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包皮龟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析白色念珠菌检测对龟头的诊疗过程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龟头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均为阳性,行菌株培养和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菌株检出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18例患者真菌镜检均为阳性,念珠菌阳性率为94.92%;白色念珠菌106株(94.64%)。培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率100.00%;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分别为56.86%、60.78%;1株近平滑念珠菌对咪康唑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均敏感;光滑念珠菌对所有药物均敏感;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其余药物均敏感。结论:白色念珠菌仍为真菌性龟头主要病原菌,其确诊依赖于真菌镜检和菌种培养鉴定,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彻底根治龟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龟头炎 白色念珠菌 诊断 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CP)伴性功能障碍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前列腺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对我院门诊116例CP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经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治愈35例,显效29例,好转2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71.6%。结论:CP伴性功能障碍主要由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造成,标本兼治,治疗前后辅以心理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